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报道经过甩干脱水处理的牛粪可像秸秆一样产生秸秆气,其余的牛粪和污水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像秸秆气一样也输送到千家万户,沼气液输送到农田成为绝佳的有机肥料。这项牛粪综合处理技术近日在江宁区禄口街道石埝村奶牛养殖中心研制成功,它的成功彻底地解决了困扰奶牛养殖农户的污染问题。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石埝村充分地考虑农村环境的保护。在建设中心村的过程中,抓好规划,投入60多万元,配套建设了垃圾池、化粪池、下水管和公厕,还栽树木,架路灯,建设休闲广场,添置活动器材,建侯车亭、停车场和4个大型污水处理池,村内的群众逐步向中心村转移,目前,中心村已有40多户群众入住。
在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石埝村并没有大拆大建,建好中心村的同时,也抓好老村的整治,实施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清洁能源工作,大力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在抓好自来水、灰色化道路改造的同时,该村投入20万多元,抓改厕工作,消灭露天茅厕,建设公共厕所,目前,全村改厕率达100%。改厕的同时,石埝还建起了家用沼气池,使100多户群众用上了沼气。同时,还迁猪圈、拆禽棚,砌垃圾池,实现垃圾的集中处理;在促进群众的增收,大力发展奶牛的同时,他们建造了2000多平方米可养殖300多头奶牛的公寓,改变了村内粪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现象。在对全村20多面当家塘清淤的同时,他们抓护坡,搞绿化,进行环境整治,把花园建在村民的家门口,改变了门口塘污物飘浮、杂草丛生的境况。围绕农村的面貌,石埝村全力抓绿化,绿化工程花灌木同生、草木本共存。现在,村内主干道旁建起了长2500米宽15米的绿化带,在2000多米河堤两旁的平台上栽植25000多棵意杨和垂柳,村内花香鸟语、绿树成荫。
在解决农村的能源方面,石埝村投入60多万元,抓好秸秆汽化装置的建设与管理,让200多户群众用上了秸秆气;他们出台奖励政策,鼓励群众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让400多户免费用上了热水。石埝村的此举,消灭了农村家家户户树烟囱、烧秸秆的习惯,而且使秸秆下地成为有机肥料。江宁区禄口街道石埝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别具一格,使农村面貌更具特色。 通讯员 嵇世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