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方
专业的领唱
60名老教授合唱
上千平方米的演出剧场
一个月的紧急排练
一场30分钟精心演绎两首歌曲的音乐会
■台前
听歌的 随着旋律陶醉地打起节拍
党音之是陕北民歌《兰花花》的改编者,他改编的这首陕北民歌通过个人演唱、团体合唱等多种方式传遍了全国。当得知党音之来西安治病后,陕西高校教授合唱团的62名老教授决定为他单独合唱《兰花花》。
演出在2006年12月12日晚6时30分开始,但62名老教授很早就从四面八方赶往第四军医大学长乐大礼堂抓紧时间排练。虽然只有一个观众,但却是能听出《兰花花》情感的编曲者,这些在全国合唱比赛中拿过金奖的老人们还是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晚6时30分,在医护人员和老伴的陪同下,党音之穿着一件灰色的呢子大衣走上大礼堂外的台阶,礼堂里传来熟悉的歌声,“《兰花花》。”老人挣脱大家的搀扶,急切地迈步走进礼堂。看到党音之走进来,台上正在排练的众人立即响起了掌声,一分钟的掌声,让老人的情绪一下到了高潮。
“邀请您来听我们演唱《兰花花》。”党音之被邀请上舞台,坐在合唱团的对面。舒缓的音乐慢慢响起,每个人都认真地看着指挥的手势,聆听着钢琴的节奏,一点一点,感情投入地唱起了兰花花的苦命和向往。
随着音乐的旋律,党音之陶醉地随着节拍挥舞起右手,5分钟后,歌声慢慢地消失在了礼堂里,但似乎余音绕梁久久不能散去,党音之的眼角涌出了泪水,“你们懂了《兰花花》,你们唱出了《兰花花》。”
随后,合唱团里的几名团员还排练了党音之在病床上写的一首《哥哥走了》,尽管大家唱得很认真,但党音之却对这首歌的演唱提出了意见,“大家唱得有点快,再慢四拍……”老人的精神头完全不像一个刚刚做完化疗,忍着巨大病痛的病人。
两首民歌,大家给党音之唱了半个小时,52岁的许冬军还是专门从临潼赶来的,而这些歌唱者大多数和党音之并不认识,“他在延安为搜集和创作陕北民歌整整奉献了45载的青春,这样的艺术家值得我们这样做,值得我们尊敬。”得到了这样的认可,党音之再次颤抖着向大家表示感谢,“这是一种享受,我很满意。”
听众
国家一级作曲家、67岁的党音之,《兰花花》的改编者。从事音乐创作40多年,将陕北民间音乐与秦腔进行了有机交融,形成“北路”风格,并首次将民间曲艺音乐搬上舞台。
■幕后
献唱的被他对民歌的执著所打动
虽然给党音之演唱的时间并不长,但陕西省高校教授合唱团的团员们为此已经加紧排练了一个多月。他们说,之所以为党音之单独演唱,是被他对陕北民歌的执著所感动。
病床上改前奏
党音之打动老教授
合唱团原本选定了《兰花花》等三首能够代表陕西的歌曲参加9月在天津举办的中国国际老年合唱节,后比赛因故取消,但老人们并没有放弃排练。11月初,合唱团一位团员得知《兰花花》的改编者党音之到西安看病,就希望请他听听大家的合唱,并给予指导。
11月下旬,团长张志廉等人到病房探望党音之,刚做完化疗的他说话都比较困难。可得知合唱团在排练自己改编的《兰花花》时,党音之一下兴奋了起来,竟躺在病床上轻声唱起了这首民歌。唱完了,他还意犹未尽,“你们要合唱,我帮你们改前奏。”说罢他立即当场给合唱团重新谱写前奏,原本打算十几分钟的看望,党音之却和张志廉等人交流了一个多小时。
党音之对陕北民歌的执著,深深地打动了合唱团的团员。经过商量,大家决定为党音之单独合唱《兰花花》。
能否得到认可
老教授们提心吊胆
虽然已经排练了很久,但这次是要在专门改编了《兰花花》的国家一级作曲家面前合唱,很多老教授还是有些紧张,“党音之对歌曲太熟悉了,每句歌词他都能讲出一个故事,而且他还找到了兰花花的原型。”正是因为这种原因,合唱团决定再排练一个月。
西安科技大学离退处成了这次紧急排练的地点。每周二晚,62名合唱团团员从西安市四面八方赶来排练两个小时,大家都希望党音之听后会露出认可的笑容。就在12月12日晚演出前,大家还为能否得到党音之的认可“提心吊胆”。
老人们说:“党音之对音乐的执著感动了我们,我们也想把音乐作为一份礼物送给他,希望他能够康复,勇敢地和病魔抗争。”本组稿件由本报记者 张颖俊 采写
链接
党音之部分作品
大型歌剧《三十里铺》、《人生》;秦腔现代剧《黄河浪》等;陕北说书剧《王二村长》;《军民大生产》、《小八路见到毛主席》等60多部舞蹈音乐;歌曲400余首,有《陕北是个好地方》、《洗衣裳》等;改编陕北民歌70余首,其中的《东方红》、《那哒哒也不如咱这山沟沟好》等被很多歌手作为参加中央、省级声乐比赛曲目。主编有《陕北说书音乐集成》、《陕北民歌》、《信天游五百首》等书。
记者 蔡京瑞 王智 摄 (责任编辑:黄菊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