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防抗桑美台风真相调查
【关注理由】
8月10日,50年一遇的强台风“桑美”重创我省,福鼎等地损失惨重,就在一方有难八方援助、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灾区的灾后重建时,某网站却以一篇题为《为了新闻工作者的良知———“桑美”台风报道一线采访手记》的文章,质疑福建在此次台风中的真实灾情,以及政府的救援工作。加上此前其他媒体及民间的种种传言,让福建走出了台风的漩涡中心,又卷入了流言和舆论的漩涡。 为了尽快走出这个可能重创心灵的流言漩涡,让所有的力量都投入到灾后自救中来,本报派出6名记者再次深入台风重灾区福鼎,调查防抗“桑美”台风真相,以解开盘旋在人们脑中的一个个问号。
避风良港沙埕港内为何死亡最为惨重?
许多大马力船员开机顶风,以对抗“桑美”,保证船只安全,最后有的人因此付出了生命。
沙埕港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避风良港,于是,当获知台风就要来临的消息,船老大们纷纷将船开进了沙埕港,他们以为这一次也会与以往任何一次一样,在这儿能躲过灾难,据估算当时进港避风的船只一下子涌进了12000多艘。然而,为何这次一心寻求庇护的渔民们却遭受了灭顶之灾?
南镇村在这场台风中,共沉没了61艘船,其中铁壳灯光船17艘,定置网和A5运输船44艘,失踪死亡人员全在船上。说起这场灾难,村书记王孙明显得有些无奈,他告诉我们:每年都会遇上台风,只有小船的人才会弃船上岸,150马力以上的大船从来没有撤人的,“避风就是为了保护财产,怎么能离船上岸呢?”他说,如果不开机顶风,船只很容易与停在港内的船只相撞或被侧风刮倒而沉没。要知道,那一艘艘大马力船都是渔民们贷款几百万买的,那是他们的身家性命啊!
当时谁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风,“就是1958年那次连大树都连根拔起的大风,也没这么厉害,这次的龙卷风真是怪异呀。”王孙明心有余悸。第一阵强风过后,风平浪静,甚至还出了太阳,大家都以为没事了,哪知道不到20分钟,强风又来了,而且比第一阵更为强劲,那些按多少年来的老规矩,顶风开足马力的渔民们,怎么知道老办法在大风面前已失灵,狂风毫不留情地将财产与生命一并吞噬!
“与南镇村一样,许多停在沙埕港内的大马力船只都在开机顶风,与‘桑美’作斗争,以保证船只的安全,最后有的人因此付出了性命。”沙埕镇的镇长说,这是谁都不曾预料的结果。“这样的超强台风都可以轻易把陆地上的火车掀倒。”福鼎市气象局副局长高吟婷说,“桑美”是建国以来登陆我国沿海强度最强的台风,风力达17级以上,风速每秒70.8米,瞬间最大风力达每秒75.8米,可推算为21级,强度比去年给美国新奥尔良带来毁灭性灾害的“卡特里娜”飓风还要强,每平方米的风压达250公斤,而且这样的强台风在沙埕港一刮就是5个多小时。
尽管“桑美”离开已有半个多月,但它的破坏力之大还是清晰可见。沙埕港附近山上的许多树木都齐刷刷地被“腰斩”,数不尽的树木还是东倒西歪地横在山上。高吟婷说,通常给人感觉台风威力大可以把树木连根拔起,但树木被腰斩更能说明风速之快,破坏力之惊人,风像一把锋利的刀把树木砍断。
沙埕镇的镇长说,台风过后第二天,他亲眼看到有几块瓦片插入树干,镇干部还拍了照片留作纪念,可以想像当时瓦片在狂风中的飞行速度。
“生命是最为宝贵的,面对超强台风,最好的选择是船上的人员全部撤离上岸,或将船只开到台风登陆点外的港口避风。”福鼎市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蔡梅生说,但这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得到的事。单是台风路径就很难预测,在现有的科学条件下,我们还无法提早数天就预测出台风登陆的准确地点,所以早早地将船只转移到其他港口避风,是不切实际的,台风来临前,船只只能就近避风。此外,我省的地方法规和国家的相关规定都要求,台风来袭时,船舶在港内,要有保证船只安全操作的船员值班,还要开机顶风,以减少锚及锚链受力,防止船只碰撞。而此时遇到像“桑美”这样的超强台风,人的力量就显得微不足道,上千吨的船只被大风掀翻就不足为奇。
当政府部门和广大群众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却仍无法避免人员伤亡,所有的人都应冷静地面对自然灾害,在冷静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案。
台风登陆前后的几小时乡镇干部到底在哪里?
台风登陆前后,沙埕镇镇长廖天生一夜未睡。“桑美”尾部扫过沙埕后,老廖又立即出海参与搜救,同去的一些干部甚至连救生衣都没有。
“桑美”给福鼎如此沉重的一击,尽管这样的台风属人力难以抗拒,但我们的政府在台风来临前及早部署了吗?转移渔民的工作他们做到位了吗?台风来临前后的几小时干部们到底都在干啥?
