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期望以“超级能源输出帝国”的身份完成自己的超级大国复兴
□文 何明鑫
10月31日,俄罗斯能源和工业部长维克托·赫里斯坚科在“全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周”的开幕式上宣布,俄罗斯今后10年内出口亚太地区国家的能源将增加6倍。 此外,俄罗斯还希望在2015年前把本国总的油气出口量增加18%。
这个雄心勃勃的计划是俄罗斯的能源战略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与俄国家复兴战略息息相关。然而就像下棋一样,棋局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今年年中,前苏联地区第一条没有俄罗斯参与的石油管道巴库-第比利斯-杰伊汉石油管道正式开通,相当一部分国际舆论认为,这是西方,确切地说是美国在欧亚地区地缘政治角力中的“又一次重大胜利”,因为这一兼有石油、政治双重身份的管道,是美国在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内又锲入的一颗钉子。
这一步棋,从战术上看,固然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俄罗斯在里海-高加索地区的战略迂回空间,但从俄罗斯整体的能源战略布局来看,还只能算是一城一地的得失,于整个棋局没有致命的影响。况且,近两年来国际市场油价一路飙升至每桶60美元,俄罗斯利用这个机会已获得了大量的“石油美元”。专家预计,2005年俄罗斯的石油出口收入可能会达到900亿美元,而1998年仅为145亿美元。
进入21世纪以来,俄罗斯已经布下了能源大棋局:东有中国、日本竞争俄罗斯油管具体走向,北有美国涉足投资开采石油天然气,西有欧洲倚重俄罗斯石油天然气,至于独联体国家,除了能源产地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国家可以自给自足之外,乌克兰和白俄罗斯的石油天然气市场的大半壁江山均为俄罗斯能源企业所占据。
进军美国,打开亚太市场
由于历史原因,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直到现在还主要集中在对欧洲国家的出口。最近10年,俄石油输出管道主要也还是沿传统的西部方向延伸。由于气候寒冷和开采条件差,加上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不平衡,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石油产地的开采和石油天然气产业一直都很滞后。
但随着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加剧和中东局势的动荡,近来美国、日本等国家开始寻找新的石油进口渠道。同时,邻近的中国、韩国等经济发展迅速的亚太国家,对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也迅速增长,这给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东西伯利亚及远东经济的整体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和前景。目前,俄正调整能源出口战略,积极同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商讨能源合作问题。俄能源出口战略正在出现西东两翼和北美市场并重的格局。
俄美能源合作是“9·11”事件后俄美关系得到大幅度改善的背景下开始的。加强能源合作,对俄美两国都是战略性选择。美国可以通过扩大从俄进口石油,减少对中东国家石油进口的依赖;俄罗斯则可以拓展美国的石油消费市场。目前双方讨论的主要是俄为美国的国家战略储备提供石油问题。据俄罗斯一家研究机构公布的材料,两国能源合作可能给俄带来8亿吨的石油出口市场。但就目前而言,俄美能源合作尚处在探讨形式和方法的阶段,因为俄罗斯现在尚没有既廉价又便捷的向美国输出石油的渠道。
负责监管俄罗斯境内所有输油管道的俄石油运输公司副总裁格里戈里耶夫6月22日在莫斯科指出,俄北方石油管道项目具有可行性且前景广阔。俄北方石油管道项目是指建设一条从俄西西伯利亚至巴伦支海沿岸石油管道,目的就是向美国出口石油。
在天然气领域,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董事长米勒5月31日在会访俄的美国商务部长卡洛斯·古铁雷斯时说,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准备把位于巴伦支海的什托克曼气田(天然气储量达3.2万亿立方米)作为未来向美国出口液化天然气的基地。俄罗斯经济发展和贸易部长格列夫近期也指出,如果这些项目能得到落实的话,俄对美国的油气出口可望成倍增长。
