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财经-IT-汽车-房产-家居-女人-TV-ChinaRen-邮件-博客-BBS-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 贵州日报
关于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图)
时间:2006年01月26日12:10 我来说两句(0)  

 
有奖评新闻
来源:贵州日报
  省长 石秀诗
各位代表:

  根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省人民政府制定了《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十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回顾

  过去五年,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和省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牢牢把握抢抓机遇、加快发展这个富民兴黔的第一要务,团结和依靠全省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经济发展呈现出速度比较快、效益比较好、结构逐步改善、协调性逐渐增强的良好态势。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族团结不断巩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绩。

  一、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初步预计,全省生产总值从2000年的1029.9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910亿元,年均增长10.2%左右。其中,三次产业年均分别增长3.7%、12.7%和11.7%。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由153亿元和85.2亿元增加到366.3亿元和182.4亿元,均比2000年翻了一番以上,年均分别增长19.1%和16.4%。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7.5亿元,是2000年的5.4倍。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777.5亿元和2303.9亿元,是“九五”末的2.51倍和2.16倍。

  二、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西部大开发“五年打好基础”的目标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历史性变化。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00亿元以上,是“九五”时期的2.5倍。西部大开发战略重点全面推进。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横一纵四联线”公路主骨架加快形成,省会城市与市(州、地)之间基本形成高速或高等级公路联结,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85%的行政村通公路,五年累计新增公路通车里程1.3万公里以上;新建四条铁路和四个支线机场,建成西南水运出海通道中线起步工程贵州段,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完善。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新增电力装机容量842万千瓦,是建国以来前51年总和的1.7倍;“黔电送粤”达400万千瓦;2005年原煤产量1.06亿吨,是“九五”末的3倍。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累计完成营造林3750万亩以上,森林覆盖率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建成农村沼气池64万口,生态环境局部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取得新的成绩,进一步加大以“三小”为重点的小微型水利设施建设,续建和新开工了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累计新增有效灌溉面积230万亩以上,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54万亩,解决了农村643万人的饮水困难。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成就,累计投入“普九”专项资金61.5亿元,建成义教工程项目学校1025所、“普九”工程项目学校1573所、农村寄宿制项目学校358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学校(站、点)22698所,完成了2445所农村中小学危房的改造任务,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提高,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两基”人口覆盖率从35%提高到90%以上,全省基本实现了“两基”。

  三、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重点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加大,新的经济发展格局正在形成。二、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6.3:38:35.7调整为2005年的18.9:41.6:39.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五年粮食总产量达5540万吨,比“九五”时期增加125万吨,畜牧业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4.5%上升到33.3%,特色优势经济作物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由8.7%上升到23.7%。工业结构调整迈出实质性步伐,能源工业成为我省第一支柱产业,烟、酒工业的支柱产业地位得到巩固,磷及磷化工、铝及铝加工等优势原材料工业进一步壮大,国防军工和电子信息产业综合实力得到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的突破。一批大企业和企业集团竞争力显著增强,淘汰了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生产能力,企业组织结构逐步改善。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增势强劲,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7.8%,比“九五”末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城镇化水平从24%提高到27%。

  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活力不断增强。国有企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股份制改造顺利推进,能源、交通、烟草、钢铁等行业的资产重组迈出实质性步伐,国有大中型企业历史包袱明显减轻;对一批困难企业实施了关闭破产,国有资本基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的中小企业中退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初步建立。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全面免除了农业税,启动了以“三改革、一化解”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粮食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完成了省、市、县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以部门预算管理、财政国库管理和政府采购制度为重点的财政体制改革取得新的成绩,省对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完善,力度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地方中小金融机构加快发展,基本完成了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任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格局逐渐形成,企业投资主体地位基本确立,政府投资行为进一步规范。对外贸易迈上新台阶,五年累计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52.8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79%。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和西南六省区市等区域合作,与对口帮扶四城市和其他兄弟省区市的双边合作取得新的成绩。累计引进省外到位资金和合同利用外资分别达到542.8亿元和7.9亿美元,年均增长44.6%和36.4%。

  五、新阶段扶贫开发稳步推进,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五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120亿元以上,净减少绝对贫困人口47万人左右。农村特困群众全部纳入长期救助范围。就业形势基本稳定,累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85.12万人,实现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4.3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4.4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两个确保”100%的成果进一步巩固,“三条保障线”各项政策全面落实,城市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2000年的5122.2元和1374.2元增加到2005年的8147.1元和1877元,年均实际增长7.8%和4.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355.6亿元增加到606.9亿元,年均增长11.3%。

