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消协昨天公布了一项黄酒的抽查结果显示,袋装黄酒不合格率偏高,占到不合格黄酒的九成。
冬天喝黄酒,是不少杭州人的传统消费习惯,适量饮用黄酒不仅能抵御寒气,而且还有一定的保健养生功效。但市场上不合格产品却也相当多,市消协公布抽查信息显示,25个抽检产品中11个批次的产品不合格,其中10个为袋装黄酒。
据介绍,不符合项目主要为感官、酒精度、甜味剂和防腐剂。浙江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工程师郑林分析,造成这些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是部分生产厂家对黄酒进行勾兑甚至配制后,导致酒精度下降,为了调整黄酒的口感和防止黄酒变质,有些生产厂家就过量或者超范围使用添加剂。“一方面是感官上,色、香、味达不到要求,另一方面是过量使用添加剂,更可怕的是添加国家明令禁止的化学品,比如甲醛、双氧水等。这直接导致黄酒酒精度和营养成分不达标,同时,甜味剂和防腐剂大量超标。”郑林说。
昨天,省质监局也发出消费警示提醒消费者慎购以下五种黄酒,分别为安徽省绩溪县长安镇大源瑞凯酒厂雾源黄酒、如皋市白蒲镇巨龙黄酒厂(江苏)驰龙黄酒、湖州鸿丰酒厂(浙江)鸿丰老酒三年陈营养黄酒、新余市马洪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西)马洪老酒五年陈酿及吴江市百花酿酒有限公司(江苏)沈庄漾牌甲级糯米黄酒,这些黄酒普遍存在菌落总数超标。
(记者冯永明实习生郑西霞 每日商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