|
|
谁夹在了腐败的尴尬中
文/亦 荣
涉贿100多万元的案件在目前查处的腐败案件中尚不算很大的案件,但陈晓佳一案却折射出许多尴尬,譬如各类工作机制:按陈晓佳的身份,他并不掌握实权,处于官场边缘。但由于他接近官场,熟悉官场规则,也善于利用政策和机制的漏洞、缝隙,有掌握信息和协调各种关系索贿、受贿之便,甚至可以做一些有实权的人不好做或不敢做的事情。比如:透露关键信息,协调促成工程建设项目等。实际上,类似现象还不少。在我们的行政以及执法、司法体系中,还有这样的“陈晓佳”,他们不占官场主流,各种因素也决定他们升迁无望,而纪检、监察部门基于此对他们的监督便处于空挡。于是,他们就充分利用这种独特优势谋取私利。
这一案件还折射出有关监督权力方面的尴尬: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不注意世界观改造和律己善身,内心深处存藏的无休止的贪欲、对正义和良知的蔑视和漠然、以伪装的名义进行公开的掠夺、买卖神圣的公益以及伪善,一遇机会就会萌生而出。在贪欲这种“病毒”面前,很多人思想的防火墙并不牢固;无论权力大小、哪怕只是间接执掌一些权力,只要条件适合,腐败就可能发生。因此,预防职务犯罪,必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加快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并通过切实而有力的行动,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深入。
陈晓佳一案又折射出目前我们政府的某些运行体制和运作机制过程中存在的些许尴尬:报载:并不掌握实权、处于官场边缘的陈晓佳是靠着熟悉官场规则,利用政策和体制的漏洞缝隙达到了自己索贿受贿的目的,证明目前的一些政策、体制和机制运行并不科学,诸如审批、招投标、联系协调等等,其中大量起作用的其实不是体制或机制,而是人为因素,这就自然形成了许多可供投机钻营的缝隙。特别是目前官场上许多“潜规则”,形成了一些环环相扣生生不息血脉相通利益相关的网络,这张网络有着其自身的完全不同于党纪国法所规定的游戏规则,有着似乎是在另一个世界里运行的交换和流通规则,最终使权力成为可以交换的筹码,让一些人玩弄于股掌之上。在接受检察官提讯时,陈晓佳曾对自己的行为辩解,认为自己没有受贿,那是帮朋友牵线搭桥所获得的劳务报酬。这个辩称固然是诡辩,但实际上却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体制和机制存在的弊端。
陈晓佳一案所折射出的尴尬,不仅对预防职务犯罪提出了新课题,也对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提出了新挑战。毋庸讳言:当赋予管理者的权力一旦进入类似“专卖”、审批、交换这一类范畴,权力就有可能开始滑向一种邪恶。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设定一条轨道,规范和限定权力运行的方向。这里最重要的办法,当是推进政府职能改革,建立和规范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权力运行机制,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