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黄勇) 江苏公开选拔20位省管干部,引起全国“震动”。昨天是报名第一天,截至昨天下午,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点击率已达7000人次,来自上海、福建、广西等地的报名咨询电话60多个,并已有人在网上报名。昨天下午,记者就江苏此次公开选拔专题采访了江苏省社科院院长宋林飞、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孙学玉三位专家。
想选更多、更优秀人才
江苏公选领导干部从乡镇长到县区长,再到副厅长,直到现在的正厅长,宋林飞教授一直在关注。宋林飞说,这一系列变化充分体现了江苏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
本次公选的选择面由过去的只面向省内选拔扩大到既有面向省内的,也有面向全国的,还有面向国外的。宋林飞认为,这表明江苏想选择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到江苏来工作。此外,与以往的公选注重政治素质、实践经验不同,本次公选还开始注重专长,比如两院院士就可以直接列入考察名单。
从源头上防止用人不公
有人质疑,公开选拔可能会加大反腐败的成本。宋林飞指出,现在的公选方式,报名者之前根本不知道谁来考试。而且公开选拔领导干部是反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从源头上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杜绝了买官卖官。
“与关起门来选人相比,传统组织人事工作不易选出的人才,通过公选的方式也能脱颖而出。”宋林飞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是江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动力,干部选拔要民主、党内也要民主,江苏要实现“两个率先”,民主化进程也要在全国率先发展。以往是少数人选人,而公开选拔的方式实现了多数人选人,能更好地将优秀人才选出来。
当领导也要“职业化”
公选面试有个环节就是面试入围者要到报考单位进行为期2天的驻点调研。南京大学商学院院长赵曙明认为,公选这种选拔方式,干部需要学习,这也让领导干部从过去单纯的当领导,转变为将学习与职业生涯相连接起来。“管理重在行而不是言”,赵曙明认为当领导也要“职业化”。
“雾里看花”到“玻璃缸看鱼”
孙学玉将江苏干部人事制度变化比做从“雾里看花”到“玻璃缸看鱼”。孙学玉说,一个地区的发展,三个流向就能看出端倪,即人才流向、信息知识流向和资本流向,进入还是流出对地区发展至关重要。公开选拔人才是省委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总揽全局、并行推进的远见和谋略,省内、省外,国内、国外通盘考虑,可谓殚精竭虑。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