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面对面》专访杨造成:来自中国的救援(组图)
  时间:2005年12月05日16:26   来源:央视国际网络   我来说两句我来说两句(0)
收藏本文 收藏本文 进入论坛 热点排行】【推荐】【打印】【关闭
 

北京租房信息何处寻?订阅免费RSS租房信息!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杨造成: 来自中国的救援 


杨造成: 来自中国的救援 


杨造成: 来自中国的救援 


杨造成: 来自中国的救援


杨造成: 来自中国的救援 


  导视:7.8级的强烈地震,中国救援队将面对怎样的灾区惨状?

  山上山下全是废墟一片,空气当中弥漫着一种腐尸的臭味,

  面对民族风俗的禁忌,惊心动魄的抢救能否等来新生命的诞生?

  当地风俗不能剖腹产, 男医生不进去,再加上语言不通,

  在军队都无法到达的偏远+山区,巡诊的医疗分队将会遭遇怎样的危险?

  手脚并用,才能走过这条道,稍不小心,就可以掉下这个万丈深渊,

  余震、疫病、缺水、寒冷,他们如何度过在巴基斯坦的日日夜夜?

  王志专访中国第二批赴巴基斯坦国际救援队副队长扬造成

  新闻频道周六21:10分播出,敬请关注。

  人物:扬造成 1949年出生

  武警总医院副院长

  中国赴巴基斯坦第二批国际救援队副队长,流动医院院长

  曾经参加过中国赴东南亚海啸救援行动

  精彩对白:

  记者:伤亡很重吗?

  杨造成:大概有40个村子,8千多灾民,地震中丧生大概1500人。

  记者:一个医生一般一天接诊多少个病人?

  杨造成:最多一天看了206个病人。

  记者:你们有准备啊,我们这个医院还要管接生?

  杨造成:到了我们医院以后都要看,不能让一个巴基斯坦病人失望。

  记者:你们自己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吗? 杨造成:周围没有厕所,便溺问题,饮水问题,包括洗澡问题都谈不上

  记者:加努尔山谷的哪些老百姓怎么说? 杨造成:只有中国的医疗队才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是真正的兄弟。

  正文:

  [一组巴拉考特灾区的照片]

  解说: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西北部地区发生里氏7.8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中国迅速派遣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对巴基斯坦重灾区巴拉考特进行搜救援助。11月26日,应巴基斯坦要求,根据灾区现状,中国组建了以医疗救援为主的第二批赴巴基斯坦救援队。而由武警总医院2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承担着这次救援行动的主要任务。他们在巴拉考特重灾区进行了21天的医疗救援工作后,于11月17日返回祖国。《面对面》的记者在救援队回国的第一时间,采访了救援队副队长、流动医院院长扬造成。

  [同期:看照片。]

  记者:跟以往的任务有什么特别吗?

  杨造成:以往的任务仅仅就是一个医疗队的任务出现,这次以医院的形式出现。除了一般的诊治设备以外,还要有手术室,有实验室。所以这次我们带了X光机,B超,心电图以及呼吸机、麻醉剂、手术室的全套设备我们都配备了。

  记者:为什么还要派更大规模的一所医院去?

  杨造成:巴拉考特地区仅有一所医院全部毁掉了,因为正在上午上班的时间,人员也大部分死亡,当地的卫生力量全部毁掉了,而且根据其它国家去的医疗队的情况看,也仅仅是一个诊所,很需要有一所医院在当地展开工作。

  记者:区别在哪儿?派一个医疗队过去跟派一所医院过去。

  杨造成:派个医疗队过去,我能看就看,看不了送走,但是作为医院来讲,就不能这样。比如这次我们去了以后,有需要接生的病人,需要危重抢救的病人,需要手术的病人都要处理。而且必须要做到万无一失。

  解说:扬造成领导的医疗队是在10月26日下午接到再赴巴基斯坦援助的通知。按照计划,第二批救援队将于11月28日出发,这就意味着,医疗队必须在两天内准备好流动医院所需的一切人员和设备。

  记者:两天能做什么准备?

  杨造成:早有准备,预案有准备,物资有准备。预案就是什么情况动用哪些人员,带那些物资都有准备。物资我们专门有个战备库,战备库里面包括设备、药品、器械,可以说充分准备好了,在短时间内可以随时出发。

  记者:怎么组织这个队伍的,是报名的还是?