  六、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明显增强,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五年教育投入累计达到474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67倍。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质量稳步提高,贵州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省财政累计投入科技研发经费3.25亿元,是“九五”时期的2.13倍,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省属科研机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建成了一批省部共建或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加强了以县级图书馆、文化馆为重点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83.1%和90.5%,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组建了贵州日报报业集团、贵州出版集团公司和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档案事业得到加强。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不断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卫生监督体系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了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开展了城市医疗救助试点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提高,成功防止了非典疫情发生,城乡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力度加大,普遍推行了奖励扶助制度,人口自然增长率由13.06‰降低到7.7‰左右。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成效明显,在经济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全省环境状况总体趋于良好。努力推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加强。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的成绩,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提高。

  2005年,全省经济保持了持续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预计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5%左右;财政总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增长23.5%和22.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0亿元以上,增长16%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0.6%和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4%;“十件实事”全面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过去五年取得的成绩,标志着我省经济社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五年中,我们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一根本主题,始终坚持“只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有条件、有效益,就要努力加快发展”不动摇,保持了经济增长速度逐年加快的良好势头;紧紧抓住为长远发展打好基础这一根本任务,不急功近利、不急于求成,扭住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重点不放松,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积极财政政策的难得机遇,集中力量办成了不少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和实事;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在突出发挥资源优势的同时更加注重产业结构升级,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增长方式转变,在加快资源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环境资源保护,实现了速度、质量和效益的统一;紧紧抓住改革开放这一根本动力,不断推进体制和机制创新,积极借助外力加快发展,为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活力;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一施政理念,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群众从改革发展中得到了更多实惠;紧紧抓住“五个统筹”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着力加强“三农”、社会事业、生态建设等薄弱环节,增强了发展的协调性。过去五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明确、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工作扎实,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保证了各项奋斗目标的圆满完成,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各位代表,“十五”期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是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国家各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地各部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结果;是全省各族干部群众抢抓机遇、加快发展,顾全大局、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驻黔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农业基础脆弱,水利建设欠账较多,农村的贫困问题突出,解决“三农”问题任务十分艰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十分突出;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劳动者素质亟待提高,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仍然面临很大压力;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亟待解决,社会利益关系的处理难度加大;政府职能、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的转变,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逐步加以解决。

  “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加快小康社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为我们实现“十一五”时期又快又好发展指明了方向;和平、发展、合作是当今时代的潮流,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扩大开放,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中央明确,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绝不会动摇、支持力度不会减弱、西部地区发展步伐不会放慢,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十五”期间,我省的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基础打得扎实,我们已经站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新的起跑线上;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盼发展、谋发展、促发展的愿望十分强烈,是进一步改变经济社会面貌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增强信心、振奋精神,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把富民兴黔的宏伟大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六个必须”的原则,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富民兴黔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的办法和改革的思路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生态立省和开放带动战略,扎实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把加快发展与全面、协调发展结合起来,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推进可持续发展,力争在经济和科技的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跨越式发展。要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

  “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省生产总值比2000年增加两倍、人均超过8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阶段性进展;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有新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生态环境趋于良好;结构调整取得新突破,特色优势产业健康成长,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迈出重要步伐,对内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完成“两基”攻坚任务并得到巩固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力争人口自然增长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有新改善,基本解决农村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城镇就业岗位持续增加,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有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调控指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略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8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7%和5%以上;到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到6‰左右。

  一、紧紧围绕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大历史任务,扎实做好“三农”工作

  (一)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力度,基本解决现有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坚持把新阶段扶贫开发作为我省“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综合采取开发式扶贫、易地扶贫搬迁、长期救助等措施,加大力度实施“百乡千村扶贫工程”,统筹安排好二、三类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扶持扶贫龙头企业,促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落实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贫困家庭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实施“少生快富”工程。帮助低收入人口稳定提高生活水平,努力抑制因灾、因病返贫。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以整村推进为切入点,整合用好各类涉农资金。继续实行定点帮扶、对口帮扶,引导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帮助贫困群众进一步改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拓宽基本增收门路、提高基本素质,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二)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多予少取放活”,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扶持农业的政策,建立稳定增长的支农资金渠道,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重点向“三农”倾斜。进一步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快中低产田土改造,大力实施“沃土工程”和万亩大坝建设与保护工程,提高“坡改梯”质量,搞好配套水利设施建设,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增强农业抗灾能力。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切实提高耕地复种指数和综合利用水平。健全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搞好农业生产资料供应和市场管理。逐步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科学使用肥料、农药,进一步提高种植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

