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行业不断爆出猛料:
国产车出口量超过了进口车的数量。最近的《暸望新闻周刊》依据的是今年1至8月份的数据,昨天新华网称从商务部获悉,今年1至10月,我国汽车出口数量超过进口数量7000辆。 尽管这些汽车的出口地不是欧美发达国家,获利程度与进口车也无法相提并论,但哪怕仅仅从解决就业的角度来看,都具有积极意义,值得肯定的。
中国第一个产业政策就是汽车方面的,如今基本证明通过开放市场并没有赢得核心技术创下自主知识产权,因而科技部等政府部门的官员及专家大都持负面评价态度,与此相对高唱反调的,是那位龙永图先生。在此背景下,看温总理视察安徽奇瑞汽车集团肯定自主研发,别有意味。还有就是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最近又在论坛上对中国汽车业的发展趋势提出预警、指点方向。
但是,最刺激的猛料,当数本省的一家国企和民企联手出击汽车业,而且要造奔驰商务用车,以后还要造救护车、礼宾车等等。按老观念,奔驰车,当然是德国造的,二三十年前,书上还译作“本茨”哩。但想想满街跑的桑塔纳,说说德国大众的,还不是都是上海造的吗?因此,在萧山造奔驰,也没啥值得大惊小怪的吧。
此举潜在的积极意义,恐怕有助于我省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尤其是制造业往高端发展,从而赢得海内外市场。应该说,瞄准汽车高档专用车市场,着眼点,是找到了热门中的冷门,出手算漂亮的。如果坚持不懈,真的如愿打造出了亚洲专用车的第一品牌,那我们浙江人、杭州人都脸上有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套用到这里,市场是检验产品的唯一标准。早十年二十年,我们就知道引进不是最终目的而是手段,路子还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创新才是目的,当然汽车的创新之路极其漫长,这,就看脚力了。更何况如今创新的导向与环境,正日益成熟起来。
中国人太会创造奇迹了。不说当年的大庆石油,即便是如今的汽车业,安徽的奇瑞、浙江的吉利,不都硬是在行家们一点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杀出一条血路来了吗?写到这里,我想起了冯根生当年去上海向先进同行取经时连车间都不让看一眼后说的一句狠话:不要看虾儿无血,煮熟了,照样红的!政策、资金、人才等等等等当然一个都不能少,但是,志气更不能少。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指望不久的将来,路上跑的,大都是叫好叫座的国产车呢?韩国这样,伊朗也这样的。
(杭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