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三亚11月10日专电(记者周俏春 赵叶苹 姜辰荣)1994年的11月12日,对中国电影人和观众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一天,从好莱坞引进的首部票房分账发行影片《亡命天涯》在北京首映。11月10日在三亚举行的“中国电影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尽管看法不一,但多数与会者认为,好莱坞大片给中国电影带来了强烈的刺激,催生了一批可以和大片抗衡的影片,也把更多的国产片逼到了边缘,国产电影应更努力地探索自己的大片化道路。
中国电影资料馆研究室副研究员王群回忆说:“刚引进好莱坞大片的时候,为之欢欣鼓舞的人不少,因此痛心疾首的人亦有之。关于引进大片究竟将激活还是毁灭中国电影的争论从那时兴起,至今方兴未艾。”
王群说:“正是在进口大片的刺激下,国产电影开始了自己艰难而又执著的跋涉,《兰陵王》《秦颂》等从内容到形式都开始向大片化方向努力的影片相继登场。”与此同时,另一类从规模到形式都带有原创大片创新冲劲的电影在市场上屡战屡胜,这就是我们后来称之为“冯氏贺岁片”的冯小刚系列影片,包括早期的《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以及引进外资以后的《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 北京电影学院电影研究所副研究员刘军说:“近两年来,冯氏贺岁片虽然也开始引进外资,但其‘内向化’的制作方向却没有变,仍然坚持以本土文化为依托,以当下现实为参照,讲述中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其商业片的叙事技巧日渐娴熟,因此在国内市场受欢迎的程度与日俱增。”王群认为,相比张艺谋高投入高产出的大片,或许冯氏电影这种以小博大、以柔克刚的抗衡方式对我们目前在资金、技术力量上尚不够强大的中国电影更具一番借鉴意义。
王群说:“十年过去了,我们终于欣喜地看到曾经一度占据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榜首的大片已经易位给我们的国产电影,然而,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却是,如果你去问电影院的经理,他会告诉你除了那几部热卖的国产片,通常情况下进口大片还是卖得比国产片好,两个事实在同一时空并存,既让我们看到希望,也让我们更多一份清醒。毕竟,差距尚存,努力不懈才是中国电影的永久之道。”(完)
于洋:百年电影期待再创辉煌
新华网三亚11月10日电(记者万一、赵叶苹、姜辰蓉)在出席金鸡百花电影节的活动现场,记者见到了精神矍铄、面容和蔼的于洋。面对记者五花八门的各式提问,这位老电影艺术家依然微笑地耐心回答,展现了一种难得的平和。
今年的中国金鸡百花奖颁奖典礼恰逢中国电影百年庆典。于洋表示,在中国电影百年庆典之际,自己非常怀念那些为中国电影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辈。老电影艺术家们为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伟大的功勋,希望现在的年轻一代再接再厉,为中国电影事业再创辉煌。
自1947年开始,参加影片《留下我打老蒋》拍摄的于洋,正式开始了自己的演员生涯。1948年,于洋在《桥》中饰演青年工人吴一竹,以纯真、质朴的个性而获好评。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期,于洋演艺生活进入了创作的黄金时代。在《飞越天险》、《青春之歌》、《水上春秋》、《革命家庭》、《暴风骤雨》、《大浪淘沙》等近30部影片中,于洋先后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其细腻、感人、朴实的表演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于洋表示,能够来参加中国电影百年庆典感到非常荣幸,在这里他遇到了许多电影界的老朋友,重温过去电影岁月的感觉非常好。 (完)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