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扩张谋定持续增长
伊利股份(600887 )日前公告,公司将在黑龙江省肇东市投资31961.69万元,新建日产1000吨液态奶工厂项目,其中850吨为UHT奶、150吨为酸奶,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3.11亿元。该项目有望在2006年9月正式投产。此次投资是公司7月份确定的高达11亿元的产能扩张计划不断落实的体现。
随着市场份额不断提高,伊利发展面临产能瓶颈,2004年销售中就有10多万吨的乳饮料是OEM产品。因此,继续扩大产能是关系到公司持续增长的关键。黑龙江有着优质而丰富的奶源,且收购成本相对较低。2005年东北地区的原奶价格在1.65元/公斤左右,而内蒙古的原奶价格在1.7元/公斤左右。由于液态奶市场目前价格竞争激烈,小幅成本差异都有可能为公司赢得竞争上的有利地位。从此次投资的产品结构来看,公司的主要产能仍然放在了运输半径较长的UHT奶方面。同时,公司增加了酸奶投资,酸奶是公司2005年的发展重点,公司专门为此成立了酸奶事业部。市场研究公司AC尼尔森调查显示,2004年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整体增长了7个百分点,而酸奶、酸味奶以38%的增长率,位列30个主要品类销售额增长之首,具有极好的成长前景。本次投资酸奶市场竞争相对薄弱的黑龙江省为公司2006年以后酸奶市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统计局有关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1月-2005年2月的38个月中,我国液态奶产量的增长速度都在30%以上,但自2005年3月以来液态奶的增长速度开始放慢,已经连续6个月低于30%,2005年1-8月份整体产量的增长幅度为28%。同时,由于价格竞争时有发生,我国乳品行业的销售收入利润率在经历了2002年6.8%的高点以后呈现下滑趋势,2003年为6.1%,2004年为5.4%,到2005年8月份基本持平,行业毛利率逐步稳定。2005年以来,乳品安全问题不断,如河南重现毒奶粉、郑州光明山盟公司使用“回奶”的问题以及雀巢奶粉碘超标的问题等,消费者对乳品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这为具有持续良好品质维护能力的乳品企业发展提供了较好机遇。随着行业成熟度的不断提高,具有资源优势的北方地区产能不断增长,2005年上半年,中国液体乳产量前8位的地区产量占总产量的72%,与2004年相比,北京、辽宁、陕西液体乳产量超过江苏、浙江、上海产量,进入前8位,液态奶产能进一步向北方集中。从全国范围来讲,大型乳品企业为抢占市场所进行的扩张从未停止,如光明乳业在成都新厂的一期工程于近日落成,年产量为5万吨;早些时候,蒙牛公司和丹麦的阿拉福兹公司签订生产婴幼儿奶粉的合作协议以扩大该产品的产能和市场份额,等等。值得一提的是,8月28日,呼和浩特正式被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授为“中国乳都”。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认为伊利、蒙牛两家企业去年的销售额达到160亿元,占全国636家企业总销售额663亿的四分之一左右,此次命名呼和浩特为“中国乳都”,意味着在全球乳制品行业的格局中,呼和浩特已显示出了特殊的区位优势。我们认为这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引导消费的作用。从具体品类来讲,根据AC尼尔森的数据,2004年在乳品消费中,增长最快速的是酸奶,其次婴儿奶粉达到了23%的增速。按照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的统计,2005年二季度伊利奶粉全国市场占有率居于首位。因而可以说目前伊利在酸奶、UHT奶和奶粉等主要乳产品方面都具有市场领先地位。 尽管目前我国乳品消费呈现出增速放缓的态势,考虑到我们目前乳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我国城镇居民的年乳品消费量为21公斤左右,而我国农村居民的年消费量只有1.7公斤左右,我们认为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乳品消费仍将具有良好的增长前景。而伊利的产能扩张将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