  杨造成:作为武警部队,处置突发事件是武警队伍一项很主要的任务,也是我们武警队伍的强项,当接受这个任务以后,我们全院人员积极报名,但是根据报名的情况,我们选了经过培训的,而且有实战经验的,一共22名同志。我们这22名人员其中有15名参加过印尼海啸救援。5个护士,三个医检人员,检验、放射、透视,还有一个器械师,其他全是医生。其中女同志8名,占了1/3还要多。

  记者:你们自己的生活准备呢?

  杨造成:咱们生活非常简陋,只有一个帐篷,再加上方便食品和饮水就行了。其它咱们也没有做其它的准备,也没有更多的要求。

  解说:11月28日中午,中国赴巴基斯坦第二批国际救援队共38名队员从北京出发,乘坐专机飞往巴基斯坦。并于第二天,赶往他们这次救援的重灾区巴拉考特。

  杨造成:大概从伊斯兰堡到巴拉考特170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6个半小时。

  记者:为什么?道路被破坏了?

  杨造成:山体滑坡,道路非常难走,基本上车勉强能过去,

  记者:这6个小时当中,你看到什么?

  杨造成:开始出了伊斯兰堡并没有灾区的迹象,看路标,大概距巴拉考特还有37公里的时候,逐渐看到了一些倒塌的房屋和散落的一些帐篷,

  解说:巴拉考特地区位于巴基斯坦的西北部山区,海拔1000多米,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尽管通过第一批救援队的介绍,扬造成对当地的灾情已经有所了解,但是当救援队到达巴拉考特以后,当地的情景还是让他们大吃一惊。

  杨造成:巴拉卡特地区是一个山谷,两面是高山,中间是一条河流,平地很少,当时我们看到的就是山上山下全是废墟一片,只要有平地的地方,全是形形色色的帐篷,帐篷路边全是捐来散落的衣物,到处都是。而且空气当中弥漫着一种腐尸的臭味,非常难闻。

  记者:从哪儿来?

  杨造成:因为是山谷,好多尸体还没有清理出来。

  记者:伤亡很重吗?

  杨造成:伤亡很重,我们了解大概1/10的人已经死亡,已经在地震中丧生。当地的灾民情绪也非常不好,我在一个山坡的小路上看到大概40多岁的灾民领着个孩子,因为他不懂英语,但是会一两个单词,他都会讲house,他招呼我过去,house的意思就是叫我到他家去看一看,他家就在旁边,他讲地非常形象,他讲当时的情形,他说当地的地震晃动的时候,这些房子全部倒塌了,他家一共5口人,意思死了3口,wife、妻子和两个孩子已经死了。他尽管已经搬到山下去住了,但是因为人死了以后都埋在房子旁边,房子旁边有三个新坟,每天的时间都是守着废墟和三个坟墓,陷入在痛苦的回忆当中。

  记者:伤亡怎么会那么重呢?

  杨造成:他们的房子相对来讲不太坚固,再一个地震是7.8级,相当严重。我还看到一个中年妇女,大概50来岁,她的女儿在地震中丧生了,她每天要到她女儿的坟上哭,不吃不喝。

  记者:灾民生活呢?

  杨造成:本来有一条河,德国的救援队搞了一套水处理设备,大概能满足四万人饮用水。

  记者:河里的水不能直接饮用了?

  杨造成:不能直接饮用了,在地震之前能直接饮用,地震以后被腐尸,有其它污染,不能引用了。

  记者:他们吃什么呢?

  杨造成:饮食完全靠救济,当地天气白天比较热,每人每次只能领到两天的熟食,到各个灾民点,全是挤满了领救济食品的灾民,排起了长龙。

  记者:他们靠什么御寒呢?

  杨造成:御寒就是一些单帐篷,帐篷下面都漏着风。因为当地气侯白天特别热,穿一个体恤,半袖衫就可以,晚上穿羽绒服都冷,所以单帐篷单衣根本不能御寒;

  灾区唯一的手术室里,将会展开怎样惊心动魄的抢救?

  如果不手术,他的头皮绝对长不上。

  面对民族风俗的禁忌,他们能否让难产的孕妇等来新生命的诞生?

  当地风俗不能剖腹产, 男医生不进去,再加上语言不通,

  解说:随后,救援队马上就开始搭建流动医院和生活营地。

  杨造成:可以说只要有平地的地方全部被帐篷占满了,巴基斯坦军方给我们让出一块大概有500平方的地方,当时建医院和建营地500平米不能同时展开。 所以我们把营地选在这个地方,医院的位置我们重新选。

  记者:按照理想的状况你们所带的临时医院需要多大面积?

