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素娟 消费者不难发现,在海口各大商场购物时,商家所标出的明码标价并非是实价,如果不懂行情,往往还会被宰。
10日,林女士向记者反映?熏日前她在海口新华南家电一条街购买了一款容声牌电冰箱?熏当时该冰箱的明码标价是1700多元,促销员告诉她如果想买价格可以降到1600元,习惯超市购物的林女士认为在其它商场或超市购物时根本无法还价,觉得自己已检了便宜,很爽快地掏钱买下了这台冰箱。
| |
与林女士有类似经历的还有朱先生,近期他在海口明珠广场看中了一佳能相机,当时该款相机的明码标价是3.8万元,朱先生侃了半天价,价格还是偏高。结果第二天找来内行朋友帮忙侃价,届乎意料的是比明码标价整整少了4000多元。一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市场上的高档相机虚价都在几千元左右,而中低档的相机则差价在几百元左右。
10日记者对市场调查发现,明码标价不是实价这一现象存在诸多行业中,除了家电外、IT产品、酒、服装等都有这种情况。明码标价为何不是实价?许多经营者的回答是这是行规,消费者如觉得价格偏高可以自由还价。
针对明码标价并非实价一事,记者咨询了海口市物价局的工作人员,她表示,明码标价是否必须是成交价?熏目前物价部门还没有出台相关政策对其限制。除旅游产品外,其余的产品均没有规定商品的明码标价不得高出成交价格的百分之几。市场上的明码标价都是市场调控价,为了避免挨宰,消费者在购买产品也只能货比三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