  (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实现农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要求,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粮食生产的路子,确保“十一五”时期粮食年均产量保持在1160万吨左右。把生态畜牧业作为后续支柱产业来培育,加快建立畜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饲草饲料生产、质量安全和畜产品市场体系,抓好小区养殖,加大引草入田和草地改良力度,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实施岩溶地区现代草业和畜牧业行动计划,力争到2010年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40%。坚持走精品农业的路子,集中力量发展马铃薯、烤烟、油菜、辣椒、蔬菜、水果、中药材、茶叶、花卉等特色优质农产品,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不断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实施特色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培育和引进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引导和鼓励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基地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促进农产品流通业加快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不断加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培训力度,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管理和保障体系,力争新增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80万人左右。

  (四)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稳定并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自愿、有偿、依法的原则流转土地使用权,加快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程序,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依法保障农民对土地承包经营的各项权利。巩固农村税费改革试点成果,基本完成以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和县乡财政体制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改革,切实化解乡村债务,建立减轻农民负担的长效机制。积极推进农村金融体制、粮食流通体制、林业产权制度、供销社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继续抓好毕节试验区建设及其他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工作。

  (五)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努力提高农民素质。新增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扎实做好农村各类教育培训工作,推进农科教相结合。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加快完善农村文化设施,实现县有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有文化活动室。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积极促进三大工程的有机结合。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提高农村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基本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加强农村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力争到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80%以上。

  (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一项重大的紧迫任务,又是一项艰巨的长期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要求,遵循“规划先行、群众自愿、政府支持、稳步推进”的工作原则,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贯穿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中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以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为关键环节,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坚持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重要保障,增强农民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坚持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突破口,加快改变村寨面貌。

  二、紧紧围绕建设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和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一)继续加强以公路为重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基本建成以高速、高等级公路和铁路为骨架,多种运输方式相配套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目标,实施“三纵三横八联八支”骨架公路网建设规划,开工建设汕昆高速公路板坝至江底段、杭瑞高速公路铜仁至六盘水段和六盘水至兴义高速公路,到2010年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0公里;建设二级公路3000公里,基本形成连接高速公路、机场、铁路枢纽、主要工矿区和旅游目的地的二级公路网络;加快实施通乡油路工程,每年建设农村道路8000公里以上,到2010年实现90%以上的乡镇通沥青或水泥路、95%的行政村通公路。建设新的南下铁路运输通道,建成贵阳铁路枢纽。完善民用机场建设布局规划,切实提高机场营销能力和运营管理水平。大力整治内河航道,初步形成北入长江、南下珠江的水运出省通道,加快库区码头和农村渡口建设。

  (二)切实推进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大中小微相结合、以中小水利设施为主”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大力实施“益民工程”和“烟水配套工程”,新建“三小”工程100万个以上,切实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力争2010年农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积提高到0.5亩;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力争解决农村7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以解决城市供水、工业用水为重点,加快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尽快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和“滋黔”工程中的一批新项目,力争在“十一五”时期投入使用,发挥效益。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管网,加强小城镇供水能力建设。

  (三)大力加强信息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贵州”建设,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全面完成地至县的长途光缆干线建设和省地两级有线网络数字化改造。强化网络资源系统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切实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加快建立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和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村村通电话”。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市政工程建设,力争到2010年,城镇道路硬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镇燃气普及率、城市绿化率、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均有明显提高。

