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李赤然 享年:92岁 籍贯:陕西子长
2006年年底的几天,街上到处是迎接新年的喜气和热闹,但李君燕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老想着父亲,一合眼,就能看见父亲最后躺在病床上,一脸不舍得离开我们的样子。
2006年12月24日,曾担任过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的李赤然因病辞世,享年92岁。女儿李君燕这样总结父亲的一生:前半生是从奴隶到将军,后半生是从将军到父亲。
知识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1914年3月4日,李赤然出生于子长县瓦窑堡一个贫困农民家里。因为家穷,他的父亲曾给一家张姓人家打工放羊。不认得几个字的爹,却深深懂得识字的好处,在日子过得很苦的情况下,想方设法让儿子念书识字。
1921年,爹把刚刚7岁的他送进私塾。在那间私塾,他遇上了一位好老师,他后来当部队首长后还一直念念不忘的启蒙老师赵鼎铭先生。赵老师除了教他识字,还讲一些前清政府如何腐败,如何造成中国的贫穷落后等天下大事,使得他人生的第一课就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念完了私塾,他转入瓦窑堡米梁山贫民小学。当时,家中省吃俭用,凑够了每年4000文钱的学费,一直供他读完初小三年。
知识改变了他人生的轨迹。因为学习好,思想开放,1929年他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个从黄土坡走出的穷苦娃,从此真正将自己的生命和国家民族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将军的后半生为七个儿女活
1955年,李赤然被授予少将军衔。7年后,他作为党员代表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当时的一张合影他珍藏至今。那是全体代表和国家领导人的合影,第一排坐着毛主席、周总理,还有朱德、贺龙、陈毅等,他站在第二排,正好在朱德的身后。
他曾和儿女们说,打过多少仗数不清,身上受过多少伤也数不清,但和儿女们在一起的时间却数得清。所以,1982年,当他离休搬到西安兰空干休所后,他开始弥补欠下儿女的这份“感情债”。
将军的晚年心思全用在儿女身上。李君燕回忆说,他们7个兄妹四个在西安,两个在国外,还有一个在北京,不管人回来不回来,每个人的生日这天,父亲都在家里给儿女过。生日前两天,父亲就上下安排。生日这天,早上吃陕北年糕,中午吃长寿面,晚上要多炒两个菜,和儿女在一起喝点酒庆祝。“嘴上虽不说,但用这种方式祝福每个儿女健康长寿。”
回忆录不忘跟随自己的马夫
将军很少做饭,但儿女有个头疼脑热,他必亲自下厨,做一碗杂面拌汤。李君燕说,父亲的拌汤调味重、性烈,喝下去就出汗,出了汗一身轻松,就像父亲一样,外面看刚烈性硬,内心里却暖热绵绵。
80岁后,他开始写自己的回忆录。从陕北的战斗写到投身抗日战争,从解放大西北写到参与创办防空部队高炮学校。在回忆录最后,他不忘战争年代曾跟随自己走南闯北的每一个马夫。“路巨才、李全、董凤祥、王应祥、梁仲琪等十几位同志做过我的马夫,他们都是优秀人才。”
他写道:“战争年代,我离不开战马,若没有他们训练、养护一匹匹骏马供我乘坐,伴我出生入死,同样没有今天的我。我要感谢他们,永远记着他们。”本报记者 张小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