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访谈主持人范卉:那我们现在也看到,有很多非纯学术研究的人也参与到了红楼研读的队伍中。
陈林 说:对。我觉得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再说,这个时代给了大家畅所欲言的机会和平台。
如果红学专家们整出一些货真价实的定论来了,我估计就不会这么多人来打抢了。
非纯学术研究的人加入研讨的队伍,从一个方面来说是好事,普及了红楼梦,让大家关注这样一部伟大的作品;但是另一方面,却极大地混淆了视听,对青年学子和更广大的读者造成了严重的误导。当然,我认为这方面应该负主要的还是打着学术幌子的红学界。
今天一个结论,明天一个新论,搞得大家不知道认谁为准
嘉宾访谈主持人范卉:青年学者王晓渔明确地说:“刘心武像写侦探小说一样,当然许多人喜欢看了。不是说刘心武多好,而是正统的红学研究太烂。学术研究本来应该开发和激活《红楼梦》的,现在的红学研究却在埋葬《红楼梦》。” 你怎么看?
陈林 说:我完全认同的他的激烈批判。
现在的所谓主流红学研究,严重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这就是烂。
嘉宾访谈主持人范卉:你认为红学已经成了他们物质和功名的手段,是吗?
陈林 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错,红学已经堕落为功名利禄的手段,求真求实求知反而被抛在了一边,这是骇人听闻的,是不负责任的。
嘉宾访谈主持人范卉:那你对刘心武的研究作何评价?
陈林 说:刘心武先生有权表达他的见解,我尊重他的表达;但是,从我看到的一些资料来说,他的很多观点是完全错误的,不靠谱,一点切实的证据都没有。
嘉宾访谈主持人范卉:有人说刘心武最可取的一点,是使学术变得有趣了,你觉得是这样吗?
陈林 说:刘先生的东西不能叫作学术。
嘉宾访谈主持人范卉:那你把它称作什么呢?
陈林 说:学术不会特别有趣,学术在大多数时候是沉闷的,是耗费人的心血的,是无趣的,很多人可能一辈子也不想去碰学术。我愿意把刘先生的著作当作有趣的侦探小说来读,尽管这个侦探可能是比较蹩脚的。小说未必蹩脚,是侦探比较蹩脚,哈哈。
嘉宾访谈主持人范卉:可也正是这样的“蹩脚侦探”,让人们对草根红学的关注变得前所未有的高。
陈林 说:大家关注红楼梦是好事,另外,我估计很多人对刘先生的书卖的那么火,是很眼红的。
嘉宾访谈主持人范卉:你有没有打算也来一本呢?
陈林 说:会的,我的研究成果已经被传播了这么久了,下一步自然会让大家来检验全部的研究文本。
现在已经完成了全部的书稿,比较完善的版本,跟以前网上流传的稍有区别。
嘉宾访谈主持人范卉:刘先生的研究,不管是传统的红学学术界,还是以你为代表的草根红学人都对他的论断不以为然,但他却赢得了大多读者的喝彩。
陈林 说:首先说一点,我完全不能同意草根、贵族学术这样的划分,呵呵。
嘉宾访谈主持人范卉:你怎么划分,或者怎么命名?
陈林 说:学术就是学术,遵守学术规范,实事求是,就是判断学术与非学术的根本。比方说,清初三大家的顾炎武先生,一生就是一介草民,他的论著,谁敢说是草根学术?王夫之,颠沛流离,拣稿纸来写作,生前苦寒,死后寂寞两百多年,谁敢说他是草根学术?
陈林 说:学术不能以阶级、身份、地位来划分,那种简单的划分法是不对的,是对学术的误解,或者说,是有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成分。
嘉宾访谈主持人范卉:这种划分,可能更多的是依据职业,而不是依据成就,那你自己怎么定位你的研究?
陈林 说:学术也没有什么专职不专职的,比如清代朴学大师戴震的老师江永,一辈子是个秀才,教书而已,但是他的学术成就却是惊人的。
陈林 说:我当然把自己的定位为学术论文,其实我本来就是按照博士论文的规格要求,来做一篇象样的学术论文。虽然我不在乎博士这个头衔。
陈林 说:我还要举个人所共知的例子,爱因斯坦在发表相对论的时候,好象也只是瑞士专利局的一个小职员吧?他的严肃的学术研究,根本不可以用专职非专职、草根贵族这样东西来划分。
嘉宾访谈主持人范卉:那你、刘先生和红学界那些研究者的区别在哪里?
陈林 说:我们根本的区别,从方法论上来说,是是否遵守学术规范,是否实事求是;从结论上来说,是对与错的区别。
很简单,惟一的评判标准就是学术规范(实事求是)。
嘉宾访谈主持人范卉:那你认为刘先生在本质上和那些红学家没有不同了?
陈林 说:对,他们没有什么不同。
嘉宾访谈主持人范卉:那他们之间的对批,也和之前的派别之间的对批没有不同吗?
陈林 说:对,五十笑百步罢了。
但是,我要强调一点,不少红学家是很严肃认真的,他们的成就不可抹杀。比如,最近被大家“痛殴”的胡文彬先生,他在史料整理方面卓有成就,从研究的结论来看,他甚至算不上主流。
比如最新一期《红楼梦学刊》上,几位大家猛烈抨击刘心武,大谈学术规范,可是,他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证据,什么是实事求是,什么是学术规范,他们是自以为正确,可是张嘴就错不靠谱。
很多学者令我尊敬。尽管他们会有这样那样的方法论和结论上的错误,但是他们的成就、扎实的学术成果,却令人肃然起敬。虽然我会在论文中批驳他们的方法论和结论,但这仅仅是学理上的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