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成都市“阳光圆梦”帮困助学专项救助工程获2006年度中华慈善事业突出贡献奖,这是四川省获得的惟一一个项目奖励。明日,颁奖大会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6年来,这缕“阳光”照亮了成都17147名低保家庭孩子的大学梦。
| |
但记者调查发现,虽然绝大多数成都市民有捐赠的想法,但有一半以上的调查对象在2006年从未参加过慈善捐助,很多人也担心“钱没用在刀口上”。
公众的善款到底用到了哪些地方?成都慈善会如何保证资金运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来听听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成都慈善会副会长杨晓红“报盘”吧。
慈善的力量有多大?
6年圆了17147个大学梦
记者:成都慈善会先后开展了“阳光圆梦”、“阳光育苗”和“阳光新居”三大工程,为什么用“阳光”来命名这一系列慈善活动?
杨晓红:一是彰显成都慈善事业像阳光一样温暖这个社会,二是体现慈善事业在“阳光”下公开、公平、公正地运作。
记者:这些年来,成都慈善会的运作情况如何?
杨晓红:可以说,成都的慈善事业已从民政局单干发展为整个城市的工作。2001年阳光圆梦工程刚起步时,主要靠企业资助,只捐助了412个学生,资金也只有64.31万元。2003年,“慈善一日捐”面向公务员开展,当年募集了140.08万元。我们意识到,单靠一个小群体的力量远远不够。2005年,“慈善一日捐”扩展到企业、驻蓉部队和民宗系统,当年募集了1010.29万元。2006年更好,突破了2241.9万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在中西部中心城市居首位,受助大学生也从几百人增至3450人。6年间,这项工程帮17147个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
记者: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成都的慈善工作有什么特色?
杨晓红:其他城市大多是根据募集资金情况来确定资助对象人数,成都在全国率先承诺:只要是低保家庭的孩子,只要考上了大学,都能无条件得到资助。
善款用到哪里去了?
贫困学生是主要捐助对象
记者:每个捐赠者都关心他们捐的钱到哪里去了,可以介绍一下吗?
杨晓红:首先用在“阳光圆梦”工程上。2005年资助大学生3332人。按救助标准算下来,已经没什么节余。2006年募集资金2241.9万元,其中945.37万元用在“阳光圆梦”上,剩下的钱用来开辟了新的慈善项目,即“阳光育苗”和“阳光新居”这两项工程。
记者:为什么首先把低保家庭孩子作为捐助对象?
杨晓红:对整个社会而言,帮困助学无疑是投入最少、社会效益最好的捐助方式。选择“低保”这个硬杠子,不仅确定了一个捐助的标准,他们也是最需要帮助的群体。
记者:捐助能帮贫困大学生解决多大的困难?
杨晓红:贫困大学生接受的捐助当然是不饱和的,我们也没把标准提起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慈善事业要给孩子希望,也要留一定的空间使他们通过勤工俭学来学会自立。所以,到了大学二年级,他们的救助标准就降到70%。
怎样保证公开透明?
5大措施保证每分钱用好
记者:成都慈善会如何保证善款的使用公开透明?
杨晓红:很多市民也关心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庄重承诺:每一分慈善捐款都用在贫困救助上!
首先,我们向社会公开征集义务监督员,主动接受市民监督。现在的5名监督员中,1人是退休的专业审计人员,1人是律师,另外3人是新闻记者、企业老总和教师。每笔资金的走向、每次开展的活动都会听取他们的意见,接受监督。
其次,审计部门每年要审计;每年的为民办实事项目检查中也要抽查。
再者,尽量让捐助方与受助对象直接接触。“阳光育苗”工程中,捐助企业都与受助孩子见面,他们可随时进行交流核实。成都慈善会的网站上也可查询每个捐助对象的相关信息。
记者:成都慈善会的办公经费是从善款中支取吗?
杨晓红:成都慈善会的办公经费和其他开支完全靠财政拨款,绝不从善款中支出。为节省开支,现在成都慈善会只聘用了5名工作人员,他们的工资说实话也不高。另外,我们还招募了一些志愿者。
如何畅通捐助渠道?
