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9日讯 记者张意轩从商务部获悉:在“十一五”开局之年,2006年中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呈现出“开门红”的良好局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城乡市场建设协调发展
2006年,全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体系构建工作进展顺利,“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进入深入推进的阶段。
| |
在城市,社区商业服务不断完善。为解决部分社区消费“不方便、不放心”的状况,商务部开展了以“连锁进社区,服务进家庭”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商业“双进”工程。目前,已确定在全国范围首批建设59个商业示范社区和386个省级示范社区。
现代流通方式进入快速发展轨道
作为现代市场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2006年现代流通方式在中国已进入快速发展轨道。2006年,全国最大的30家连锁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5%以上,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8%左右。
现代物流呈快速发展之势。目前全国连锁企业统一配送率已达50%,日均配送商品数量增长27.1%;国内物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汽车物流、家电物流、医药物流、烟草物流等专业化物流配送也得到快速发展。在跨国界的物流合作方面,中日韩流通及物流合作机制已经落实并进一步完善,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物流合作机制方案也已制订。
市场监管和调控力度加大
2006年,中国政府对市场监管和调控的力度明显加大,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在国内统一市场建设方面,进一步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2006年,商务部继续会同国务院法制办、监察部、财政部、交通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等部门,在此前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清理地区封锁规定的后续工作。在此次清理中,共审核文件51.4万多份,清理含有地区封锁内容的文件385份,涉及肉类、酒类、烟草、建筑等30多个行业(产品)。
迄今全国50个中心城市建成了举报投诉服务中心,开通运行了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网站和35个地方子站。去年还举办了全国保护知识产权成果展览会。
法律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快
法律体系建设方面,提出并完善流通法律体系框架方案,初步确立以市场主体、市场行为、市场秩序、市场监测调控与管理及信用管理法律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流通法律体系建设目标;《反垄断法》和《融资租赁法》已完成起草工作并上报;《直销管理条例》已颁布实施;《城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等5部行政法规起草完毕并上报;《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零售商供应商公平交易管理办法》等16部部门规章已颁布实施。
截至2006年10月,围绕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规范商品与服务市场建设、保障消费安全及促进现代流通方式等重要领域共发布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49项,下达行业标准计划60项,上报国家标准计划42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