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许嘉璐在看《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永恒摄
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
“你们抓了个好题目,长城文化就是人文奥运的底蕴之一。”6月23日,当记者就“人文奥运与长城文化”采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长城学会会长许嘉璐时,他一再表示这个题目很好,值得深入研究。
“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20多年来,我就一天没落订阅,尤其爱看《北京奥运特刊》”。翻着记者递上来的当天的海外版,许嘉璐赞许地说:“海外版向海外大量传播中华文化,很了不起,我目前也在做向国际推广汉语的工作,我办的一个杂志《汉语世界》,7月份试刊,希望海外朋友关注。”
当天,在八达岭长城举办的“第四届2008北京奥林匹克文化节”开幕式上,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大型景观建筑落户。许嘉璐认为,海外朋友来北京看奥运会不能不看长城,在2008年奥运会前后,会有更多的外国朋友登上长城,因为长城是中国古老文化的缩影,是中国人文精神的象征。长城也要抓住奥运机会更好地走向世界。
长城保护促进中华文明
“长城是中国古代防御工事而不是进攻、侵略工具,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传统。”许嘉璐认为,长城保护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文化中有一种“和合”精神,是一种开放的、兼收并蓄的文化,这在长城上都有体现。长城从战争的产物到历史文化遗产,其承载的文化内涵太丰富了,外国朋友登上长城往往会感慨:人力怎么能修出如此雄伟壮观的建筑呢?许嘉璐说,从修长城到守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坚韧、勇敢、吃苦耐劳的精神,而且不像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我们这种中华文明不管历史如何沧桑巨变,从来没有中断过。
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绵延不绝的长城在缺水、缺土的崇山峻岭之间穿梭,而且又设计得那样壮美,实在令人难以想象。这些建筑体现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许嘉璐认为,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就得益于长城的保护,丝绸之路的路线从东到西恰恰是长城沿线,可见长城保护了丝绸之路的存在,保护了对外开放,促进了多民族的融合。
长城文化与奥运精神相通
刚才谈到长城虽然是战争的产物,但同时也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和平,这正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许嘉璐说,长城上新添北京奥运口号,对于很多人来说应该都不是一个意外。两年前的雅典奥运会的火炬传递让奥运圣火在长城上燃起中国的奥运热情;当2004年11月,国际奥委会主席雅克·罗格在长城之巅第一次扬起奥运会会旗时,长城古老的心脏也在随着奥运节拍跳动着。现在我们听到了奥运的脚步在这座古老城墙上踏出的强劲音符。两个古老文明的伟大遗产在世界的呼声中心手相连,悠久的历史与充满活力的体育文化活动的联姻让世界轻轻拉开了2008年北京奥运的面纱——这次“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OneWorldOneDream)”大型景观落户长城可谓众望所归。
回顾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在历届奥运会举办地,都有奥运标志性景观建筑。长城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基于长城与奥运会有着深厚的渊源,特别是听取了广大中外游人的意见后,决定要在长城附近向世人展示北京奥运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举办理念,这才有了北京奥运会会徽和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大型景观建筑在长城的落户。
许嘉璐深情地说,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勤劳、勇敢和智慧等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长城的每块砖石、每方泥土里,在长城沿线的道路、遗址、文物中,都有中华民族“和合圆融,天人一致,德行俱重”等准则。如果我们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就可以挖掘到长城所代表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正是我们所倡导的“人文奥运”的内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