  三、紧紧围绕构建特色经济体系,切实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一)进一步做强做大能源支柱产业,基本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按照“大煤保大电”的要求,把大型煤矿建设作为能源建设的重点,加快煤炭生产结构调整,建成年产原煤百万吨以上矿井30对以上、年产原煤千万吨以上大型矿区6个,到2010年全省煤炭产量突破1.5亿吨,其中大中型煤矿产量占三分之二以上。基本形成以毕节、六盘水、黔西南为中心的煤炭工业基地。坚持“水火并举”的原则,有序推进“西电东送”电源项目建设,到2010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在大力培育省内电力市场的同时,向省外送电负荷达到1000万千瓦。继续加强输电通道、省内主干网和配网建设,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大力推进煤电联营,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二)充分发挥能源和矿产资源组合优势,加快把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磷及磷化工培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以煤液化制油、合成氨、烯烃等煤化工产品为重点,尽快形成煤电化一体化、上下游配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按照“重点发展氧化铝、配套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加工”的总体思路,基本建成以贵阳和遵义为主的大型铝工业基地,力争到2010年氧化铝、电解铝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200万吨和100万吨,铝加工能力达到电解铝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一左右。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磷化工基地,稳步推进磷化工业生产能力重组,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产品,力争2010年磷化工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

  (三)巩固壮大烟酒支柱产业,努力促进轻工业加快发展。支持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走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发展路子,完成贵阳卷烟厂易地改造工程,做强做大“黄果树”、“贵烟”等名优卷烟品牌,力争卷烟单箱利税率等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进入全国卷烟行业十强之列。加强优质烟叶基地建设,实现由烤烟大省向烟草强省转变。大力发展以茅台酒为龙头的酿酒产业,进一步提高茅台酒生产能力,努力实现传统名酒的振兴。依托优势水果资源,积极发展果汁饮料。加快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苗药为重点的民族药和中药,注重中药材资源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鼓励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引导发展有竞争力的民族制药产业集群。依托品牌产品及骨干企业,以辣椒制品、肉制品、马铃薯制品、调味品和精制茶等为重点,加快特色食品工业发展。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林竹产品加工和造纸工业。在制药、特色食品等行业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小巨人”企业。

  (四)积极发展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以存储技术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通信终端、特色数据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电子材料、复合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以锂电池、高容量聚合物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制造基地,在优势领域初步形成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发展能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坚持重点突破,加快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振兴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制造业。大力支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加快优势生物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积极支持贵阳等中心城市依托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力争“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把企业技术改造作为增强经济增长后劲、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的重要手段,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科技含量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力争技改投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速度。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优势产业、重大项目的科技转化和技术开发能力。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努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五)加快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坚持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和旅游精品战略,集中力量支持安顺、荔波、黎从榕等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率先突破;大力推进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在提高观光旅游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旅游和休闲旅游,把我省建成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坚持以游客为本,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行游住食购娱”各要素发展,进一步提高我省旅游接待能力。以“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等活动为载体,加大旅游整体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客源市场。大力加强特色旅游商品开发。继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行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优强旅游企业。力争“十一五”时期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积极发展信息、物流、金融、保险、法律服务、咨询、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新型服务业,拓展文化、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准入制度,强化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六)以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为重点,积极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建成一批贵阳城市主干道和连接周边城市的高速通道,支持贵阳加快打造以电子信息、民族制药、优势原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都市型经济中心区和产业聚集区,促进金阳新区开发开放。鼓励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按照集群、集约发展的原则,加强对重点产业项目区域布局的规划管理,引导产业向资源富集、交通便利、环境容量大的地区集中。坚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功能培育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保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各市(州、地)政府(行署)所在地城市发展,继续抓好以县城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力争到2010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35%左右。继续抓好经济强县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加强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先安排重点建设项目,认真落实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四、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实施生态立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继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建立健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建立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高度重视和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以农村和流动人口为重点,加强基层计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认真做好老龄人口和残疾人工作。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发展,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支持贵阳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重点抓好煤化工、磷化工、铝工业等行业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试点,着力建设贵阳和遵义铝工业、开阳磷煤化工、瓮福磷化工、六盘水煤焦化工和赤天化等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基地。大力支持“三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重点抓好粉煤灰、煤矸石、黄磷渣、磷石膏、硫石膏、林木采伐剩余物等大宗工业废弃物的规模化综合利用;加大瓦斯、煤矸石发电以及脱硫、煤焦油回收和烟尘治理等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力度;推进城市社区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建设。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生态经济示范村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投入,逐步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考核体系,开展绿色生产总值核算试点。

  (三)积极推进节能降耗。抓紧制定并严格执行重点行业的能耗、物耗标准。大力实施热电联产、余热利用、政府机构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节能工程。深入开展“521”节能降耗工程,积极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的企业节能,大力实施能量优化工程。继续开展对全省燃煤锅炉、窑炉、电机系统的节能改造工作。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实行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制度。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鼓励利用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发电,积极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和省柴节煤灶,每年新增沼气池20万口以上。