  杨造成:因为我们带了三顶医疗帐篷,一顶大概就45平米左右,再加上周围的一些活动区域,周围的一些设施,大概需要500平米左右,我们5点多就开始搭建帐篷,大概6点多基本搭建了一顶帐篷。这时候就有灾民过来就诊了。

  记者:什么样的病人?

  杨造成:就是需要换药,一些外伤的病人。

  记者:那怎么办?

  杨造成:我们一边搭帐篷,一边处理病人。

  记者:什么时候把医院搭好了?

  杨造成:30号中午,把三个帐篷全部搭好,而且把各种物品准备就绪了,诊台全部展开,到30号中午12点,中国国际救援队流动医院正式开诊。

  [画面:升旗、开诊]

  杨造成:我们安排一部分人在医院接诊病人,大概有5个医生,三个护士,还有三个技师全部在医院,其它人员轮流去巡诊。我们第一天回访了我们第一批医疗队诊治的一些病人。

  记者:线索呢?

  杨造成:第二批去的队员当中,22个人,其中有1个人第一批参加了救援,

  记者:情况怎么样?

  杨造成:通过回访看,我们第一批救治也是非常有效的。比如我们回访了一个双胞胎的小男孩,由于地震把头上砸了大概有15公分的口子,两个小孩都是差不多10公分到15公分的一个长长的口子,由于得不到及时治疗,全部化脓感染,经过我们队员处理,我们这次看,基本上愈合。同时通过巡诊,我们看到当时当地卫生条件太差,很有发生灾后大疫的可能。为什么说?第一,居住过于集中,一顶七八平米的帐篷大概住了十几个人,一般家庭都是十一二个孩子,这都是常事,再加上几个大人,这个帐篷住着十二三个人,居住过于拥挤,很容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周围环境过差,怎么过差?因为一出帐篷挖了一个坑,就是倒脏水、污物,倒在这个坑里面。再一个周围没厕所,便溺问题,饮水问题,包括洗澡问题都谈不上。

  记者:第一天治了多少病人?

  杨造成:第一天治了54个病人,这54个病人跟我们想象的有差距。开始想象主要是外科病人,结果第一天下来看,我们分析了一下,外科病人大概只占1/3,2/3是内科病人,也就是外科病人基本上得到了控制、治疗。而且属于灾后由于条件比较差,气侯变化,一些内科病开始出现了,内科病出现一些腹泻、感冒,包括一些咳嗽类这些病人,拉肚子这些病人。

  记者:有传染性疾病吗?

  杨造成:有一些传染性腹泻,其他的还没发现,

  记者:我们第一天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杨造成:是语言不通。当地的人用的乌尔都语,我们的医生英语都没问题,当地灾民不行,灾民不懂英语。

  记者:怎么解决呢?

  杨造成:巴基斯坦军方根我们关系很好,他派了两个军人,懂乌尔都语的军人过来帮助我们搞翻译。

  解说:中国国际救援队搭建的流动医院不仅开设了常规的医疗门诊,还建立了检验室以及当地唯一的无菌手术室。11月1日,医疗队在这里为一名12岁的当地男孩阿瓦弗,实施了地震灾区的第一例全麻外科手术。

  杨造成: 10月8号地震当中,他的额头,前额的部位,大概有10×8cm有一块头皮全没有了,又得不到及时处理,就感染化脓,中间露着白花花的骨头,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手术,他的头皮绝对长不上,好像一个石头上一样,绝对长不了草。

  记者:为什么没有及时治疗呢?

  杨造成:因为他居住在偏远山区,要经过2个小时的路程以后才要达到这个地方,根本不可能得到及时治疗。我们怎么办?要做手术,这么大小孩,局麻绝对承受不了,如果做全麻,就让必然担受一定的风险。

  记者:风险在哪儿?

  杨造成:全麻手术过敏、包括窒息,包括一些出血等不可避免的一些风险。第二,万一出现什么情况,不能得到有效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做还是不做?

  记者:怎么讨论的,您怎么考虑的?

  杨造成:如果这个患儿不做手术,不但头皮长不上,甚至对生命还有一定的危险。所以我们冒一定的风险,我们一定要做。

  记者:手术做了多长时间?

