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矿山、矿工、矿城,即“四矿”问题,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解决“四矿”问题重在转变观念,理清思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相关政策已有出台,业内业外共同努力,“四矿”问题一定可以逐步解决。
“四矿问题”,是指矿业、矿山、矿工、矿城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四矿问题”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对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关系。
四矿问题的提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矿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年采掘矿石50多亿吨,采掘量及矿产品总量均居世界第三位,使我国由一个矿业弱国跃入矿业大国的行列。国民经济建设所需93%的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与矿山有关。矿业有着巨大的后续关联度,矿业及矿产品加工业产值约占全国GDP的30%,矿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的1/3。矿业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已形成390多座矿业城镇,吸纳人口3.1亿,在矿山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2100万。矿业为国民经济发展,为社会稳定和劳动就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矿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在国家工业化起步的时期,矿业和农业一样,承担了社会经济原始积累的任务,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几十年累积起来的“四矿问题”日趋严重,主要表现在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矿业的基础产业地位没有得到真正确立。矿业是直接从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初次产业,根据联合国的标准产业分类,应是位于农业之后的一个独立产业,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也把矿业作为一个独立产业来对待。但我们国家无论是产业分类还是行政管理,都没有把矿业作为独立产业,这样矿业也就很难制定统一的符合矿业发展规律的制度和战略。
二是矿山企业困难较多,竞争力弱。由于国家对矿业索取过多,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主要矿产品实行“资源无价、矿产品低价、深加工产品高价”的政策,矿业生产无法进行积累以提高能力和水平。矿山远离城市,为维持正常的社会生活,矿山要拿出10%—15%的收入来承担办社会的重任。我国的矿山管理粗放,技术装备落后,生产效率低,总体水平比发达国家落后20年。
三是矿工劳动条件差,收入低。五六十年代的时候,矿工还是高工资,但改革开放20多年来,矿工收入低速增长或停滞不前,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数字,采掘业职工人均工资水平位于各行业中倒数第二。矿工的劳动条件十分艰苦,突发的安全事故主要发生在矿山。现在,全国近400个矿山面临闭坑威胁,这直接影响300万矿工和近1000万家属的工作和生活。由于没有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矿山补偿基金”,企业难以转产,矿工生活无着,这些矿山企业的职工已成为社会最贫困阶层。
四是环境恶化成为许多矿业城市的突出问题。矿业城市资源逐渐枯竭,由于没有接续产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挑战。矿业开发既给城市带来了财富和资源,又给城市带来废石、废水、废气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城市污染和地质灾害。矿业城市开发可分为成长期、鼎盛期、衰退期,现在全国390座矿城有47座处于衰退期,面
临“矿竭城衰”的困境,严重影响矿城人民的生活、工作和社会安定。从全国来看,矿业城镇吸纳人口达3.1亿,矿业人口占地区人口比重最高的城市高达70%,如阜新、大庆等。矿城聚集着如此巨大的人口数量,如不从根本上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后果将是严重的。
五是矿业投入严重不足,资源供需形势十分严峻。由于矿业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的、民间的、外商的资本都不太愿意投向矿业,我国矿业的投资环境,特别是非油气矿产投资环境被国际矿业界认为是最差的国家之一。1999年世界大跨国矿业公司在全球投资的116个大型非油气矿产开发项目,没有一个落户中国。由于勘查工作滞后,全国新建矿山寥寥无几。全国2/3国有矿山进入中老年期,资源逐渐枯竭。到2010年,我国45种主要矿产中,保证需要的只有23种,到2020年仅有6种。如此下去,我国经济建设将会出现“无米下锅”的严重局面。将直接影响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走出困境的出路转变观念,正确理解和把握矿业城市经济转型战略,是解决“四矿”问题的当务之急。首先,要正确理解经济转型的内涵。经济转型的内涵是将单一矿业经济转型为多元经济,抓好矿产品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其次要准确掌握经济转型的时机。从资本积累的过程来看,在矿业开发鼎盛时期就要发展接续产业。要正确处理新上生产项目与完善城市功能的关系。要奉行科学的经济转型原则。即自力更生为主的原则,依靠市场机制为主的原则,改造传统矿业和发展比较优势产业并举的原则,产业股份化和民营化的原则,就业优先的原则,政策扶持为主、财政扶持为辅的原则。新建矿山要避免城随矿走。今后,新建矿山应让后方基地尽可能依托附近的中心城镇,实行城矿分建,即使是区位条件良好的大型矿产地,也要实行矿区和城区的适度分离。要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矿业城市的结构调整。要注意按照矿业城市发展阶段的规律配置资源;要加强政府对矿业城市经济转型的指导;要重视地质勘查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
与时俱进,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积极治理生态环境,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国家要调整矿业政策,建立反哺机制。建立调节机制,理顺城矿关系,其核心是政企分开,各司其职。
解放思想,以开放促进“四矿问题”的彻底解决。主要做到四点:就是观念上要开放;思路上要开放;政策上要开放;市场上要开放。这四点做到了,我们的眼界就开了,办法就多了,路子就广了。
上下高度关注“四矿问题”在十六大之前就已引起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领导多次到阜新等矿业城市视察指导,国务院多次研究矿业城市转型问题,去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就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四矿问题”发出提案和呼吁,全国政协成立了“四矿问题”调研组并在常委会上作了专题研究,国务院的许多相关部委也就“四矿问题”的解决提出了一系列对策,《中国矿业报》还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四矿问题”大讨论,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新一届政府成立后,中央领导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调整改造及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今年春节到阜新看望了生产一线的煤矿工人,在井下与矿工共度除夕,不久前又到东北考察并作重要指示;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到大同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也接连到矿城、矿区视察;今年9月全国政协组织“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接续问题”专题调研组赴黑龙江调研,最近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并提出6条战略措施。这些都说明,党中央国务院对“四矿问题”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都认识到解决“四矿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一系列的问题正在研究解决,相关的政策有的已经出台,有的正在酝酿之中。有党中央的领导,有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四矿问题”一定可以逐步得到解决。(人民论坛 朱训)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