  (四)切实保护和合理开发资源。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鼓励建设项目多用坡地、闲置地和非耕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严厉打击和查处无证勘查、开采和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加强对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专项整治;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加大对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的监管力度。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健全节水管理体制,抓好城市节水工作,在化工、钢铁、有色、造纸、洗煤和酿造等高耗水行业的重点企业实施废水循环利用改造工程。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防止和治理外来有害物种对我省生态的损害。

  (五)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按照在西部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在中心城市周围开展森林等生态资源管护、在东部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的要求,继续实施好以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为重点的林业六大工程,抓好重点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力争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2500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1500万亩,到2010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以上,初步建成“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把退耕还林与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生态畜牧业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解决退耕农户的当前和长远生计问题,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矿产资源开发区的生态保护、建设与恢复。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六)加大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坚持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从源头防止环境污染和保护生态,坚决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重点搞好乌江、北盘江、清水江、三岔河、赤水河、重安江等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抓好红枫湖、百花湖、夜郎湖等饮用水源区环境保护,力争到2010年我省主要河流出省断面水质达到三类以上,部分达到二类以上。抓好贵阳、六盘水、遵义等中心城市以及酸控区的污染治理。加强燃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严格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逐步搬迁中心城市的污染企业,实现城镇周围、主要河流湖泊和交通沿线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大力提高城镇燃气使用率,抓好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切实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实行排污总量控制、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鼓励各类资金和组织机构参与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力争到2010年全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五、紧紧围绕提高劳动者素质和科技创新能力,大力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

  (一)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巩固提高“两基”攻坚成果,积极实施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设置初中的乡镇基本建成一所寄宿制初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全部免收杂费;继续落实好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提供免费课本和寄宿生活费补助政策;认真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子女就学困难问题,确保2007年“普九”人口覆盖率达到100%。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加快建立和完善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推进高校合理布局,优化教学资源,按照“211工程”的要求建设好贵州大学,集中力量办好2至3所省属重点大学,力争到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左右。继续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力争到2010年在市(州、地)所在地和部分县(市)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省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50%左右。促进民族教育、民办教育、幼儿教育等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继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

  (二)大力促进科技事业发展。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在统筹安排、整体推进的基础上,把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需要重点发展、亟待科技提供支撑的产业和行业作为重点领域,把在重点领域中急需发展、任务明确、技术基础较好、近期能够突破的技术群作为优先主题,加快突破瓶颈制约,努力掌握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有效整合和利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等方面的科技资源,进一步加强军民结合和对外合作,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率和资源利用率。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和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积极创造良好环境,加快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队伍。做好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保持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增强政府投入调动全社会科技资源配置的能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科技投入体系。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力争在若干技术发展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

  (三)加强人才资源开发和利用。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全面加强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促进总量增长、结构改善和素质提高。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环节,在培养和使用好现有人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重要产业、重点学科、重大项目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完善和落实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加快高技能人才和农村乡土人才开发。健全人才市场体系。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为各类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营造良好的环境,在全社会形成重才、爱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

  六、紧紧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一)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引导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以产权制度改革为重点,规范实施并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全面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形成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基本完成省属困难国有企业关闭破产任务,完成国有商贸流通企业、交通企业和建筑企业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努力探索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大力推进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在电力、煤炭、优势原材料、烟酒、电子信息等领域建设一批年销售收入上百亿元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健全国有资本收益管理办法,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健全金融资产、非经营性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等监管体制,完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和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及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深化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在投资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对外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进入资本市场等方面,对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体系,市(州、地)及有条件的县(市、区)要在本级财政预算中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对非公有制企业的贷款比重;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经济创业投资机制,规范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快建立信息和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到2010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5%以上。积极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各类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二)进一步加大投融资体制改革力度。加快建立市场引导投资、企业自主决策、银行独立审贷、融资方式多样、中介服务规范、宏观调控有效的新型投资体制,合理划分投资管理权限,规范政府投资行为,扩大企业投资决策权。改革政府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备案制度和投资监管体系及投资制衡机制,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决策责任制、投资责任追究制和投资项目后评价制度。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通过规划和政策指导、信息发布以及规范市场准入,引导社会投资方向,防止无序竞争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综合采取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融资租赁、项目融资等方式,扩大直接融资规模;运用银团贷款、财务顾问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在交通、市政、旅游等领域搭建投融资平台,扩大利用信贷和社会资金的规模。深化水利投资和运营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和吸引各类投资者参与水利设施建设。

