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后几分钱也要省
“我是在银行一分钱存款都没有的情况下买的房。
“2004年,我在深圳正式成了一个有房族。”但周小兵说,他与一般的有房族不同,因为他当时一分钱的存款都没有。但为了结婚,他必须有个房子。于是,在经过对周边项目进行详细地调查比较后,周小兵以6500元/平方米的价格买了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虽然当时只有20%的首付款,但对于身无分文的我来说,十几万元的首付款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我的首付款全部是借的,我爱人借回来六万,我借回来四万元,剩下的钱是我妹妹出的。”周小兵告诉记者,买房之后,他开始觉得每个月的收入都不够开支,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我和我爱人的收入加起来一个月大概有五千到六千元之间,而房贷每个月要还三千多,剩下的生活费就只有一千多元了。”
周小兵深有感触地说,没买房以前,他花钱比较大手大脚,生活上也不拘小节。但是,买房之后,这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有时候,我想带我爱人去外面吃顿饭,调节一下生活气氛;但一到饭店门口,看到标价都那么贵,我爱人就不进去了,说买菜回家自己做更合胃口。”周小兵说,为这事,他还和爱人生过气。
“我们现在买菜,都会去旁边几个超市对比价格,哪怕几分钱都要节省。至于我爱人买衣服,一般都会去批发商场,那里的衣服样子也不错,而且价格适中。”周小兵告诉记者,他现在去菜市场买菜也会“砍”价,“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女人。”
周小兵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间里,几次提起一句话:我有一个很节省的好妻子。“我爱人如果在商场看上一件很喜欢的衣服,一般商场的价格都要五、六百元,这种情况下她肯定不会买。而是试穿,完了再找裁缝做一件一模一样的。”周小兵说,有时候妻子买一件衣服,会跑7、8个地方,一定要买个好看、耐穿又便宜的衣服。“就因为她买衣服要选很久,所以我一般都在商场外面睡觉。现在,深圳好多商场都有‘老公寄存处’了。”
“现在,我们省钱都省成一种习惯了,能省的钱一定要省,感觉大把花钱真是浪费。”周小兵告诉记者,多亏自己两年前就买了房,要是现在买房,就更供不起了。“现在的房价太高了。”■本报记者 王小霞
邹涛坚持“不买房行动”
■本报记者 王小霞
2006年4月26日,深圳市民邹涛通过互联网公开发出“不当房奴、不买房”的倡议,短短十几天,这一倡议就得到全国数万民众的支持。但是,随后的一段时间里,邹涛及其“不买房行动”销声匿迹了。有人说,“不买房行动”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事情是否真的是这样?中国经济时报记者2006年年末再度采访了邹涛。
“‘不买房行动’不是乌托邦,房价一日不降,‘不买房行动’就一日不停。”邹涛告诉本报记者,从发起“不买房行动”至今,他走访了北京、山东、大连、天津等地的房地产市场,亲眼看到了很多人在买房之后所过的痛苦“房奴”生活。
“我要尽一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房价高涨之时,呼吁大家‘不买房,不当房奴’。”邹涛说。
回顾2006年“不买房行动”
邹涛的“不买房行动”,在本就波涛汹涌的房价争议中,再次成为点燃民意的引子。2006年4月25日,邹涛在报纸上看到一季度深圳市房价同比上涨了20%、每平方米均价达到8700多元的报道。第二天,他就在网络上发表了名为《深圳市民邹涛关于发起“不买房行动”致全社会的公开信》。
在公开信中,邹涛严厉抨击了当时深圳上涨的房价。他写道,如果人们现在买房,将要“承担终身的债务”,“一辈子将为房子累死累活”,人们“将没有幸福感”可言。他反问:“难道我们注定要做一辈子的房奴?”