拿起手机就能献爱心
记者:不少市民更倾向于“一对一”捐赠,您如何看?
杨晓红:成都慈善会鼓励“一对一”捐赠。《捐赠法》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尊重捐赠意愿,无论是哪类捐赠,都由捐赠者说了算。慈善会的作用只是去执行,去搭桥。
同样,我们也希望市民捐赠时能想到成都慈善会,毕竟单一的捐赠可能并不真正了解捐助对象,造成善举没得到应有效果。通过成都慈善会能找到最需要帮助的对象。比如“阳光育苗”和“阳光新居”工程都是采用的“一对一”的方式,企业和市民想捐助谁,我们就负责联系,提供合适的对象。
记者:如何畅通慈善捐助的渠道?
杨晓红:我们开辟了多种方便的捐赠方式,包括现金捐款、短信捐款、银行转账等。现在市民拿起手机就能捐出爱心。
成都慈善会如何发展?
有信心成为纯民间组织
记者:目前社会上有一些所谓的“慈善活动”,您如何看待?
杨晓红:《慈善法》即将出台,有了法律法规的规范,那些冒牌的慈善机构将难以立足。另一方面,成都慈善会努力打响自己的品牌,让更多市民了解、信任我们。
记者:将来成都慈善会如何发展?是否会转变为民间组织?
杨晓红:所有慈善事业都要走一个由政府引导到纯民间组织的发展过程。现在我们还处于过渡阶段,民间的力量还比较弱,政府不发动的话,慈善事业更难发展。我特别希望慈善会走上完全社会化运作的道路,将来有一天是企业老总或民间人士来讲慈善。上海的慈善会现在就已是纯民间状态,对成都我也有这个信心。
记者手记
精打细算的“红管家”
“慈”与“善”,这两个字似乎注定慈善事业不是只靠理智就能办好的事。去年在面向公众的讲座中,杨晓红的流泪也印证了这一点。
那次讲座也给个杨晓红更大的欣慰,更多市民了解、信任了成都慈善会,还吸引了一批志愿者。“将心比心,用热情自然能感动他人”。
杨晓红被称作“红管家”,她用女人的精打细算用好每一分钱。在“阳光育苗工程”中,企业捐助给孩子的钱每人每年500元,除去固定的生活费和书籍费,还有170元的服装费。这本来是只用来给孩子添置一套冬装和一套夏装的。可借着量大,成都慈善会硬是和生产厂家砍价成功,省下来的钱又给每个孩子买了一双球鞋、一套棉毛衫和一双袜子。“算是置齐了,明年准备再挤点钱出来给他们买毛衣。”她的心思是,只有把工作做得更细,社会才更信任成都慈善会,成都的慈善事业也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捐助对象可能不会记得某个人,但他会为生在这个城市感到骄傲!”这是记者采访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本报记者张凌
成都慈善会捐款方式
短信捐款
移动手机发送短信“2”、“10”或“30”到08858,即从手机话费中捐赠2元、10元或30元。
现金捐款
地址:成都市百花西路5号
电话:87030102、87030103
也可到中国银行成都各支行进行现金存入捐款
户名:成都慈善会
账号:837303265408091001
开户行:中国银行成都东城根街支行
邮局汇款捐赠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百花西路5号
邮编:610072
收件人:成都慈善会
银行转账捐款
户名:成都慈善会
账号:03265408091001
开户行:中国银行成都东城根街支行
相关信息可登录成都慈善会网站(www.cdcsh.com)查询
资料链接
成都慈善会
成都慈善会
成立于1995年,当时主要是针对洪水之类的灾害组织社会募捐工作。2001年起,在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下,成都慈善会启动“阳光圆梦”帮困助学专项救助工程,承诺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低保家庭学子都能上大学。6年间,该工程帮17147名贫困学子圆了大学梦。2006年,成都慈善会又开展了“阳光育苗工程”和“阳光新居工程”。前者资助城乡低保家庭的中小学生每人每年500元,保证他们享受免费午餐并吃饱穿暖,后者帮助农村低保对象修建集中居住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