  (三)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坚持并完善“以奖代补”等办法,健全省直接对县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积极推进“乡财县管乡用”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改革。依法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征纳行为。实行促进电力体制改革、煤炭生产集团化、烟草工业结构优化、高技术产业化和引导产业聚集的财税政策措施。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积极引进省外境外金融机构到我省设立分支机构或对金融机构进行战略投资,进一步做好“小额信贷”试点工作,积极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四)推进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市场硬件建设、规则建设、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健全土地、技术、资本和劳动力等要素市场,规范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全面推行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和探矿权、采矿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规范土地一级市场,活跃房地产二级市场,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统一管理一级探矿权市场,实行二级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化转让。切实加强建筑市场监管。加快“诚信贵州”建设,建立以信贷、纳税、合同履约、产品质量和价格诚信信用记录为重点的社会信用体系,健全失信惩戒制度;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虚假违法广告、非法行医、非法传销和变相传销等商业欺诈行为。

  (五)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完善投资环境监测、跟踪、考核、评价、公示、督促整改制度,建立改善投资环境的长效机制;把招商与选商结合起来,在农产品和资源深加工、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等领域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开发和经营,严禁引进技术水平低、能耗物耗高、污染破坏大的项目,切实提高招商引资质量,不断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建立高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培育和支持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出口。抓住沿海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机遇,加快推进我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在我省建立出口加工区。加强口岸建设,把贵阳龙洞堡机场建成国际机场,提升贵阳铁路货运口岸类别,新开放一批货运口岸,建设遵义海关。完善大宗产品进出口协调机制,增强处置贸易争端的能力。积极参与“泛珠三角”和西南六省区市等区域合作,继续推进与兄弟省区市的双边合作,加强与对口帮扶城市的协作。抓住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机遇,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参与国际国内合作与竞争,发展对外工程承包和服务贸易。

  七、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一)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关系,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切实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充分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充分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加强和谐企业、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增强社会和谐基础。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畅通诉求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完善社会稳定工作责任制,大力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禁毒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二)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作为政府工作的优先目标,建立促进扩大就业的有效机制,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鼓励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妥善安置富余人员。在做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基础上,逐步将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纳入再就业优惠政策覆盖范围,统筹解决好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和特殊群体的就业问题。按照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要求,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就业培训、职业介绍、就业援助等为主要内容的就业服务体系,向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人员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对就业转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再就业培训,全面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开展就业服务。深化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加强劳动力信息系统建设,加快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

  (三)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制度,努力扩大参保人口覆盖面。增加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改革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建立稳定可靠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机制,增强社会保障基金调剂能力,切实加强对社会保险基金的监管。继续做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创新“五保”供养机制,完善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和优抚保障机制,认真研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健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管理救助体系,力争在各市和40万人口以上的县普遍设置救助管理站。支持社会慈善、社会捐赠、社会福利、群众互助等社会扶助活动。

  (四)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切实防止收入分配差距过分拉大。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最低工资标准,认真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医疗和子女就学等困难问题。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工资管理体制。完善国有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垄断行业的收入分配规则和监管机制,规范职务消费。

  (五)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以疾病预防和农村卫生为重点,加大政府投入,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逐步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完成各级疾控中心、传染病院(区)和紧急救援中心建设任务,切实提高卫生监督机构综合执法能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救治和服务能力,鼓励和支持发展中医药事业,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努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着力抓好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和地氟病等地方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职业病和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和监督管理体系。继续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深入开展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有重点地发展竞技体育,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加强城乡体育设施建设,力争到2010年每个市(州、地)及县(市、区)建成一座体育馆或体育场,城市社区和乡镇建立体育指导站。

  (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大力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特别是基层文化活动场所建设。搞好文物保护工作,加强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实施文艺创作精品工程,大力支持地方特色、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艺术精品创作和生产。加强以农村为重点的社会文化建设。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文化市场格局。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形成扶持健康文化、抵制腐朽文化的市场环境。

  (七)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煤矿、交通和消防为重点,健全统一协调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加大安全执法检查力度,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强化企业职工安全意识,确保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加强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和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加强矿产资源开采、加工和药品、食品、特种设备等生产经营的安全监管。