  杨造成:做了一个半小时。

  记者:你当时不担心吗?

  杨造成:我确实非常担心,如果在这里出了问题不是一个国家,甚至世界都知道出了什么问题。觉得自己肩上的责任非常重大,当病人在里面做,我有时候进去看一看,有时候在外面待着,在外面坐镇。病人一看手术完了病人苏醒过来,可以说这时候松了一口气。

  记者:手术情况呢?

  杨造成:手术情况可以说非常好,到了第三天换药当中看,周围的植皮全部长上了。这个手术非常成功,这个小孩做完手术以后,可以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可以叫引起了中国热,大家都认为有病,有什么情况到中国医疗队去,到中国的医院去。

  解说:11月2日下午,一位35岁的孕妇拉齐亚因为难产,被紧急送到了中国医疗队。由于赶了两个半小时的山路,到达医院时,拉齐亚的情况已经非常危险了。

  记者:来个时候什么状况呢?

  杨造成:在家里已经经过大概一天的时间没有生下来,他认为难产,来了以后这个医生给她做了B超以后,觉得胎位还可以,而且是第四胎,认为能生下来,咱们就把他接收下来了。当时她姐姐的意思是,让我们看一眼,能生就生,不能生她继续把她转,再送到大医院去。但是送到大医院车程需要一个半小时,他们抬着床这个时间就更长了。

  记者:你们有所准备吗?我们这个医院还要管接生?

  杨造成:有所准备, B超科医生从事过妇产科工作,我们带了个过去从事过助产士工作的护士。但是接收下来以后出现这么个情况, 2个小时生不下来,她的姐姐就不干了,在外面又吵又闹,认为中国医疗队骗了她,你们认为能生下来,为什么生不下来?又吵又闹要冲进去。什么原因呢?当时属于斋月,生产无力,再加上语言不通,语言不通跟我们医生配合的不好,

  后来我们赶紧找了个女志愿者进去跟她讲,应该什么时间用劲,应该怎么配合,又给她打了催产素,到了下点6点05分顺利产下了一个6斤重的男孩。

  [画面:]

  记者:从你的心态来说,是愿意多冒这样的风险还是少冒的风险?

  杨造成:从我来讲,还是少冒一点的风险好,但是这个产妇考虑到如果送走的风险要比在这儿生产风险要大得多,不能只考虑我,要考虑产妇,产妇在哪儿风险小一些应该怎么做。

  解说:由于拥有完善的医疗设备和精湛的医术,中国流动医院在当地灾民中的影响越来越大,看病的灾民常常在医院外排起长队。

  杨造成:最多一天看了206个病人。

  而且就是每天大概有3个警察在我们医院值班,帮助维持秩序。

  记者:那能看得过来吗,你们的原则是什么?

  杨造成:来的病人都要看,不管几点,看完病人我们才能下班。最晚能看到八点。

  记者:一个医生一般一天接诊多少个病人?

  杨造成:一般一个医生接诊40到50个病人。

  记者:什么概念?什么工作量?

  杨造成:八点上班,中午一般回不来,为什么回不来,病人围着不可能回来。尽管医院到营地的距离最多800米的样子,中午也不能回到营地吃饭,带去的方便面,草草地吃一口,一直到下午6点,病人全部走了以后,这才能回来。

  记者:主要都是什么样的病人? 杨造成:外伤以后没有得到及时处理的病人,我们曾经看到三个小女孩,整个头皮后部全都是脓,头皮感染了以后,引起了全身感染,全身发烧,这样的病人得不到及时处理,得了败血病以后,生命也非常威胁,这是外科病人,内科病人主要是腹泻,腹泻的病人比较多。再一个是感冒的病人很多,咳嗽的,还有一些与地震无关的病人,比如说甲亢,还有一些不孕的。

  记者:跟地震无关的病你们也看了? 杨造成:到了我们医院以后都要看,不能让一个巴基斯坦病人失望。

  记者:都能满足吗?

  杨造成:大部分能满足,有些不行。比如不孕,需要检查的项目很多,所以像这些病人可能满足不了。我们原计划就是,20天左右带了一千份药品,远远不够,怎么办?我们求助于巴基斯坦军方,而且求助于世界卫生组织,支援了一些药品,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北京一个朝鲜的小伙子,叫李泽浩,他到巴基斯坦看朋友,特意带了两提包药品,

  记者:都什么药?

