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4日电 南方日报消息,在中印边界谈判特别代表制定出两国边界的框架协议和划界之后,中印边界争端的所有问题都将“全部解决”。这是印度总理辛格1日在国会回答议员的提问时表示的。
辛格称,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制定指导边界问题解决的原则,目前这个阶段已经完成,其标志就是今年中印两国总理在新德里签署的关于解决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
“下一阶段的任务是,两国特代(中印边界谈判特别代表)首先制定出一个双方共同认可的边界框架协议,然后据此进行划界工作。”辛格总理最后说:“在此过程中,无论有什么不同的意见,都将全部解决。”
新闻分析
喜见中印边界问题将画“句号”
印度总理一句“全部解决”既让世界注目,更让中印两国政府与人民高兴。此前在9月27日外交部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也称,随着中印关系的改善,两国在解决边界问题的“大气氛”有很大改善。
是的,有着约2000多公里长的中印边界,一直是中印两国的焦点之一。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的。长期以来,两国政治家致力于中印友好,寻求和平谈判途径妥善解决中印边界争端,而今,终于水滴石穿,迎来了圆满的“句号”。
然而,众所周知,中印边界争端一直被连串令人焦心的“破折号”困扰着。比如,9月4日,印度防长慕克吉在孟买的一个国防研讨会上发表演讲。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印防长在演讲中提到中国在1962年“侵略”过印度,并以所谓“中国发动1962年侵略印度的战争为例来解释印度为什么现在需要积极备战”。显然,印防长这个说法属于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理所当然遭到在场的中国驻孟买总领事宋德亨的严正批驳。人们看到了,宋德亨总领事的当场澄清及批驳令印度防长“吃了一惊”。宋总领事还掷地有声义正辞严:身为印防长,更不应该在这样的场合说这样的话。
平心而言,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官员,在公众场合涉及两国之间历史纠纷问题时应十分慎重。失言往往会引发麻烦,甚至会伤害两国间的关系。人们看到,面对印防长引发的这突如其来的“小插曲”,中印两个大国及传媒都表现了相当的克制冷静。面对中国驻孟买总领事宋德亨的当场批驳与澄清,印防长“面红耳赤”,赶紧进行解释是误会,并表示,我不是来讨论1962年战争的得与失,但这场战争是一个事实。显然,印防长已当场收回了他指责中国侵略印度之言,并道出了“口误”之意。同时,印防长还当众表示,中印双方在边界问题上存在一定的分歧,但是两国关系正在改善着,两国之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互信措施。印度同样重视同中国的友谊。
人们同时看到,印防长9月4日“口误”事件发生后,除中国的驻孟买总领事当场澄清表明态度外,一段时间来,中国外交部没有公开发表与此相关的批评声;中国的媒体也表现异常的冷静,没有展开评论。人们也看到,印度各大媒体均在次日对此事作了报道,大都比较客观平实,分别引用了各自的言论,并未对事件本身做偏袒一方的舆论引导。这就说明,无论是中国外交官,还是印度官方,无论是中国的传媒,还是印度的媒体,在中印关系上似乎都有一个基本的“处事框架”,这就是:不希望扩大事态,睦邻友好比什么都重要。
因此,致力中印睦邻友好不但造福两国人民,同样造福世界。人们评论一个国家领导人政治上是否成熟,评论一个国家主流媒体是否理智,就看其在重大原则问题所持的立场,对大局问题所持的态度。
许多事实说明,引发双方之间的矛盾,如拆楼一样,相关官员一句轻率的话、一个粗鲁动作就可即刻出现、就可能即刻塌楼;而培植双方的友谊,筑起“友谊大厦”,尤其是达到谅解理解状况则需历经很长时间,需花费很大的心血。
而今,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中印和睦友好大局以中印边界的圆满“句号”替代了“破折号”。事实证明:培植中印友谊已是两国人民的共同盼望,也是主流民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