邹涛呼吁,不要再坐视不理虚高的房价,要付诸行动;号召广大市民深圳楼价一日不降到市民可以接受的程度,我们就坚决不买房;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在近三年之内不要买房。
“为了不做‘房奴’,为了一辈子不要再背负沉重的债务,更为了我们的下一代,请大家和我一起行动起来。”邹涛的疾呼一时间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不到六个小时里,邹涛的公开信点击量就达到了1717次,并被诸多网民在网上快速“复制”着。5月12日,邹涛来到了北京,正式将他的“不买房行动”推向了全国。
邹涛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节节攀高的房价已经成为一道“卡”住普通老百姓通往幸福的门槛。大家团结起来三年或者一定期限不买房,让房子烂在炒房者和那些哄抬房价的开发商手里。
“就在这几天,深圳、福州等地不断有市民打电话来支援,说他们一直在坚持‘不买房行动’。”邹涛告诉记者,他当初之所以发起“不买房行动”,就是因为房价涨得太离谱了。
邹涛为“不买房行动”奔走
“我曾经见到一个地方政府官员自豪地说,他在任期间,当地房价涨了四倍。”邹涛说,推动房价大涨,竟然成了一些地方官员的政绩。也正是因为房价上涨太快,很多老百姓变得越来越恐慌,跟风抢购。
“在发起‘不买房行动’期间,深圳有一位市民很急切地打电话问我,说早上刚看了一处房子,到底要不要买,因为听说下午每平方米又要涨500元。”邹涛无奈地笑了,整个房地产市场变成了全民买房的局面,很多人把养老的钱拿出来跟风抢购,因为他们害怕房价会涨得更高。
“在我去武汉了解市场时,武昌区一位老先生拉着我的手激动地说,2002年他们那里的房价每平方米一、两千元,现在已经涨到了五千元左右。这里的房子真的能值那么多钱吗?其实不是,而是一些人在制造恐慌的气氛,目的是哄抬房价。”邹涛说,他所走过的地方,看到的是各地房地产市场发展了,但老百姓的日子却过得更苦了。尤其是那些收入本不高,却在房价疯涨大潮中透支买房的普通百姓。
虽然邹涛至今都在为他的“不买房行动”奔走着,但在另外一些人看来,邹涛的行为更像是一种自我炒作。在网上,有部分网民发表言论认为:邹涛是为了让自己出名在“做秀”。
“我的身份不需要炒作,我只是一个负责任的现代公民。”邹涛说,他本人从来没有在这件事中谋过私利。相反,他每个月都要为此花费高昂的手机费、车费等等。“从2006年4月至今,我都没有正经儿工作过,此前进行的高尔夫品牌代理工作也停了。”邹涛坦言,尽管付出很多,还有一些人误会他,但他没有后悔过。“为什么房价这么高,为什么老百姓买了房反而生活得更苦,这是谁造成的?”邹涛说,一个普通市民发起的“不买房行动”,能在全国引起这么多人的强烈反响和支持,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呼吁还原住房本来面目
“有钱的人通过房子赚取更多的钱,没钱的人仍然没房住。”邹涛认为,房子不应该成为一种投资或投机的工具,市场应还原住房的本来面目。“有人手上有几十套房子,一转手就可以赚取不少的差价;甚至有的人原本在公司上班,却因为炒房的暴利而放弃工作,赚得钱比上班还多。”
邹涛说,他查阅过早些年中央政府制定的相关房地产政策,当时就已经明文规定了各地应合理地发展商品房、经济适用房以及廉租房,以满足不同收入阶层的需要。“但是,多年以后,我们看到发展起来的只有商品房,因为只有商品房有钱赚啊!”邹涛表示,地方政府推高房价、开发商为谋取暴利虚高房价、购房者不明真相跟风抢购,在一定程度上是三者联合炒高了房价。
邹涛告诉记者,他目前正在给全国人大常委会撰写一份房地产报告,希望国家能依法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与此同时,他还在积极地联系一些全国人大代表,希望他们能够为此进行提议。“房地产市场一天不规范,我始终坚持‘不买房行动’。”邹涛说,不一定要媒体报道得轰轰烈烈,才说明“不买房行动”成功了。“我要以一个公民的责任,呼吁大家要理性,不要成为那些哄抬房价者的‘帮凶’。”
[上一页][1][2][3] |
(责任编辑: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