与此同时,俄政府和石油界人士正在就向中国、日本和亚太其他国家和地区出口石油的问题制定操作性极强的行动方案。俄罗斯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近日在向普京总统汇报工作时说,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石油管道(泰纳线)一期工程预计将于2008年完成,该线一期工程的走向是:泰舍特-乌斯季库特-卡扎钦斯科伊-腾达-斯科沃罗季诺。此段管线的年输油能力为3000万吨,石油将来自西西伯利亚油田。
泰纳线在俄国内也被称为东西伯利亚至太平洋石油管道,管道以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泰舍特为起点,终点是滨海边疆区纳霍德卡港附近的佩列沃兹纳亚湾。年输油能力为8000万吨,其中大部分石油将由东西伯利亚油田供应。此前一度成为东亚地区各大媒体头条的中俄论证了10年的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和后来居上的日本支持的安纳线(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之争遂成为历史。
超级“能源输出帝国”
关于俄罗斯的能源战略,乌克兰一些学者认为,俄罗斯急于恢复其超级大国的地位,不过俄这次觊觎的是一个超级“能源帝国”。尽管俄政府能源部称,如果按照目前的开采进度,俄已探明的石油储量只够开采到2040年,但尤科斯公司代表曾宣称,俄油气储量被大幅低估,实际上,俄罗斯是名副其实的能源大国,其油气名义储量仅次于沙特,如果将其潜在储量计算在内,它有可能居世界首位。与此同时,俄罗斯与沙特不同,沙特富有石油,但缺乏军事实力,而俄罗斯二者兼备。乌克兰学者认为,俄罗斯所热衷建立的俄、白、哈、乌四国统一经济区,只不过是建立整体油气输出网络的起码的第一步,它还有延伸波兰、斯洛伐克油气管道的计划。
事实上,俄罗斯近年的复苏的确是建立在石油输出上的。
“有西方经济学者认为,俄罗斯的经济是建立在石油输出管道之上的。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俄罗斯经济近年来的长足发展不仅仅是受益于国际石油的坚挺价格,也依赖于政府推行的务实外交。”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E·亚欣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亚欣博士介绍,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已经从根本上解决了外债问题,由一个罕见的高债务国变成了一个中低水平的债务国。4年来,俄罗斯偿还债务500多亿美元,央行黄金外汇储备直冲千亿美元大关。他甚至认为,“能源外交将成为我国现在和未来外交战略的核心。”比如俄罗斯现在就在用石油“调和”同美中日三国的关系。
首先,美国一旦成为俄罗斯石油的主要销售市场,受利益互动的影响,俄美在一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将会放弃针锋相对的原则,而更多地选择合作。
“与美国相比,中国是俄罗斯的最大邻国。但是受‘中国威胁论’的影响,俄罗斯一些上层社会人士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至今保持着戒备心态。”俄罗斯科学院远东问题研究所一位高级研究员告诉记者,这种担忧的一个主要例证就是明明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需求国,却宁可舍弃拖了10年之久、投资少的“安大线”输油方案,而去追求投资大,见效慢的“泰纳线”。
他认为,日本与俄罗斯的合作目的不仅仅在于石油,更多的则是“北方四岛”。日本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无疑给俄罗斯的远东石油开发方案出了一道难题,也使处事果断的俄罗斯人在选择合作伙伴上变得优柔寡断起来。
有分析家一针见血地指出,“俄政府放弃‘安大线’的举动表面看起来是为了环保,实则是为了引发中日之间的激烈竞争,以便从中谋求更多的利益。”到目前为止,中日之间的竞争结果已经显而易见:日本愿意为此方案出资50亿美元的贷款,中国则表示可以向工程陆续投放120亿美元的贷款。
俄罗斯的石油经济目的似乎已经在握,然而它并没因此而满足,还给中日之间的竞争附加上了安全保障。有俄罗斯学者把中国和日本比作饥不择食的老虎。在他们看来,与其喂饱一只,让另一只在旁虎视眈眈,还不如把食物抛出去,让两只饿虎去拼抢更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