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娱乐圈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TV - ChinaRen - 邮件 - 视频 - 博客 - BBS - 搜狗 
视觉联盟首页
重庆时报 东方早报 华商报 竞报 京华时报 南方都市报 新京报 春城晚报 重庆商报 华商晨报 三湘都市报 现代快报 新文化报 潇湘晨报
视觉联盟首页
长征-湖南记忆:浴血战湘南
 时间:2006年10月24日12:24 【来源:潇湘晨报  我来说两句 
浴血战湘南

2006年10月16日,道县豪富村通往广西的古官道。1934年11月25日17时,朱德在豪富村下达抢渡湘江的作战命令。


浴血战湘南

2006年10月15日,道县潇水浮桥。63岁的熊年娇老人在被当地老百姓称为“红军渡”的浮桥上,清洗衣物。1934年11月19日拂晓,红军长征行至道县南外村。红一方面军先遣团在耿飚的率领下成功抢渡潇水,进入道县城内。


  悠悠潇水,绕山岨流,穿越小城,奔腾不息。

  小城居湘南,曰道县,史称道州。中华文明,物以载道,无论县、州,敢以“道”为名者,绝非一般的县、一般的州。然而,道县却以此为名近1400年,其人文底蕴由此可鉴。道县,乃宋代理学鼻祖周敦颐故乡,脍炙人口的《爱莲说》表达了“锐于取志”的高尚人格追求;县城中尚有“寇公楼”一座,宋代名相寇准忠诚勤政的故事至今四处传颂;而70年前,红军长征在此与敌人展开数场激战,拉开了湘江血战的序幕。

  当年,革命的足迹踏遍了这里的山山水水,那奔流不息的潇水、那经风沐雨的古渡、那古庙破门、那断壁残垣皆为明证!

  前奏:“红军渡”载负红军过道县

  位于道县县城南门的潇水河上的浮桥,长约140米,宽约3米,由22条铁船背负着树条和木板组合而成,两根粗大的铁链牢牢地拴住铁船,承载着南来北往的人群。

  今年63岁的熊年娇老人对这座桥却有着较为详细的了解。她告诉记者,这座桥相连的潇水河两岸被当地人称为“红军渡”,是当年红军长征途经道县的历史见证。

  据熊年娇介绍,1934年11月18日深夜,西进的红一军团来到与道县县城一水之隔的水南村,然而河面上那座古老的浮桥却不见了踪影。原来,此前国民党地方保安团知道红军队伍要越城池、过潇水,早早地将浮桥拆除,并在对岸筑起工势,架起机枪……

  渡江攻城的任命交给了由耿飚、杨成武率领的红四团。十几名精通水性的士兵下水过江,以迅雷不急掩耳之势,将保安团围住,并一举歼灭。过河红军在两岸群众的帮助下,很快将浮桥重新搭建,使得红军大部队顺利渡过潇水,占领道县。

  “攻占道县,红军只损失了一名士兵,还是在搭建浮桥的过程中中弹溺水而亡的。”陪同记者前来采访的蒋元神说。蒋元神,59岁,曾在道县党史办工作13年,退休后仍一直醉心于红军长征党史研究,对红军在道县的情况可谓烂熟于胸。

  “红军占领道县具有较大的历史意义,19日佛晓红军大部队浩浩荡荡通过道县后,便步入了‘湘江战役’的前沿,向着长征胜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蒋元神介绍说。

  揭幕:朱德在这里发布抢渡湘江令

  10月16日上午,记者来到了离道县县城约40公里地的道县寿雁镇豪福村。

  豪福,红军长征时曾为中央军委所在地,村口可供三人并排而行的鹅卵石小径弯曲延伸,据当地人说,这是当年到广西唯一的官道。

  正在和蒋元神说着话,豪福村40岁的蒋国桓务农归来,得知记者来意后,他显得有点兴奋。蒋国桓指着离他家约300米处的一幢已经拆毁的房屋,不停地比划:“那里原来是我们村最高最大的房子,有两层,当时里面住了一个红军的大官。”“大官”具体是谁已无从考证,但按照蒋元神的说法,“很可能是毛泽东、博古或者李德当中的一个”。

  在蒋国桓家不远处,有个木屋也保留相对完好,据屋的主人、69岁的蒋国梓介绍,他父亲当年告诉他,那时候朱德就住在他的家里。而1934年11月25日傍晚,朱德也正是在他家里向全军发布抢渡湘江的命令,从而揭开湘江战役序幕的。

