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少东通讯员王大水王秀珍)从今年开始,房山区大安山、佛子庄等4个乡11个行政村的2005名农民有了新的户口簿,这些曾经依靠煤矿产业生存的“山里人”正式转变身份成为非农户。这是房山区启动关闭煤矿乡镇农转非工作的第一批试点农户,随着房山区逐步退出煤矿生产,全区4.5万山区群众将逐步实现农转非。
| |
去年,房山区一举关闭了国矿范围内的53家煤矿,直接涉及5个乡镇、3万多人口。在这个资源型产业加速转型的特殊时期,产煤乡镇群众就业无门、社保无路,生产生活上的困难突出显现出来。
针对这种状况,房山区委、区政府从年初开始,积极协调市各有关部门,研究一揽子解决方案。最终确定了走出山区、建设山区,把搬迁农民通过转居纳入社保体系的思路。
第一批关闭煤矿乡镇农转非试点涉及蒲洼、大安山、南窖、佛子庄四个乡的11个行政村,970户、2005人。农转非人员将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通过技术培训,实现就业。社会保险费趸缴部分20%由个人承担,80%由市、区两级财政给予支持。对范围内男60岁、女50岁以上不能办理社会保障的人员将给与特殊政策,解决社保问题。
房山区区长祁红介绍,矿区农民“农转非”绝不是简单文字符号的改变,而是标志着传统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改变和山区的“退黑还绿”,房山在不久的将来会彻底退出传统资源型低端产业。
“十一五”期间,房山区将逐步对8个产煤乡镇中的4.5万人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生态搬迁,按计划分步骤推进农转非工作,逐步使山区百姓走出山区,做到搬迁一批转一批。RJ025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打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