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红学】
研究《红楼梦》的学问——红学,至少在乾隆18年(1753年)就开始了其历史,至今已200余年。通常,红学家们以五四运动为界线,五四以后的称为“新红学”,五四以前的称为“旧红学”。
评点派
中国文学史的评点派起源于明代中叶,自金圣叹批《水浒传》、毛宗批《三国演义》、张竹坡批《西游记》等,后来竟成了一个固定格式。 脂砚斋是《石头记》最早的评论家,他写下大量评点式评语,因而使《石头记》获得《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一专有名称,称之为“脂学”。
索隐派
又称政治索隐派,即透过字面探索作者隐匿在书中的真人真事。索隐派对后世影响较大的观点有“明珠家事说”(也称纳兰成德家事说),“清世祖与董鄂妃故事说”(亦称福临与小宛情事说),“排满说”等。但明确提出《红楼梦》是政治小说的是蔡元培,他索隐出的结果是:贾宝玉,言伪朝帝之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祁(康熙帝之太子,后被废),林黛玉影朱竹宅也;薛宝钗,高江村也;王熙凤,余国柱也……主要人物所影射的都是康熙朝的诸位知名人士。
题咏派
题咏派“都着眼于书中人物之悲欢离合,从而寄其羡慕或感慨。乾隆时代的叶崇仑的《红楼梦题词》便是一个代表作。
王国维:著有《红楼梦评论》,最早从哲学与美学的观点来批评《红楼梦》之艺术价值,首先建立了以哲学和美学双重理论基础的文学批评体系。
【新红学】
新红学的主要人物是胡适。他在1921年写了一篇《红楼梦考证》,给《红楼梦》研究开辟了新天地,胡适的结论即:《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在乾隆50年(1758年)前后以来,《红楼梦》的作者是谁存在着种种争议,自从胡适考证出是曹雪芹后,直到现在,很少人再对《红楼梦》的作者提出异议。
上世纪三十年代,不少研究者另辟蹊径,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并对《红楼梦》时代背景、主题思想、艺术特点、人物形象加以探讨。
四十年代,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人物形象心理状态分析之上。四十年代末,周汝昌的《红楼梦新证》,是继胡适《红楼梦考证》和俞平伯《红楼梦辩》之后出现的一部影响较大的红学专著。
1954年开展了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新红学派的基本观点如自传说、色空说、钗黛合一论、怨而不怒论等都受到了批判。
1953年至1963年间,有人认为这一时期是用马列主义研究《红楼梦》,红学得到了较大发展的时期。
【现状】
1976年以后,《红楼梦》研究步入新的里程,红学家们更加实事求是。出版了冯其庸的《论庚辰本》、吴恩裕的《曹雪芹佚著浅探》、郭豫适的《红楼梦小史稿》、刘梦溪的《红学三十年》等。还创刊了《红楼梦学刊》、《红楼梦研究集刊》,创立了红楼梦研究所。
目前,研究《红楼梦》的方法、手段、内容等均有突破。周汝昌提出“曹学”、“脂学”、“版本学”和“探佚学”是红学中“四大支柱”,多数红学家主张将红学分为“曹学(外学)”和“红学(内学)”。红学研究达到了高潮。(本报记者侯虹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