  八、紧紧围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同级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重视人民群众对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支持监察、审计部门依法独立履行监督职责。全面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展基层民主,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建设,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大力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和武装警察部队建设,增强全民国防意识,提高国防动员能力,加强“双拥”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积极做好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继续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不断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切实加强法律援助和法律服务工作。加强公安、国家安全、司法行政工作,积极支持法院和检察院的工作。

  (二)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落实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的战略任务。继续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核心,在全社会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进一步抓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素质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主渠道作用,努力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网络。积极开展“热爱贵州、建设贵州”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各族干部群众支持和投身贵州建设的热情。继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是完成“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保障。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我们将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改进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的方式方法,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使政府管理经济的方式从直接管理为主转变为间接管理为主,从运用行政手段为主转变为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从前置审批为主转变为后续监管为主。更加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公共资源和工作精力投入到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来。处理好政府、市场、企业三者的关系,明确和规范政府职能定位,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政府该管的事管好,把不该管的事交给市场、企业、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各级政府不得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二、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要求,切实做好政府立法、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三个方面的工作。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改进立法工作方法,提高政府立法质量。严格规范性文件的制定程序和备案审查,注重立、改、废相结合,建立规章、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制度。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和综合执法,解决行政执法职责交叉、多头执法等问题。按照“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须赔偿”的要求,清理行政执法主体,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依据、程序公开制度,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完善行政执法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和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和决策责任制度,建立健全决策信息反馈和决策后评估机制。

  三、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和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降低行政成本,方便群众办事,提供优质服务。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精神,真正做到知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加强对重点工作、重大项目的跟踪监督,进一步健全责任制度、督查制度、考核制度和报告制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认真贯彻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规范公务员管理,加大公务员教育培训力度,推进学习型政府建设,努力提高各级政府的服务水平和领导发展的能力。

  四、努力建设廉洁高效政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教育和督促政府系统的各级领导干部加强党性修养,牢记“两个务必”,自觉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以规范权力运行、资金监控和从政行为为重点,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权力行使的制约和监督。以改革统揽预防腐败的各项工作,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财政金融和投资体制改革,规范和完善土地使用权、探矿权、采矿权交易制度和工程建设招投标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切实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坚定不移地惩治腐败。围绕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合理划分省和市(州、地)及县(市、区)的经济社会事务管理责权,明确管理范围,分清责任层次;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努力解决部门职能交叉问题;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坚决反对推诿扯皮、办事拖拉。继续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各位代表,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今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其中,第一产业增长4%以上,第二产业增长13%左右,第三产业增长12.5%以上;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在上年基础上再增加150亿元,增长15%左右;财政总收入达到410亿元,增长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05亿元,增长12%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10%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降低4%以上。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抓好以下工作的落实。一是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力争粮食总产量达到1160万吨左右,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和转移的统筹协调,实现20万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二是扎实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围绕净减少绝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贫困人口各10万人的目标,继续抓好“百乡千村扶贫工程”,完成贫困地区干部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00万人次,引导和鼓励各类企业到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种养业,参与扶贫开发。三是切实加大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继续推进能源工业发展,进一步加快大型煤矿建设和小型煤矿整合,确保新增电力装机容量290万千瓦以上,力争全年发电量超过750亿千瓦时、煤炭产量达到1.16亿吨。力争优势原材料工业发展有新的突破。努力促进烟草、酿酒、民族制药、特色食品等产业加快发展。积极支持实施一批高技术产业化项目。省财政新增2000万元技改资金,支持重点行业的重点企业加大技改力度。继续做好经济运行调节工作。四是努力促进旅游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和结构调整,办好“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系列活动,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和完善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管理,全面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五是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白腊坎至茅台高速公路、六沾铁路复线、大方绿塘煤矿等一批重点项目,确保建成玉屏至凯里高速公路、龙洞堡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省民族文化宫等重点项目。确保完成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十件实事”。六是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重点行业和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能耗、物耗管理。深入开展节约用水。认真做好禁止生产和使用烧结实心砖的工作。继续支持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加快推进一批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基地建设。启动实施一批大宗工业废弃物规模化综合利用项目。七是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积极稳妥地做好劣势企业退出市场的工作。制定出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继续做好以农村税费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继续推进行政管理、投资、财税、金融等其他各项改革。八是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认真落实出口退税的各项政策。积极调整优化进出口产品结构。大力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规模。继续加强与兄弟省区市的多边和双边区域经济合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九是加快以教育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发展。确保最后4个县完成“两基”攻坚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积极推进其他各类教育健康发展。认真做好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人口与计生等方面的工作。十是认真解决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继续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大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库区移民长期补偿机制,加快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基本解决我省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进一步完善城镇房屋拆迁补偿和安置制度。妥善解决产煤地区农村贫困农民生活用煤问题。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加大煤矿、交通运输、消防等重点领域的治理力度,努力实现国家下达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和我省的“双降”目标。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各位代表,未来五年,是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重点突破”和实现富民兴黔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贵州的发展充满希望,前景十分美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省各族人民,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扎实苦干、奋发图强,为全面完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而努力奋斗! 作者: 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共找到 6,785,440 个相关新闻.
我来说两句 全部跟贴(0条) 精华区(0条) 辩论区(0条)

