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长沙文化产业的兴起,一批大小不等的印刷企业异军突起,逐渐成为长沙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柏平 摄
“一个小小包装盒,链起一个大产业。”近段时间,湖南凌华印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肖焰被手头的订单“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这位年轻的董事长虽然有些疲惫,但她告诉记者,看着怡清源茶叶包装业务从深圳回到长沙,人人家公司因为本土崛起的包装产业又从他乡回到湖南创业,她感到无比快乐——创办凌华印务的初衷就是要让外流的印刷业务回归本土,如今离梦想越来越近。
和凌华印务一样,伴随着长沙文化产业的兴起,一批印刷企业借助湖湘文化的张力,或是单骑突奔或是抱团打拼,让长沙印刷产业逐渐升腾为一张代表长沙产业实力的新名片。
数亿元大活流向外地
改革开放后开始起步的长沙印刷行业一直在徘徊中前进。以月饼精美包装市场为例,90%被上海、广州等沿海发达城市占据,湖南包装企业只能大量模仿和拷贝,市场占到极少一部分。“目前,每年流向外地的高档精品印刷业务仍然超过数亿元。”有关人士如是说,其实这些印刷业务是工业企业产品生产不可或缺的环节,只要做强了印刷产业,从小处说是做活了一块文化产业,从大处说,更是为新型工业化做活了生产性服务业。
长沙印刷初露锋芒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合并重组和市场整顿,长沙印刷业在结构调整中得到重大发展:长沙宏顺精品印务有限公司通过合作,产值达到5000多万元;湖南人民印务有限公司在先进技术的支撑和政策支持下,舞起全省票据印刷的龙头;诞生于百录村的长沙鸿发印务实业有限公司更是成为了全省最大的民营书刊印刷企业;“梦洁”、“白沙”、“九芝堂”等10多个中国驰名商标和名牌的成功创建,无不渗透了长沙印刷产业精英的设计和印刷成果。
长沙印刷业还将眼光投向了省外:长沙鸿发印务实业有限公司70%的业务来自于上海、河南、广州等地,其印刷的《故事会》获得了2003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的最佳印制奖;“白马快印”特别请外贸专家进行指导教学,其外贸订单一个接着一个。伴随企业的壮大,长沙印刷行业更加注重社会效应:长沙鸿发印务有限公司建立了长沙县残疾人康复扶贫基地;湖南新华印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了确保灾区学生及时用上教科书,赔本印刷……
昂起文化产业龙头
目前,长沙市拥有印刷企业625家,注册总资本达到12.3亿元,从业人员2.53万人,2005年总产值34.2亿元,占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值的29%,成为长沙文化产业的龙头。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印务公司率先在全省引进第一个自动供墨系统、第一台报业计算机制版系统、第一台数码打样系统,成为全省双面彩印数最快的报纸印刷企业。
“中部崛起将为长沙印刷业带来发展的春天。”市新闻出版局局长王体泽接受记者采访表示,长沙印刷业将借力建设产业集群基地,改变长沙印刷业“小、散、差”的状况,“十一五”末将印刷业建成长沙经济的支柱产业,成功打造出中国重要的印刷业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