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承德记者邓学军 见习记者陈宝云
新闻提示
在刚刚过去的2006年,承德市商品住房竣工面积为155万平方米,而备受老百姓期待的经济适用房的竣工面积仅为2.5万平方米,两者之比为62∶1。
| |
人多“蛋糕”小
隆冬时节,记者来到了已经进入购买资格认证阶段的华林园小区的建筑工地,天冷了,这里并没有机器的轰鸣声和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几栋已经起了三四层的楼房,静静地伫立在山脚下,也许它们并不知道此时已经有成百上千的市民正在为买到它们而忙碌着。家住牛圈子沟的冯先生这几天也正在为能抢得经济适用房一杯羹而努力着。冯先生现在住在一套上世纪80年代建成的老房子里,房屋面积仅为50多平方米,由于儿子马上就要到结婚的年龄,给儿子买套房以备结婚之用,就成了冯先生这两年最操心的事。“我和妻子两个人每月收入加起来也就2000元,现在承德的房价动辄就叫价4000多元,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实在承受不起。”2005年,冯先生从报纸上看到该市要在城区拟建121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的消息后,就把这件事时刻揣在了心里,一有“风吹草动”他就四处打听。在经过一年多的漫长等待后,2006年12月29日,该市房管局关于华林园小区的《经济适用住房购买资格认定公告》终于出炉。公告通知,凡有意购买经济适用房的市民,可在规定截止日期———2007年1月15日前,到该市住房保障科领取申请表格并按相关规定提出申请。据了解,此次即将出售的华林园小区总面积为2.5万平方米,共有房屋168套,平均价格为1970元/平方米。房管局负责该项工作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说,截至1月5日下午,已经有120多人领取了申请表,但离1月15日还有10天的时间,“无法预计届时会有多少人提出申请”。报名者如此之多,而可供大家分享的“蛋糕”又如此之少,看来,对于许多人来讲,此次经济适用房申购只能落个望梅止渴的份儿。
“经济房”建难
据了解,早在2005年,承德市就对今后几年全市经济适用房建设进行了详细规划。2006年,该市计划开工建设经济适用住房项目4个,规划占地面积10.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2万平方米。然而,时间已经进入2007年,4个项目仅有一项工程已经开工建设,并且建筑面积也仅为2.5万平方米,其他3个项目不是尚未正式开工,就是仍在组织土地的征用工作。据记者了解,2007年该市仍计划建设4个项目,规划总占地面积489亩,规划总建设面积53万多平方米。当问及这些项目何时开工建设时,一位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无奈地说:“这些项目现在已有部分通过省建设厅的审批,但用于这些项目建设的土地一直没有落实。”
究竟卡在了哪儿?
当谈到该市经济适用房建设进度为何如此缓慢时,项目的建设用地无法落实似乎成了束缚该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的罪魁祸首。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记者从该市相关单位一名工作人员那里获悉,2006年,承德市仅已经竣工的商品住房的总建筑面积就达155万平方米(并且还不是全部统计数字),和竣工的经济适用房面积相比较,两者的比例是62∶1。这不得不让人对无法落实项目建设用地这个理由打上一个问号。刚刚落成10多年的房子拆掉了,改建成高层;还有开山辟地建楼房的;还有违背规划设计建楼房的;甚至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听到了有打着经济适用房的旗号建商品房的。2006年,全国多家媒体都对承德市武烈河畔的规划为二级保护区内,出现房地产开发的事情进行了报道。尽管上级主管部门曾三次下达停工通知书,但楼房如今已经封顶,当地相关媒体的售房广告也没有因此停下来。一边是商品房建设的高度发展,一边却是经济适用房建设的“喑哑无声”。“既然政府相关部门能顶住各方压力,力顶众议在二级保护区内都能争取到建设用地,那为什么在面对能够惠及百姓的经济适用房上却如此举步维艰呢?归根结底,还是开发商没钱赚,政府有关部门又怕添麻烦。”这是记者在采访中该市市民对该市经济适用房建设的普遍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