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把新片《梦想照进现实》最后一站的宣传,安排在昨天上海永华电影城内举行。第一部作品《我和爸爸》被认为是演员转型导演的成功之作;去年情人节奉献的《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口碑有些回落;而这第三部的《梦想照进现实》,从放映至今争议颇多,且负面评价居多。 对此,徐静蕾在昨日首映后接受采访时,又解释了一遍:“这不是一部适合所有人看的电影。”
为什么要拍这部电影? 探讨人在面临转折点时的困惑
一个导演和一个女演员,从一部电视剧的可拍可不拍说起,海阔天空谈了超过100分钟。如此单幕的话剧体格式,为什么需要一部电影样式来表达?这恐怕是大部分人看完《梦想照进现实》后的疑惑。尽管影片台词中的确传达了许多人生观、价值观的内涵,但用电影胶片做这样毫无故事性可言的记录,难道不有点浪费吗?
电影里的老徐就是徐静蕾? 装清纯是我2001年到2002年的状态
“我个人非常喜欢王朔的这个剧本,我觉得它很震撼,很有力量。剧本是这个电影最大的亮点。”除了个人对剧本的偏好,不愿意重复之前拍摄过的故事片类型的电影,也是徐静蕾选择这样一个实验性电影拍摄方式的主要原因。“这电影可以说很大众,因为它探讨的是每个人都会想的问题———人在面临转折点时的困惑。但同时它也很小众,因为很多人在此时此刻,并不关心这个问题。”
台词为什么不能通俗易懂?越说越有意思,因为都有所指
影片中的女演员需要主演的电视剧叫《梦想照进现实》,剧中的角色名叫老徐。“用老徐是因为觉得很有趣。”徐静蕾如此解释。而对影片中女演员不停抱怨自己总被要求装清纯的影视剧选为主角,徐静蕾说那是自己2001年到2002年的状态。“《将爱情进行到底》我还是挺喜欢的,那个时候的自己就是清纯的状态。但后来,重复找我的本子都是那个类型的角色。而我的年龄已经是二十七八了,还演这样的,真是有点装了。”那时候还是演员的徐静蕾,梦想就是“找些自己想做的事情”,于是她选择了做导演。“我感觉做导演真挺累的,我就像一交际花,每天要跟人打交道。现在的梦想就是休息一段,然后去演别人的戏。”
整个电影成了一段漫长的相声,而且王朔的台词不是白描。用徐静蕾的话说,就是每句话都不容易立刻接受,非常耐琢磨。记者好奇,难道表演时徐静蕾没有想过用一些通俗的语言,替代这些绕弯的台词?“你们现在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剧本上的台词,很少有现场发挥。不过原剧本有4万字,我读了一遍得3个小时。所以拍的时候,我只挑了2万字比较容易明白的。还有一半我都理解不了的,我觉得没法拍。不是我夸,这些台词都是越说越有意思,因为都是有所指的。尤其是对我们演艺圈的人而言,可以说每句话都说在我们心坎上。我们做声音的技术人员,在后期处理时,说每一次都是到了不同的地方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