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报》应该道歉
◎苗炜
作为本次世界杯的东道主,德国应该本着“当好东道主,办好世界杯”原则,为来到德国的每一支球队服务,让他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德国的口号是“广交朋友”,但在某些方面他们做得还不够好。 比如乌克兰队提出,他们居住的宾馆周围有青蛙叫,吵得他们无法入睡,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休息和竞技状态。德国的接待人员应该耐心细致地做解释工作——青蛙都是可爱的生命,青蛙是益虫,不能捕杀青蛙。只要做好解释,乌克兰人会理解,他们能克服这一小小的困难,发扬“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精神安然入睡。但是,德国有些媒体,却把乌克兰朋友的一点意见说成是“世界杯历史上最愚蠢的托词”,破坏了德国东道主的形象。
在接待荷兰队时,德国人也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德国民间流传着许多嘲笑荷兰的笑话,比如说——荷兰老师问:孩子,你爸爸是干什么工作的?
孩子回答:我爸爸在阿姆斯特丹妓院里看门。
荷兰老师说:真可怜。他真是干这个工作的?
孩子说:不是,他是在国家队踢球的,但他们踢得太差了。所以我不好意思说。
再比如——荷兰人为什么耳朵大?因为他们从小就被父母揪着耳朵说:瞧瞧人家德国,都拿三次冠军了。
这样的笑话,在酒桌上随便谈一谈可以,但搬到报纸上就非常不合适。没有任何证据说荷兰人的耳朵大,只有数据表明,他们的平均身高是世界最高的。德国《图片报》曾经总结荷兰人拿不了世界冠军的55个理由,其中之一是“他们不会造汽车,只会做奶酪”。这种理由就很荒唐,日本人、美国人也会造汽车,他们的足球水平还不如荷兰呢。法国人既会造汽车,也会做奶酪,他们也拿了世界杯。足球报道,要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不能带个人观点和个人情绪。
遗憾的是,《图片报》的错误言论非常多。英格兰队的费迪南德先生曾抱怨,英格兰休息室里放的音乐都品位不高,贝克汉姆负责挑选音乐,他总喜欢美国的“嘻哈”乐。德国拥有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但这不能成为看不起其他国家的理由,《图片报》却讽刺说:“即使英格兰人每天都听桑巴舞曲,他们也不会变成巴西队。”
这些庸俗的玩笑话很像是英国小报上的东西。英国小报有时候完全捏造事实,1989年希斯堡球场灾难,《太阳报》说,足球流氓对着警察小便,救援人员偷受伤球迷的东西,这些都是假新闻,是违规发布信息,应该罚款5万到10万英镑。事实上,这起惨案到2000年还在审理,许多家庭经受了长久的痛苦。
英国小报的毒素在全世界泛滥,其中澳大利亚报纸学得很快。澳大利亚的《每日电讯报》在一次英联邦运动会期间就发表谬论,说什么澳大利亚的体育实力实在太强了,英联邦运动会的规则看来有必要改变,应该允许澳大利亚各州分别组队参加运动会。这种说法一点也不谦虚。
他们这种骄傲的毛病在本次世界杯没有丝毫收敛,在迎战巴西之前,澳大利亚一报纸发表文章说,他们有7个理由击败巴西——巴西外债高,犯罪率高,破坏亚马逊雨林,腐败,通货膨胀等等。这些是事实,但它和足球有什么关系?这篇文章极大伤害了巴西人民的感情。有巴西球迷要求这家报纸道歉,这种要求是很正常的。而且这一行为本身就说明巴西是个很伟大的国家,球迷都知道,报纸是报纸,政府是政府,他们没有向澳大利亚驻巴西使馆提抗议。许多愚蠢的人就不知道其间区别,报纸上说点儿什么,电视上说点儿什么,总以为会引起外交纠纷。
英国小报曾经刊登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在海边换泳衣时的露屁股照片,《图片报》的评论员先生给予反击:“无论如何,我们总理的屁股都比你们伦敦那些酒气熏天的像屁股一样的嘴脸好看。”这样的言论就很能反映出德国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欧洲大国应有的气度。尽管英国和德国在历史上有过一些摩擦,但两国人民之间是友好的。
但在这个大背景下,依然存在不和谐音符,比如《图片报》对英格兰队队长贝克汉姆先生及其家人的态度。该报嘲笑贝克汉姆的母亲,说这位女士有“村妇一般的笑容”,嘲笑他的妹妹“天哪,她又圆又胖。那胳膊,那酥胸,那神情,都非常英国化”,甚至贝克汉姆的儿子也被说成“太像个小姑娘”。更让人不能容忍的是,在英格兰队的八分之一决赛后,《图片报》居然说,贝克汉姆先生是被这场比赛恶心坏了才呕吐的,还说他“变性”了,“有喜”了才呕吐。我们知道,运动员在场上为了国家的荣誉流血流汗,训练中兢兢业业,比赛时体力透支,贝克汉姆正是这种拼搏精神的代表,德国人怎么可以这样嘲笑一位英雄呢?
