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主题论坛:《禁摩之后》
牟晓翼
新快报记者
现在的景象已经有些奇怪:市中心摩托几乎绝迹,偏远路段却几乎“黑摩”遍布;禁摩区道路难以找到摩托,非禁摩区却在承受外流摩托“爆棚”的压力;主干道摩托几分钟才能找到一辆,城中村、小区内的摩托车却依然像是未禁摩前一样昌盛。
将2006年称之为广州交通的“变革”年一点也不为过:随着11月2日公安局禁令的正式发出,争论已久的电动自行车问题今年终于尘埃落定,广州12月起全面禁止其上牌上路;加之今年起即将推行的最终禁摩措施,摩托车也将在交通最为繁忙的中心城区消失;而随着去年9月起国三燃油标准的实施,所有排气量小于1.1升的小排量汽车由于先天不支持新标,从此将不准上牌,即日淡出广州市场。广州市民在交通工具方面的选择瞬间少了三样,交通格局面临巨变。今年我们该选择什么车出行最方便?交通压力是否会因此减缓许多?
撤销三种交通工具上路资格
在广州历史上,像去年这样同时撤消三种交通工具上路资格还是首次。
对于摩托车来说,其实早在前年5月1日开始,禁摩措施就已经逐步推行,政策的制订则要追溯到更早。去年1月1日开始,在前年已将天河路、环市路等几条主要交通要道划为“分时间段限摩”区域后,东风路也被列为该区域。按照规划,今年元旦开始,囊括天河、荔湾、越秀全区和海珠、白云部分区域的中心城区,将全天侯成为禁摩区。
自此,广州将继北京、上海、深圳等市,实质上成为内环“无摩城”。
据悉,政府正规报销渠道自2005年初开通,至今已报销掉1万辆左右,还有20多万摩托车仍未报废,其中已过报废期未报废的摩托车大约在5万辆左右。从记者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转让过户到外地、私下非法出售及私下报废是车主处理摩托车的主要手段,当然还有部分车主选择了继续开到禁摩期前一天,或者收藏在家的方式。目前,政府正积极为4000多名面临失业的广州正规摩托车司机介绍工作及制订福利措施,而“黑摩”司机大多选择转战外部区域,避免失业。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一种无污染无噪音的小型车辆开始风靡广州,这就是电动自行车,至新世纪,电单车专卖店开始林立全市,电单车保有量一度达到10万辆左右,这种现象同时也引起了交警部门的警觉。经过激烈的讨论,终于在12月,政府宣布全市全面禁电。
电动自行车在2006年6月又引发了新一轮争论高潮:在保有量上,据广州自行车协会统计,目前广州有10万辆电动自行车,但交警部门只承认有5万辆左右,其中2万至3万是符合国家标准的。6月起连续召开的三次座谈会上,来自社会各界的市民就安全性、能耗、占用道路资源等方面与政府代表展开了讨论,出乎意料的是,支持禁行的人占了大多数。11月,公安局突然发布禁止其上路上牌的禁令,并火速在12月开始执罚,标志着这种交通工具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在禁令推出的同时公安机关还宣布,与摩托报废补偿措施不同,电单车车主由于不理会交警部门关于不要购买的劝告,政府将没有任何补偿措施。
去年仍对经济型小排量汽车能否开禁抱有希望的市民幻想终于破灭:9月开始,国三燃油标准正式在广州实施,令人始料未及的是,小排量汽车由于只符合国二标准,自此不准再予上牌。
国三标准对汽车硬件的要求更高,且必须使用高质量更昂贵的新标燃油,这本身就与小排量汽车经济实惠的优点不符;况且在之前,广州市本身就一直未允许小排量汽车上牌上路,只是未有正式禁令出台而已。目前在广州行驶的小排量汽车数量较少,且不少都是从外地进入,它们的行驶受到路段、时间的诸多限制。
现状:年关大整治一个月改善交通
就在诸多交通工具被取消上路资格的同时,却传来张广宁市长严厉批评广州交通现状的消息。为此,广州市交警支队自2006年12月7日开始,实施为期一个月的交通大整治,全员停休,并抽调三成机关警力下一线执勤。同时,刚投入使用的智能交通控制中心及越发密集的监控电子眼也正积极发挥作用。
交警支队提出的目标是,一个月内必使广州交通有明显好转。2007年年初,我们对广州交通的直观感觉是:确实好转了。
这种好转不仅仅是因为少了40万辆两轮车的参与,交警部门正在进行的大整治行动,交通协管员们对违法行人的制止,全市施工道路的日趋减少,越来越多的交通指挥系统被纳入管理等等,都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安机关不久前刚刚公布的一组数字更表明,禁摩后的交通状况,包括堵塞和事故;治安状况,特别是“两抢”罪案,确实都少了许多。
种种迹象似乎都在向我们说明,禁摩等一系列减少交通工具的措施实施,真的实现了它们的目标:节省道路资源,减少交通违法行为,提高治安环境。但是,这些措施的实施背后,却隐藏着一大批人的生活窘境。
如果禁摩措施真如执政者预料的那样,可以给社会带来诸多的正面影响,它就不会遭到近十万车主的极力反对: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10万拥有广州市牌照的正规摩托车,自05年初开始实行有偿报废措施以来,仅有一万多辆摩托车主动报废。元旦后车管部门日以继夜地加班,并非为新车主办理报废,却是为已报废车主发放赔偿金而忙。公安机关不得不将报废期限延长至今年的3月份,将报废办理权力同时下放给几个金属回收公司,以期加快速度。
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这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10万正规车主可以享受到的工作介绍优惠,用一位小谷围村民的话就是,年龄介乎25至35岁间,又要有技术,对于务了一辈子农、基本年过五十的他们来说没有任何吸引力;另外30万“黑摩托”的车主们,则真正是依靠摩托车过活,报废?一个月35元的补偿金令他们宁愿与交警部门捉迷藏。
现在的景象已经有些奇怪:市中心摩托几乎绝迹,偏远路段却几乎“黑摩”遍布;禁摩区道路难以找到摩托,非禁摩区却在承受外流摩托“爆棚”的压力;主干道摩托几分钟才能找到一辆,城中村、小区内的摩托车却依然像是未禁摩前一样昌盛。
禁摩的本意是好,但当摩托车成为了一个人赖以生存的谋生工具时,广州,你能禁得完摩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