  杨造成:小孩咳嗽,小孩感冒,小孩腹泻的药品,全是这些药品,我们非常实用, 它不在多少,非常急需,他带来了。到了巴拉考特以后,看到的中国国旗,他自己讲,一看到五星红旗以后,心里热乎乎的,我把药一定要留给中国医疗队。 记者:变成中国的事情了。

  杨造成:中国的事情。开始我们需要招募志愿者,到最后志愿者主动来,最后有一个国际志愿者组织,主动找到我们头上,你们需要几个,我们派几个,需要男的派男的,需要女的派女的,阿富汗的医生,巴基斯坦陆军总医院的医疗队也要跟我们一块儿上班。

  解说:除了在流动医院坐诊,中国医疗队还每天派出医务人员外出巡诊。由于巡诊的地点多是在巴拉考特的偏远山区,而地震对道路的破坏又十分严重,因此医疗队的每次巡诊的都充满着危险。

  杨造成:最困难的一次是我们去加努尔山谷去巡诊。大概是海拔2000米以上,交通特别不便,各国救援队都没去过那个地方。

  记者:为什么我们要去?

  杨造成:我们应巴方的邀请,说那块,大概有40个村子,8千多灾民,地震中丧生大概1500,好多村民得不到治疗,当我们听到这个情况以后,我们主动地接受了这个,去加努尔山谷巡诊。

  记者:你们派了几个人? 杨造成:我们派了五个人去了,一位女医生,一位女护士。

  记者:一天能来回吗?

  杨造成:一天能来回。山路比你想象的还要困难,本来就是羊肠小路,当地人叫“狼道”,人很难走的,手脚并用,才能走过这条道,稍不小心,就可以掉下这个万丈深渊,到了这个地方以后,灾民非常欢迎,因为受灾到现在,到我们去大概一个月的时间里,没有一支治疗队去,没有一个人得到救治,受灾当中的一些伤员,骨折的伤口都没有得到一次处理。好多都需要救治,这时候我们该换药的换药,该缝合的缝合,该处理的处理,巴基斯坦军方巡逻都达不到的地方,我们都进行了处理这个情况。一直到什么程度?可以说弹尽粮绝,所有的药全部用完了,这没办法了,我们才返回来,返回来已经晚上6点了。

  记者:加努尔山谷的哪些老百姓怎么说? 杨造成:只有中国的医疗队才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是真正的兄弟。

  解说:除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巴拉考特地震灾区,来自于法国、德国、阿富汗等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医疗队也在同时开展着医疗救助。11月7日晚上9点多钟,西班牙医疗队接治了一名难产的孕妇,因为缺少必要的医疗设备,西班牙医疗队向中国医疗队紧急求助。

  杨造成:(孕妇)在家里已经折腾了两天生不下来,我们的席梅医生告诉我,自然生下来的可能性很小,送走吧,病人的血压很高,情况也很危急,送走又不可能。当时可以说心里就凉了半截,这次比第一次还着急,心里还担心。因为不是在你的营地生,不是在你的医院生,是在西班牙的营地生,比她还着急,我说还需要什么支援?他说把B超拿过来,这时候离我们医院有800米,所以我马上派人以百米速度,很短的时间就把B超拿过来了,她说担很大风险,我说不管什么风险,这时候不要考虑那么多,只要能生下来那就是胜利。

  解说:根据巴基斯坦当地的风俗,孕妇不能剖腹产,因此虽然承担着很大的风险,中国医疗队的医生还是坚持让孕妇自然分娩。经过2个多小时的努力,一名男婴终于诞生。

  杨造成:生下来以后,因为压迫的时间过长,没有呼吸。

  记者:怎么办?

  杨造成:这时候我们的护士关小平,在里面喊地非常清楚,吸引器,吸引器她喊,院长吸引器,她喊地非常紧。

  记者:你还不能进去?