德国《图片报》有一个口号,叫Dir Deine Meinung,大意是“你们的观点就是我们的观点”。他们的老板是德国报业大亨阿克塞尔·施普林格,他当初创办这家报纸就是以英国小报为范本的。他向来看不起劳动人民,他曾经说:“如果我们的《图片报》发行量能达到500万份,我们就可以命令人民按照我们的手势跑动,而他们会这样做的。”
肯尼迪去世的消息曾让这份报纸发行达到过500万份,现在在400万左右。但德国人民是不会听这家报纸的,只有在戈培尔负责宣传工作时期,报纸和宣传机器才会致力于把全体德国国民塑造成同一的,没有个体的,随时愿意为领袖和帝国卖命的。类似情况也只能出现在40年前的捷克、波兰。著名作家海因里希·伯尔憎恨《图片报》,称它为“法西斯分子”,这实在是一个非常恰当的评价。
阿克塞尔·施普林格还曾经拥有德国电视一台的股份,很奇怪,“德国电视一台”难道不是德国的“中央电视台”的第一频道吗?怎么能让个人占有股份呢?这怎么传递国家的声音呢?但正因为德国电视一台这种商业电视的属性,他们唯利是图的本质才暴露出来。在世界杯期间,德国电视一台下属的一家电台,制作了一个广播剧叫《波多尔斯基日记》,内容都是胡编乱造的。在波多尔斯基前两场比赛没有进球的情况下,他们就开始嘲笑这位年轻的球员,这很不利于年轻人的成长。波多尔斯基由此拒绝了德国电视一台的采访,并在对瑞典的比赛中用两个进球回击了他们。
如果德国队能在德国本土夺得世界杯,会极大地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和带动各行各业的群众加快经济建设的步伐,失业率会进一步下降,税收也会得到进一步控制。这样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应该得到每个人的珍惜,因此,德国电视一台和旗下电台的工作人员应该向波多尔斯基先生郑重道歉,波多尔斯基也应该接受道歉,恢复接受他们的采访,这才是“和谐社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巴西有一家“环球电视台”,这家电视台居然会制作一个专题节目来嘲笑自己国家队的主教练,这个专题节目叫《读唇语》,他们把比赛中佩雷拉教练的表情、场上的形势和场上队员交流镜头剪辑在一起,请来三个年轻人配音。他们号称自己会读唇语,佩雷拉在片中居然说起了脏话,这是明目张胆的编造。我们知道,佩雷拉先生是从不说脏话,在这个电视节目中,他的形象受到了损害,他的私生活受到了侵犯。作为巴西国内的第一大电视台,他们不应该滥用“公众话语权”。佩雷拉肩负着为巴西人民第六次夺取世界杯的重任,在这个时候,所有的报道都应该支持他,鼓励他,如果对他有什么意见,也应该通过正常的渠道反映,而不是自作主张,随意杜撰他的言论,这违背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应该受到全体巴西人民的谴责,环球电视台应该向佩雷拉、向全体巴西人民道歉,向全世界支持巴西队的球迷道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