  战场:战争硝烟随风消逝

  湘江战役是红军长征过程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作为湘江战役的揭幕地,道县几乎每个角落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而发生在道县的大大小小的战役不计其数。“红军在道县留下了许多战场遗址!”蒋元神说。

  在道县通往广西的路上,有一座高明桥,桥为双拱,砂石混凝土结构,桥长50余米、宽约5米,洑水河穿桥而过。

  “这里是红军在道县留下的一个重要战场,高明桥战役就发生在这里!”蒋元神介绍说。高明桥战役以高明桥为中心,方圆两三公里都是战场。当时,2万多白军从洑水河东岸朝西行进,为了掩护红军八、九军团顺利进入广西,红军在西岸筑工事进行阻击。两军在洑水河进行了拉锯战,一来一往甚是激烈。在高明桥战役中,红军起初是其他部队在进行阻击,后来则换成了陈树湘的34师。高明桥战役有力地阻击了国民党部队。

  从高明桥往西二十里路,是广西与湖南的交界处——永安关,通过永安关,下坡500米便是广西界。当年长征负责断后的34师正是扼守永安关,阻击敌军,掩护红力主力部队过关前往广西境内。现在,在永安关附近的山头,仍能找到当年挖就的战壕。

  “永安关是湘桂两省的交通要塞,是道县通往广西的必经之路。”蒋元神介绍,永安阻击战是长征红军强渡湘江之前在道县的最后一战。“当年的战线很长,延绵几公里,但陈树湘率领的红34师成功地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任务。”

  站在永安关上眺望,满眼是林木绿荫,战争的硝烟早已随风消逝,但长眠道县的红军烈士让人缅怀。

  永安关的脚下是仙子脚镇下坝洞村的土地。62岁何国灿正在田地间埋头挖红薯,而田地十米开外,便是多年前通往广西的唯一一条官道。蒋元神说:“当年毛主席去广西走的就是这条道。”

  惨烈:陈树湘最后的战斗轨迹

  在蒋元神的带领下,记者沿着当年红34师的脚步,探寻着陈树湘最后的战斗轨迹。

  四马桥镇塘坪村的一片洞竹林中,我们找到了冯都庙遗址。蹄形门栏、圆柱台墩、四角立柱仍在原地,斑驳的青石见证了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蒋元神告诉记者,在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的战役中,红34师与数十倍于己的敌人鏖战4天4夜,胜利完成了掩护红军主力渡江的任务,同时承受了巨大的伤亡。1934年12月14日,身负重伤的陈树湘为掩护大家突围,带领几名战士占据冯都庙的有利地形阻击尾追之敌,直至子弹打光。

  陈树湘被俘后,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毫不动摇。1934年12月18日,在被押解回县城路经白马神村关帝庙时,他绞断肠子英勇就义。陈树湘牺牲后,敌人残忍地割下他的头颅,先后在道县西门和长沙小吴门外悬挂示众。道县百姓无不为陈树湘的英勇所感动,当时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偷偷将烈士的遗体掩埋于城外的一座小山坡上。现在每年清明节,人们都要到这里来扫墓,祭奠这位刚烈的英雄。而蒋元神也告诉记者,目前道县政府也正在筹资,准备修建陈树湘烈士纪念园。

  记者 赵尚渝、汪蛟、马金辉、刘艳 摄

(责任编辑:吴亮)

 媒体精选
  图片新闻
蚂蚁成为新的时尚宠物
蚂蚁成为时尚宠物
·扮孕妇同男友抢的哥
·警逼供打残疑犯被判
·诱人的“辞典”
·桑塔纳自燃爆炸
·高三生为学业断指
·票贩警察眼下倒票
·法官脱袍斥责原告
  图片故事
"篮球女孩"的世界
"篮球女孩"的世界
·不是林肯车就不上
·娃娃鱼宾馆安家30年
·农民拍电视夸妯娌
·手拉手一起走(组图)
·职业格斗士(组图)
·天堂女儿国(组图)
  专题报道
西安动力档案
西安动力档案
·大学生体验生活15天
·全能的侦察尖兵
·说唱中寻梦的80后
·独有民族之花
·重庆百年洪灾
·闹事猴园 半喜半忧
·东方之猪麦兜
·南京遭遇大暴雨

ChinaRen - 支付中心 - 搜狐招聘 - 网站登录 - 客服中心 - 设置首页 -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保护隐私权 - About SOHU - 公司介绍
Copyright © 2008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