  杨造成:我第一不能进去,第二我拿吸引器回来最少得10分钟,10分钟时间胎儿肯定死掉了,绝对不可能。时间不允许,这时候什么叫时间就是生命?这就是时间就是生命。这时候我们的护士口对口把胎儿的羊水吸出来,然后人工呼吸,活了。我在外面真是松了一口气。

  [画面:母子平安。]

  杨造成:生了这个孩子以后,可以这么讲,不但在当地的灾民当中,包括当地医疗队当中影响很大,认为中国的医疗队设备最全,技术最高。从那儿以后,更不可招架了。西班牙的病人,西班牙需要做B超的,需要做心电图的,需要拍X光片的,大概多的时候,一天能送去做20多个派X光片的病人送到我们那儿去,。包括当地的驻军,巴基斯坦陆军总医院的医疗队,抢救不了的病人也送到我们医院去了。

  记者:做得越好,活越多,越忙,越累,风险越大。

  杨造成:出去以后都有这个心情,都要实实在在干点事,如果出去以后没事干反而难受,大家白天累了一天以后,回去到营地高高兴兴,都互相说我今天看了几个病人,我做了几个手术,怎么怎么样,都互相感觉自豪,而且非常欣慰。

  杨造成:11月4号,就是巴基斯的总统坦统穆沙拉夫到灾区视察,他视察一共视察了三个单位,两个帐篷村,一个医院,这么多的医疗队,唯一去了咱们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流动医院。

  面对灾区、灾民,最广泛的国际医疗救助

  西班牙医疗队的一个医生赶紧跑过来,跑过来向我们求助,

  余震、疫病、寒冷,他们如何度过在巴基斯坦的日日夜夜?

  洗澡根本谈不上。

  晚上睡觉还需要戴着帽子。

  解说: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生活营区距离流动医院有800米,救援队的38名队员就生活在这里的9顶帐篷里。由于地震灾区的基本建设还没有恢复,因此他们的生活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

  杨造成:生活上最大的困难我觉得是上厕所。厕所比较远,上厕所需要经过国际卫生组织,经过西班牙医疗队,还要经过一个帐篷村,大概最少800米,白天好办,晚上。晚上我们有一条纪律,上厕所最少3个人,因为毕竟是经过这么多地方,而且要到了一个比较偏僻的小树林里面去,小树林紧靠河边,大家风趣地讲,“约会小树林”,走走,跟我约会去,跟我到小树林去。因为什么?女同志比较胆小,要男同志陪他,男同志不管去没去,哎走走,去小树林,就去过了以后,也要陪女同志去。

  记者:吃的呢? 杨造成:吃的是方便面,方便面一顿两顿可以,三天五天吃起来,可以讲,一吃就想吐的感觉,但是为了保存实力,大家还是要吃下去。

  记者:喝水呢?

  杨造成:国内带来的矿泉水,因为返回国内的时间不定,所以最后的矿泉水就不敢用了,要保存着,矿泉水要在营地,在晚上的其他时候,要喝经过净化处理的水。

  记者:那么洗澡呢?

  杨造成:洗澡根本谈不上。但是有一点,我们八位女同志享受了一次洗澡。

  记者:怎么回事? 杨造成:巴基斯坦军方他有一个简易的洗澡设备,他们的帐篷特别的低,帐篷上面有一个钩子,白天特别热,晒了一点水,根本站不起来,蹲在地上冲了一下,这算洗澡了一个澡,男同志根本洗不了澡。

  记者:睡觉呢?

  杨造成:住的是帐篷,大概十来个人一个帐篷,帐篷是连体的,一个床,大概60公分宽,是帆布床,睡在上面。一个人翻身整个帐篷都动。咱们一个同志第二天早晨起来跟我开玩笑说,昨天晚上100次余震,你感觉到了吗?我说没感觉到一百次地震,他说是别人一翻身帐篷就乱动。帐篷虽然是棉帐篷,但是因为山谷风特别硬,晚上睡觉还需要戴着帽子,不戴帽子头特别冷。跟外国医疗队一比简陋得很。

  记者:别人怎么好法?

  杨造成:西班牙医疗队有暖风机,晚上睡觉暖风机一开,温度可以达到十几度。(他们)吃饭自己带着煤气灶,带着煤气。就跟在国内一样,喝着咖啡,吃着面包,吃着香肠,德国就是包括厕所,包括汽车都是国内带去的,

  记者:为什么不可以把你们的生活弄得好一点? 杨造成:我们生活设施带多了以后,医疗设施相对就不能带了,所以为了更多带更多的医疗设施,生活设施相对来讲,我们带的少一些。

  [画面:]

  解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中国医疗队先后救治了2000多名灾民,实施了300多例手术,巡诊最远距离超过28公里。11月15日,救援队结束任务,即将离开巴拉考特。

  杨造成:听说我们要走,巴基斯坦的陆军总医院过来要买我们的设备,巴勒考特医院留了几个人,也要过去买我们的设备,这时候我们怎么能卖给他们呢?经过请示国内以后,全部捐给了巴基斯坦军方,医院上空继续飘扬中国的五星红旗。意思是让巴基斯坦知道,这是中国留下的医院。

  记者:那巴基斯坦的老百姓呢?

