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复建前,颐和园耕织图石碑被埋没在房屋间。
复建后的颐和园耕织图景区。本报记者孙戉摄RJ134
(上接第一版)成为世界遗产的故宫、长城、天坛、颐和园和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为北京赢得了世界更广泛的关注和声望。来北京的海内外游客连年增加,北京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和形象更加鲜明,更加深入人心。而随着每一次申报过程,北京人对文化遗产的认识逐年提高,城市自豪感不断上升。对世界遗产的概念人们早已不再陌生。说起长城、故宫、天坛、颐和园,北京人会告诉你那都是世界遗产,是北京的宝贝,话里话外,透着一种自豪。
北京对世界遗产价值的充分认识,在申报明十三陵时得到了集中体现。2002年,在国家文物局申报世遗名单中,北京的十三陵不在其列。市文物局文物保护处的黄威回忆说,得到这个消息,局长梅宁华很着急,表示十三陵一定要进入申报名单。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梅宁华一次次找国家文物局,反复强调十三陵申报的意义和必要性。功夫不负苦心人,在多方积极努力争取下,十三陵如愿以偿,进入申报名单。市政府为此专门成立申报领导小组,并拿出上亿元的资金,用于十三陵周边环境的整治,在最短的时间内准备好了申报的一切资料。2003年7月,北京的十三陵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北京的世界遗产至此达到6项之多。
进入新世纪,北京的文物保护和修缮工作全面展开,全市的文物建筑得到大规模、成片修缮。特别是6项世界遗产项目更是得到全面的精心保护与修缮。北京的这些人类文化瑰宝洗尽历史尘埃,重新绽放光华。
北京的故宫,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代表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最高水平的建筑群。但时至新世纪即将来临,在辉煌的表象之下,故宫砖瓦残破,漆画斑驳,周边环境杂乱破败。
故宫保护首先开始于其周边环境的整治。1998年4月,在市政府的统一指挥下,市文物、市政、水利、园林和故宫博物院等部门联合开展综合治理,投资达6亿元。东城区和西城区政府首先分别完成了护城河内外侧东北角和西北角614户居民和16个单位的拆迁。清乾隆帝在紫禁城东西北三面城墙与筒子河之间的狭长地带建造了732间连檐通脊围房,供守城士兵值守时居住或作为库房用。经过几十年的变迁,东华门外的围房成了故宫职工宿舍,西华门外的围房则成了车库。整治期间,所有居民和单位都表现出了理解和支持,搬迁顺利完成。违章建筑被拆除后,所有的古建围房都按原样得以修复。随后,市政部门对护城河进行污水截流和排污干线建设,市水利局最后进行清淤和河水换清。
2001年,北京投资5.6亿元对故宫缓冲区东侧的东皇城根进行了整治,拆除了大量影响环境的新建破旧建筑,对皇城遗址进行了保护,建成了皇城根遗址公园。2002年,北京再投资3.9亿元拆除了皇城内东南部的临时建设,恢复了部分皇城水系,建成了菖蒲河公园,延续了皇城历史文脉。按照《北京皇城保护规划》第14条关于建筑高度控制的规定,2005年,为保护故宫的历史风貌,5层21米高的地安门百货商场硬是被削低2层,高度降低10米。
2003年,故宫百年大修正式拉开序幕。国家投入19.6亿元,用20年时间修缮故宫,力度之大,前所未有。由于年代相隔久远,无论是材料还是工艺,故宫的修缮已经难以百分之百地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但故宫的修缮还是被要求最大限度地保留历史信息、使用传统工艺和材料。
倦勤斋是明清故宫内工艺最精细的建筑。为修缮好倦勤斋等建筑,2002年,故宫的古建专家组成寻访团,一个省一个省地寻找当年使用的传统材料和传统工艺。倦勤斋通景画使用的乾隆时期的高丽纸,由纯桑树皮制成,现代已无此工艺。寻访团的4位专家走访了四川、浙江、湖南、江苏等多个省份,行程上千公里,最后终于在安徽一家小纸厂找到这种传统工艺和老艺人。
尽管更多的时候寻访团都是无功而返,但千方百计、竭尽所能保持遗产的历史真实性,执着不懈地追求传统工艺,在对故宫和北京其他世界遗产项目的保护和修缮中随处可见:
——北京市投资3000多万元,对古北口、岔道城、将军关、黄花城、箭扣等20余处长城进行抢险修缮,始终坚持就地取材,能不破坏旧有的长城就不破坏,能用旧砖的地方就尽量用旧砖;工艺上严格采用古代工艺,材料上用泼灰,为防水加桐油。数百公里的长城修缮,即便是最挑剔的人也找不到使用水泥的地方;
——明十三陵各陵修缮,有棱有角的“半头砖”(指已碎的半块砖)、没腐朽的木构件等,凡是能够使用的,一块不许丢弃;新补配的构件,也遵循原制,丝毫不许马虎。“我们将尽可能多地留下古建原件。”十三陵保护修缮负责人说;
——在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的保护修缮工作中,残损过甚不能加固续用的木构件被作为修补门窗的原料。因糟朽需按照原样复制更替的构件,则被要求严格按照原构件的规格制作,甚至所添配木料的含水率都要求必须与原件一样。
由于历史原因,北京地区的世界遗产地在20世纪初即出现社会占用现象。这意味着要恢复世界遗产的历史完整性,就要破解一个世纪遗留下来的难题。困难之多、之大,不难想象。
天坛神乐署为天坛五大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清末,八国联军侵占神乐署,设为兵站。其后,神乐署先后被林艺试验场、传染病医院等单位占用。解放后神乐署由国家卫生部下属单位占用,成为大杂院,最多时住有170余居民户。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凝禧殿大门摇摇欲坠,窗户上有许多豁口,柱子开裂,与“世界遗产”的称誉极不相称。
