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没担心易中天影响教学
厦门大学校长昨首次回应“文化明星教授”现象
本报讯 (记者 李硕君 胥柳曼) “周瑜帅不帅,孔明会K歌,关羽是爱神。”
易中天用如此“嬉皮”的现代语言来论三国英雄,其鲜明的个性使之成为《百家讲坛》的“收视宝贝”。
“超女”的歌迷自称“凉粉”、“玉米”,易中天也有一批忠实的“发烧者”,他们自称“易粉”、“乙醚”,还自发地在百度贴吧里为偶像建起来了一个“易中天吧”,他个人的网上博客,点击次数接近70万次,不亚于影视娱乐明星,甚至有“乙醚”们还发出了“嫁人就嫁易中天”的口号。
对此,有人认为易中天是为了哗众取宠,是对历史的不尊重,同时也会影响教学。朱崇实校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坦言,易中天是一位有理智、有理性、能够把握好轻重缓急的教授,我从来没担心过他会因为成为文化偶像、学术明星而影响教学和科研。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他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完成得很好,受到学生们的爱戴。
其次,易中天在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大家的观念里,只有自然科学需要科普,但事实上,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也需要科普、传播,易教授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情;再次,作为一所大学尤其是一所好的大学,出现这样的名人是很正常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确实会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但不能说易教授因此成为厦门大学的品牌。
对于“文化明星教授”现象,华师大校长俞立中表示,衡量一个教授的价值,不是靠他是否在公众眼中出名,而是在业界和学术上的贡献多少。当然,对于类似社会科学和一些应用性强的理工类学科,他鼓励老师就应该“走出去”,多体验多交流,对于开展课题研究有帮助。但从事某些学术类研究,是需要静下心来“闷头干”,甚至需要一干好几年才能出成果。因此,有时候外边活动多了反而不利于学术研究进展。
易中天的自我评价
从社会效益来说,学者明星化应该是利大于弊。
历史应该是鲜活的,不能像做八股文那样死板地面对历史。人文学科研究的目的就是人类的幸福,包括我们当下正在生活的人的幸福,作为我们,至少有一部分学者有这个义务,就是把人文研究的成果、有利于我们人类幸福的结论传播出去。
相关新闻:
百家讲坛缔造财富 易中天说书收入可能过500万
易中天上央视想当亲民学者 不料成大众情人(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