用户:  匿名发表: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热门新闻推荐】
相关链接





搜狐短信 小灵通 性感丽人 言语传情
三星图铃专区
[周杰伦] 千里之外
[誓 言] 求佛
[王力宏] 大城小爱
[王心凌] 花的嫁纱
精品专题推荐
短信企业通秀百变功能
浪漫情怀一起漫步音乐
同城约会今夜告别寂寞
敢来挑战你的球技吗?
 精彩生活 

星座运势 每日财运
花边新闻 魔鬼辞典
情感测试 生活笑话


今日运程如何?财运、事业运、桃花运,给你详细道来!!!





月亮之上
秋天不回来
求佛
千里之外
香水有毒
吉祥三宝
天竺少女

点击今日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佛山一家六口惨遭杀害
·乌兰察布居民区连发爆炸
·忻州煤矿安监局好气派
·杜世成助推青岛房价?
·平安夜女子遭遇飞车党


频道精彩推荐

·2006春运
·欢度2006年春节
·德国世界杯
·火车票交易查询
·TD成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
·2005年大事回顾
·2006年上市新车揭密
·2006澳网公开赛
·2006都灵冬奥会
·禽流感疫情
·蔡依林身着CPU芯片衣





一个人哭
退后
断了的弦
还是朋友
水晶蜻蜓
唱给你的歌
迷糊娃娃可爱粉红卡通
四季美眉给你最想要的

搜狐分类 ·搜狐商机

百姓论坛

·泰国情侣流行拍的全裸照
·21岁大学MM网络征友(图)
·日本超女选秀必须亮内裤
·台湾辣妹的激情艳舞表演
·女星沙滩竟当众吻胸激情
·曹颖印小天酒店激情曝光
·MM浴室自拍完美浑圆身体
·实拍泰国真正色情红灯区
·裸拼AV女优翁红日本脱光
·女孩旅店偷情被暗拍全程

·半裸女高空玩跳伞乳横飞
·用胸推拿的异性泰式按摩
·李倩蓉放荡全裸照性感照
·游戏MM选拔现场随便碰臀
·女星拍戏时胸部惨遭蹂躏
·老板电脑里和二奶开房照
·视频女屋内裸身挑逗一幕
·无耻病人手机拍护士裙底
·美女明星透视装近乎全裸
·惊!世界各地的怪物(图)
芙蓉姐姐性感极限火辣比基尼登场
娱乐基地

大胆的美丽女孩

·AV女优圣诞装自拍写真
·国外球迷怎么恶搞火箭队
·震撼人心的人体干尸[图]
·女人内裤的奇特广告创意
·明星最近流行黄金甲造型
·美人鱼彩绘 朝比奈真人秀
·宠物连连看 合金弹头游戏

热点专题
·2009年全国两会
·2009全国两会
·关注2009年春运
·"团团圆圆"赴台
·燃油税改革
·纪念改革开放30年
·2008美国大选
·2008珠海航展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
·神七飞船涂鸦
·神七宇航员如何太空行走
·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
·西班牙客机燃烧失事
·神舟七号择日发射
·蒙古首都骚乱 政府镇压

news-seo 网友意见箱




设置首页 - 搜狗输入法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广告服务 - 客服中心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 全部新闻 - 全部博文
Copyright © 201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搜狐不良信息举报邮箱:jubao@contact.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