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字。按《医用氧》标准规定,医用氧的氧气纯度必须要达到99.5%以上,同时在生产过程中还必须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杂质进行过滤。
广西岑溪市中医院是一家二级甲等医院,每天的住院病人在100位左右。 但在这里的氧气瓶上没有任何标志,也没有贴合格证。这些氧气瓶上只标有“桂D和云”的字样。
记者在岑溪市中医院调查时,正好碰上医院在更换氧气。记者跟上了这辆装着“桂D和云”氧气瓶的货车。
货车在和云氧气站前停了下来。氧气站里摆放着两种氧气瓶,一种贴有工业氧的合格证,另一种和在岑溪市中医院看到的一样,只标有“桂D和云”字样,这是生产厂家的标记。
和云氧气站的负责人、和云制氧厂的总经理杨海宁承认,他们生产的医用氧都没有医用氧标志,包括送到中医院的。“要标明,他们(执法部门)就来罚款了。”具体原因他不肯透露。
和云氧气站的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上注明的经营范围是工业氧、乙炔和二氧化碳,但并不包括医用氧。杨海宁说他们做氧气已经有十年了。至于医用氧,杨海宁称,“从2006年1月初至今,我们一直在岑溪市中医院进行医用氧临床试验。”岑溪市中医院也承认了这种说法。
而医用氧作为一种成熟的药品,生产企业获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后就可以生产和销售,根本不需要做临床试验。
走进生产车间记者看到,空气进入一个大罐后分离出氧气,氧气通过两条管道分别输出,一条标工业氧,另一条就是所谓的医用氧,均未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杂质进行过滤。
这些氧气在销售时卖给电焊厂是20元左右,但卖到医院的就要35元。据了解,和云制氧厂是当地唯一一家氧气生产厂家,每天生产的氧气在2000瓶左右,并不止卖给岑溪市中医院一家医疗机构。
按规定,医院在采购医用氧时必须对供应商的资质进行核查,包括药品经营许可证、生产厂家提供的药品生产许可证和每一批次的质量检测报告。从2003年至2006年3月3年多的时间里,岑溪市中医院使用氧气超过2000瓶,却拿不出一份厂家提供的质量检测合格报告,而提供给患者使用的这种“医用氧”从未间断过。
病逝前老罗吸了数月的“工业氧”
罗克良多年来患有心肺病,去年3月住院。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老罗的病情好转,身体也基本康复。可是没想到几个月后,老罗却突然因为呼吸衰竭永远地离开了。
女儿罗亚惠告诉记者,医生建议回家后通过氧疗能缓解父亲的病情。罗亚惠通过熟人的介绍从华圣气体有限公司购买了医用氧,让父亲进行吸氧治疗。老罗当时跟女儿说氧气有点发臭,女儿也没往心里面去,觉得可能病人的嗅觉都会有点毛病。
一个月后,老罗竟然开始不停地流清鼻涕,还出现了头晕、呼吸困难等症状。在5个月的时间里,老罗吸了34瓶氧气。“直到那天早晨我把那瓶吸完的气换下来以后,我突然发现上面写的是工业氧。”这使全家人陷入了恐惧之中。
经调查发现,销售该氧气瓶的华圣气体有限公司是当地最大的气体经销商,经营的气体包括工业氧气、乙炔等,但不具备经营医用氧的资质。公司负责人吴莉称,医用氧是由西安市北普气体有限公司提供。
而西安市北普气体有限公司负责销售的总经理张均却对记者说:从未给“华圣”提供过医用氧。
[病症解析]
北京市朝阳医院呼吸疾病研究所临床部张洪玉主任告诉记者:“因为工业氧的杂质比较多,它含有比较多的二氧化碳,另外还有一些水蒸气和氧化物,这些杂质或毒气对上下呼吸道都会造成损伤。例如鼻黏膜损伤后就流清鼻涕,一旦遇到下呼吸道损伤就会引起呼吸道黏膜水肿,气道痉挛,导致通气功能不好,出现低氧血症,表现症状为呼吸困难、头晕、头疼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