为保护这一重要的文物建筑,彻底解决神乐署内居民外迁问题,市政府、市政协、市文物局等单位多次召开协调会。市政府为此专门在丰台马家堡辟出一块地皮,筹建神乐署内居民住宅楼。1998年初,住宅楼竣工,2月居民开始外迁,但直到2001年,仍有20多户居民没有搬走。市文物局、园林局等单位先后三次召开现场会,反复入户进行说服教育,并发放了“通告”。2001年9月14日,有关部门统一行动,拆除了腾空的住房。2002年2月,耗资5000万元的神乐署修缮工作启动。
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世界遗产项目均应划出由内向外延伸3公里的景观控制缓冲区。但一些世界遗产项目公布时,其所处的周边环境较之历史环境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近年来,为改善和恢复遗产地外围的传统景观,北京市加强了对遗产项目周边环境的保护与治理。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以出土北京人头盖骨闻名世界。但因为周边常年对矿产的开采、挖掘,导致环境急剧恶化,严重危及到了遗址的保护。为保护遗址,北京市领导批示对遗址周边环境进行大力整治。自2004年以来,先后整治了三区、一河、一带、一个产业;关闭、拆除了缓冲区内9家水泥厂12条立窑生产线,关闭石灰厂18家、非煤矿山19家、煤矿12家、灰窑5家,对11家煤矿进行了治理,同时投资2400万元对京周公路沿线进行了绿化,绿化面积40万平方米。遗址环境得到大幅改观。
在全市上下全面精心的保护和修缮下,北京的6处世界遗产一点点洗尽历史的尘埃,重新焕发出了璀璨迷人的光彩。
把北京的世界遗产项目保护好、建设好,对于北京城市今后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不可竞争的资源。
2006年6月6日,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到来前夕,市委书记刘淇对北京古都风貌保护工作进行了调研,强调指出,古都风貌是北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可竞争的重要文化资源,要把古都风貌保护好,建设好,发扬好。
把古都风貌上升到文化资源的高度来认识,这一观点远见卓识,符合北京的发展实际。作为古都风貌标志性建筑的6处世界遗产,在北京的经济社会中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曾几何时,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十三陵被戏称为北京旅游的“老五件”。但就是这“老五件”,即便在改革开放前,也为北京每年吸引来成千上万的海内外游客。改革开放后,慕名而来的游人更是多得数不清。有关部门统计,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以来,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十三陵每年仅门票收入就多达近20亿元,而为了文物的保护,故宫甚至不得不采取限制客流量的措施。
北京拥有的这些世界遗产项目,对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体现在方方面面。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长城、昆仑、建国、京伦,一个个接待旅游者的五星级涉外旅游饭店拔地而起,有谁能否认故宫、天坛、颐和园这些世界遗产迷人的神韵起到的拉动作用?冲着北京古老的历史文化积淀而来,每年上千万的旅游者把大把的金钱花在北京的交通、建设、文化娱乐及各种服务上。北京经济社会的发展,6处世遗和北京众多的文物古迹功不可没。
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浪费资源、牺牲环境的发展方式已经成为落后的代名词。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已经开始转移到对环境、文化资源的竞争上。作为有着85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拥有着世界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独特的文化资源。如何保护好、建设好、发扬好这些文化资源,增强北京的文化竞争力,北京认识清醒,行动切实。2000年,投资3.3亿元对市级文保单位的文物建筑进行抢险修缮;其后再投资6亿元,“整治两线景观,恢复五区风貌,重现京郊六景”;同时对全市6处世界遗产项目进行全面精心的保护和修缮;大力推进古都风貌保护工作。文化资源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高楼大厦,世界哪个城市没有?北京的灵魂不在那些现代化的建筑上,而在于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上,在于集中了中华民族最优秀文化的故宫、天坛、颐和园、长城这些世界遗产上,这是北京城市之魂所系。
再过两年,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既是世界体育竞技水平的展示,同时也是北京向世界展示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平台。如今,北京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成为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重要内容,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责任意识,呵护好北京的世界遗产,爱护北京每一处文化古迹,在2008年奥运会时,向世界展示历史的北京、文化的北京、现代的北京。RJ20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