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2006
【主持人】共同打造有质量的生活,这里是每周质量报告,大家好。当2006年的日历翻过了最后一页,我们每个人可能都在回忆刚刚过去的365天,作为《每周质量报告》这个团队,我们也同样在回首,在回忆,在对新的一年憧憬、期待的同时,重新审视刚刚走过的365里路,也该是我们的一份责任和一份理性。
【正文】2006年刚刚划上句号,驻足回望,极不情愿地发现“质量安全”一词频繁见诸报端,并且被重重的打上了“红色”的印记!
“红”,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一直代表着兴旺和喜庆,但在2006年却因一种小小的粉末,“红”有了另一种含义,它不再象征喜庆吉祥、和谐美满,一时间成为了假冒伪劣、健康威胁的代名词。
【同期】记者
就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的最后一周,苏丹红再次被发现用来给食品“化妆”。在陕西兴平市的一些辣椒粉加工厂,玉米皮粉碎后掺进苏丹红就制成了所谓的辣椒粉,而一些劣质干辣椒加入苏丹红再进行翻炒后,则成了标称的优质干辣椒。被国家明令禁止进入食品链的苏丹红却成了食品加工中的万金油。根据记者调查的线索,目前当地执法部门已经采取了行动,查获了25吨左右的涉红辣椒粉,并进行了集中销毁。
【正文】2006年6月18日 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对豆制品的国抽中证实再次发现“苏丹红”;2006年11月11日 红心鸭蛋涉“红”事件被曝光;2006年11月13日 北京市食品办公布6种鸭蛋含有“苏丹红”;2006年11月28日 红心鸭蛋事件的一号人物朱来永被刑事拘留;2006年12月6日 2005年苏丹红事件的炮制者谭伟棠获刑15年。
操纵着苏丹红的幕后黑手,从2005到2006,为我们的社会导演出一幕幕艳丽的惊悚,也演绎出一阵阵恼人的伤痛。然而,在2006年的质量事件里,安全隐患也绝非“苏丹红”而已。
从干细胞减肥的骗局,到“齐二药”、“欣弗”注射液事件治病反致命的悲剧,再到“苏丹红”破灭红心鸭蛋的神话……这些留在公众记忆里的伤痛、泪水、惊慌和疑虑,刻在了2006的年轮上。
美容质量、药品质量、食品质量,在2006年全面的考验了我们的质量“神经”。当质量问题演化成为一桩质量事件,我们惊奇的发现,事件当中的质量二字都可以被同一个词所置换,那就是安全隐患。
【同期】
消费者王女士:她叫我继续用,半个月以后脸上就长痘子了。
记者现场:我的身后就是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因为注射齐齐哈尔第二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假药,而产生不良反应的两名重症患者正在里面全力救治。
江苏省泰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科长蒋鹏:销售了一吨。然后是他是用二甘醇直接假冒了丙二醇销售给了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厂。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食品安全研究所副所长储晓刚:从这个样品的外观看,很像苏丹染料,经过液相色谱检测和液相色谱质谱定量检测,都证明它是偶氮染料苏丹Ⅳ号。
【正文】当我们亲身经历或见证了这每一起安全事件的时候,我们的力图挖出每一个个案背后的不同,但当今天我们一起来回顾2006的时候,我们发现这些安全事件的背后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共同的警示。
美容安全事件的共通点是——打着科技新知的幌子;无一例外的打着高科技的幌子,依靠炒作新概念,利用广告的轮番轰炸误导消费者。殊不知“演员不是消费者,广告不是电视剧”。
这些安全隐患虽涉猎纷繁复杂的多个领域,但是依然有着一个共通点——都是“违禁品侵入”带来的安全隐患。
【同期】犯罪嫌疑人王桂平:我跟他们是说得是药用的,就是我欺骗了他们嘛。
【正文】王桂平,齐二药事件中用工业原料二甘醇假冒丙二醇的幕后“总导演”。
【同期】犯罪嫌疑人朱来永:这实话实说呢,这红药(苏丹红)都是我供应的,整个这一片都是。
[1][2][下一页] |
(责任编辑:安世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