  杨造成:给了好多的纪念品,甚至有一个巴基斯坦的巴拉考特医院的医生,把自己的戒指摘下来,送给我们的席梅医生,席梅医生坚决不收,他一定要作个纪念送给我们的中国医生。

  记者:什么心情离开巴勒考特?

  杨造成:离开巴勒考特真有点恋恋不舍。为什么恋恋不舍?第一,给巴基斯坦军方和志愿者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巴基斯坦军方,有一个中校叫萨义德,到我们走的时候,可以说长时间拥抱。

  记者:你怎么理解这种国籍救援的意义? 杨造成:还是在树立我们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巴基斯坦人民特别信任中国人,当兄弟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如果我们不去,如果我们不做这件事情,就会失信于巴基斯坦人民。



共找到 17,165 个相关新闻.
  ■ 精彩图片新闻 ■ 热门新闻推荐
复旦硕士以挖猫眼为乐
二战德军散发色情传单
街边洗头房最沉沦的夜
记者暗访街头小姐交易

街边洗头房最沉沦的夜

·中共中央试行党内罢免撤换机制 率先在地方启动
·湖南一中学克扣百万伙食费 学生只吃水煮豆渣皮
·哈尔滨天价医疗费事件追踪:专家会诊花费近千万
·伊朗军用运输机坠毁128人死 与美制裁有关(图)
·美国海军计划扩编备战 不以中国为主要威胁(图)
·五个电话确定杨德超姐姐身份 苦难姐弟今日重逢
·网上出现乞讨网站 假冒乞丐年收入达数十万(图)
·复旦一名研究生虐猫受谴责 当事人否认挖抠猫眼
·日籍男子殴打中国女子案开庭 当事人回避道歉
·征集择校故事 调查:研究生月薪1500少吗?
·口述:深夜我孤枕难眠 免费性情故事

·南国都市报-搜狐年度策划:梦想2006征集活动   ·央视《实话实说》征观众 带着你的故事联系我们
·票选中国互联网产业百强,免费赴港畅游迪斯尼 ·让自己幸福的10条秘诀 做人的经典十句大实话

页面功能   【我来说两句】 【热点排行】 【推荐】 【字体:  】 【打印】  【关闭

 ■ 相关链接

 ■ 我来说两句
用  户:        匿名发出: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00000008号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
手机
包月自写5分钱/条

最新制作 想唱就唱
夏天的味道 哪一站



精品专题推荐:
谁说赚钱难告诉你秘诀
测IQ交朋友,非常速配
就让你笑火暴搞笑到底

短信订阅
焦点新闻魅力贴士伊甸指南魔鬼辞典
草根红学 颠覆主流?
·铜陵 义务教育奇迹诞生
·红学界危机四伏
·医疗收费 "神乎其技"







· [游戏]赚钱大亨财色兼收
· MM的寂寞诱人自拍(图)
· 娱记眼中的明星们(图)
· 大S新造型冷艳惊人(图)
· 眼前一亮的纯美MM(图)
· 大连MM雪中激情自拍(图)
· 两个mm的婚纱照(图)
· 刘璇低胸妩媚照片(图)
· 范冰冰妖冶写真集(图)
· 公园抓拍MM日光浴(图)
· 美伞兵折叠山地车(图)
· 美丽空姐的写真照(图)
· 女人之间的缠绵(图)
· 小女孩台湾旅游自拍集
· 林嘉欣性感写真秀(图)
· 女人穿衬衫真性感(图)
· 邻家很纯很纯的女孩(图)
· 很像赵薇的AV女优(图)
· [图]爆强的纹身大赛现场
· [图]武器美女性感大比拼
· [图]世界最强波霸美女照
· [图]史上最强的人体彩绘
· [图]爆乳MM手机疯狂自拍
· [图]世界传闻的怪兽照片
· [图]让你产生邪念的美女
· [视频]偷窥美女跳脱衣舞
春光大现“走光”图
· 网络流行搞笑图片专集
· 可爱卡通版李宇春专辑
· 明星中的搞怪高手/图
-- 给编辑写信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