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经过工作人员历时一个多月的考古发掘,本市京津高速公路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取得重大收获。考古工作人员在近两公里的工程征地范围内,发掘北朝、唐代、元代及明清时期墓葬60余座,除出土金、银、铜、铁、陶、瓷、琉璃等质地的100余件珍贵文物外,还在武清区境内首次发掘了北朝及唐代墓葬。
据了解,此次发掘的北朝墓葬和唐代墓葬均位于武清区高村乡兰城村附近,其中北朝墓葬两座,方向为南北向,型制为土坑砖棺墓。棺采用饰细绳纹的青砖砌成,头部较宽,平面呈倒梯形,在棺外随葬有肩部饰有刻画波浪纹或压印方格纹的夹砂鼓腹褐陶罐。棺内无随葬品,人骨保存较好,为仰身直肢葬。
此外,发掘的唐代墓葬为土坑砖室墓,短墓道,墓室呈弧方形,墓顶虽已有所毁坏,但墓室保存较好,北部为棺床,南部靠近墓门处出土了一件完整的白釉瓷罐、一件夹砂褐陶罐、一枚“开元通宝”及三件漆器。该墓是本市继东丽区军粮城、蓟县二六九医院、蓟县西关、宝坻区辛务屯、静海县杨家疙瘩之后又一次发现唐代遗迹、遗物,填补了武清区唐代墓葬的空白。
记者安颖
<责任编辑:刘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