看到沙埕镇镇长廖天生的时候,他正忙着给受灾群众发放救灾物资,办公室里的窗户被“桑美”打破了好几个,还没来得及换新的。面对我们略带质疑的连珠炮似般的问题,廖疲惫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这三周,算是跟‘桑美’耗上了。”
9日上午9:30,廖天生就被召到福鼎市开防抗台风部署会;
9日下午3点半,廖回到镇里召开全镇干部大会,包括各村的村委会主任和村支书,以及边防派出所的干警,部署防抗台风;
9日下午4点半,安排全镇唯一一艘公务用船“沙埕公务01号”,送30个包村的镇干部,到各个村子动员渔民上岸。之后公务船一直呆在海面上,通知渔船进港、渔排上的人员上岸,以及低洼及地质灾害地区的群众迅速转移。与此同时,每个村各派出5艘挂机船专门用于通知事宜。他们给每户渔民分发了回执单,要求上岸后,凭单子到居委会和村委会进行确认。
10日凌晨5点,一夜未睡的老廖就早早赶到镇政府,这一夜市领导电话不断。
10日上午7点半,召集早已在待命的应急队员、边防派出所干警以及前来支援的海警一支队的十几位战士再次开会,要求千万确保渔排人员全部撤离。
黄岐村的陈玉霖,就是那天上午11点被乡干部硬拉上挂机的。今年他贷款80多万,搞了50口网箱,当时他和老婆孩子全在为渔排做最后的固定,当镇干部老郑喊他上船时,他老大不情愿,还跟老郑争执了几句。事后陈玉霖很庆幸,当时距离台风只有三个多小时了。
10日下午1点多,廖天生坐公务船再次出海,重新检查一遍,当时距离台风来袭已不到两个小时。
10日下午3点多,台风登陆。码头上的四个应急组全部就近躲到楼房里,但仍然严密监控着岸上海上的情况。
10日下午5点左右出现台风眼,海面异常平静。约18分钟后,更为强大的回南风横扫过来。在风平浪静的18分钟里,不少上岸的渔民纷纷下船,干部们在岸上极力阻拦,最终还是有三艘挂机船下了海。
10日晚上8点半,“桑美”尾部刚刚扫过沙埕,事先准备好的5艘挂机随即出海搜救,老廖随船出海,同去的一些干部身上甚至连救生衣都没有。当天晚上,这5条船共救回11个人。
与老廖一样,龙安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建忠在参加完市里的部署会后,就与台风较上了劲。市里要求所有防御措施只有两个字“转移”,说得直接点,就是“逃”。为了让群众趁早“逃”,龙安开发区管委会此次特别调用一部车子,安装高音喇叭,为了预防万一车子没电,管委会还特地买了一公斤重的锣7面,用于在通讯中断时敲锣,以起到警戒作用。并在渔排集中区入海口,修建观察哨,派专人值班,以防渔民再次下海。
10日下午2点多,龙安杨岐海面已是狂风怒吼,大浪惊心。挂钩该开发区的福鼎市人大副主任陈德旺、开发区党委书记刘洪建巡查完各防御点工作后,来到龙安杨岐海堤管理所观察海堤及海上情况。忽然,开发区副主任王根彩冲过来,惊叫道:“海堤外的滩涂上有人!”原来,有8个当地群众要在这里挖蛏。“都什么时候了,怎么还有人干这种事?”三人心急如焚,马上召集几名干部,顶着狂风冲向海堤,强行将他们拉上岸。这边8名群众刚刚脱离险境,又传来杨岐村牙基自然村有房屋被淹,6位老人被困的消息。此时的强风已经让人站立不稳,行走异常困难,等刘洪建和其他干部赶到时,大水已经漫到房子1米多深处,大家趟过齐腰深的水,把被困的6位老人一一背出危房,护送到安全地带,当晚这些房屋全部倒塌。
下午5时许,风力突然减弱,有经验的当地人知道这往往预示着接下来的暴风雨会更猛烈。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根彩马上带领海堤管理所工作人员检查海堤设备受损情况。有人突然发现闸门外的海面上有3个落水者,形势危急。刚好巡查到这里的刘洪建来不及穿上救生衣,马上和财政所所长王绍斌等3人冲往海边,为落水者指引靠岸方向,并用绳索、竹竿等救援。在大家的努力下,3名落水者终于死里逃生,事后了解其中两人是浙江苍南的,已在海里漂浮了近两个小时,另一人是沙埕镇南镇村的。
从晚上9时左右开始,西岙村海边出现了令人吃惊而又感人的一幕幕,很多渔船被风刮到这里,很多人从海里往岸上奋力游着,还有人已经虚弱不堪,完全是被漂到岸边的,驻点西岙村的开发区干部和村干部,急忙展开救援,这些幸存者被集中到村委会和村里的教堂里休息。据当时在场人员的粗略估计,从西岙村海边上岸的幸存者有近150人,其中一半以上是他们用手拉上来的。而被救上来的人中,有些已经神志不清,他们拼命想挣脱施救者的手,奔回海里去找自己的同船伙伴,在场的干部极力安抚,设法让他们冷静清醒下来。
晚上11时左右,被救上来的50多位幸存者被转移到浙龙大厦,看到这些人疲惫不堪的样子,开发区女干部潘翠华、余巧含立即动手给他们煮吃的,由于锅不大,只能轮番上阵,为了让每个人都能吃上热汤热面,两个人忙了整整2个多小时。
媒体报道
2006年08月21日 中央电视台
福建福鼎海难死亡数统计分歧 灾后救援缓慢(图)
2006年08月24日 新京报
福建福鼎海难救援工作遭质疑 百姓不信公布数字
2006年08月29日 海峡都市报
福鼎桑美灾情说法不同 媒体应支持抗灾不揭伤疤
2006年08月29日 海都资讯网
福建日报记者组赴桑美灾区
称对灾区政府须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