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政

建设现代农业: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期待

  新华网消息: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据《瞭望》新闻周刊透露,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将关注焦点锁定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上。这将是继2004、2005、2006年之后,中央“1号文件”连续第4年锁定“三农”问题,也将是改革开放以来第9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1号文件”。

《领导决策信息》以此刊发《2007:期待中央“一号文件”》一文,以下是其主要内容:

  农村工作路线:从“菜蓝子”到“现代农业”

  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2006年,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了良好开局,取得了两个“首次”的突破:一是粮食生产20年来首次实现连续3年增产;二是农民收入20年来首次实现连续3年增幅超过6%。在此基础上,做好2007年农业农村工作,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意义十分重大。发展现代农业要求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资料图片)

  那么,2007年新农村建设该从何处入手?继20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之后,2006年12月22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会议着重研究了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2007年农业和农村工作,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据透露,《若干意见》修改后将作为2007年中央“1号文件”下发,这将是继2004年“增加农民收入”、2005年“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6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之后,中央“1号文件”连续第4年锁定“三农”问题,也将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第9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1号文件”。

  什么是现代农业--科学化-商品化-集约化-产业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曾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6年颁布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更是把“发展现代农业”单列一章。本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

  什么是现代农业?简而言之,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专家指出,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与传统农业相比,它具有四大特点:一是突破了传统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局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二是突破了传统农业远离城市或城乡界限明显的局限性,实现了城乡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三是突破了传统农业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的局限性,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四是突破了传统农业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的局限性,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实现了农产品优势区域布局、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

  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我国农业的内在基础正逐渐强化。目前,农业科技进步率已达到48%,农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物质装备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农业部负责人表示,在政策、投入、体制、机制以及发展基础等方面,我国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条件。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各级领导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着力点,使新农村建设方向更加明确,重点更加突出,把大家的注意力集中到发展生产上来,把大家的积极性引导到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上来。

  为什么要发展现代农业--安全-竞争-增收

  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且中低产田占总面积的2/3以上;接受过系统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民不足5%;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国内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1/8和第三产业的1/4左右。然而,我国农业不仅要解决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还要满足工业原料不断加大的需求。据估算,粮食需求每年增长80~100亿斤,而资源约束将更加突出。与此同时,农业还承担着农民增收、确保食品质量安全的任务。面对诸多挑战,传统的农业增长方式显然难以应对。因此,必须改造传统农业,走现代农业之路。

  2006年12月23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已经明确告诉我们,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是生产发展,而发展生产的方向是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建设将作为现阶段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过程贯穿新农村建设的始终。

  专家指出,这里面包含了三层积极的意义:第一,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保障粮食安全。近三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三方面情况值得注意:一是总产虽然逐年增加,但是增幅越来越小;二是单产虽然逐年增加,但增幅不大,2005年单产增加1.4公斤,2006年预计增加1.9公斤;三是种粮亩均纯收益不断下降,粮食增产增收潜力很有限,粮食增产增收的基础并不牢固。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一方面要稳定粮食面积,稳定、完善和强化农业的扶持政策,另一方面也必须从强化科技、完善设施、优化结构、转变方式、提高综合生产能力等方面入手,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实践表明,稳定粮食面积难度很大,扶持政策有限,不可能年年出台新政策,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

  第二,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提高农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统一大市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不仅要有生产能力,还必须要有竞争力。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措施,将促进中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而且,农产品出口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带动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解决“三农”问题意义重大。据测算,每1万美元的农产品出口,能直接和间接创造约20个就业岗位,以2005年的出口额计算,农产品出口共创造约5400万个就业岗位。

  第三,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不断增加农民收入。有调研表明,2005年种植业收入仅相当于农民纯收入的1/3,打工收入占1/3,而且,非农收入比重越来越大。只有发展现代农业,才能使农民通过农业产业本身增加收入,稳定农业生产,促进农业发展,才能对国民经济高速发展起到支撑作用。

  如何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加快-加强

  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2007年各地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继续实施“三大战略”,着力强化政策、科技、设施装备、人才“四大支撑”,努力构筑优质粮食、高效经济作物和园艺、健康养殖、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加工、生物质和生态、农业服务“六大产业”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现代农业要重点抓好6个方面工作,即:切实加大对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力度;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加快构筑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着力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不断强化现代农业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大力加强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建设。

  发展现代农业,意味着给农业注入更多的现代理念和方式。从此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发展思路看,今后将更多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这些具有针对性的思路和措施,必将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农业的素质、效率和竞争力。

  继200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国家建设资金将更多转向农村的基础上,2006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明确提出了“三个继续高于”原则: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与此同时,在2006年中央财政的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增加到6亿元、实施范围由500个县扩展到全国1126个县(场)的基础上,2007年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农机购机补贴资金投入,实现“五个扩大”:一是实施范围扩大。2007年购机补贴将在全国2/3以上的农业县实施,并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联系村倾斜。二是补贴机具种类扩大。由2006年的六大类19种,增加到七大类24种。三是补贴试点范围扩大。国家将积极稳妥地扩大玉米收获机械、马铃薯种植与收获机械补贴试点,花生收获机械补贴试点也将启动。四是县均投入规模扩大,并向粮食大县和农牧业大县倾斜。五是单机补贴额度将适当扩大,并适当提高血防区农机补贴的比例。据悉,2007年我国农业机械装备总量将达到7.4亿千瓦,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将超过40%;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将有较大提高,优势特色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将实现新突破。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日前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表示,2007年财政部门将坚持把大力支持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于促进现代农业建设,扩大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范围,创新财政扶贫开发机制,深化支农资金整合试点,促进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方面的工作。2007年新增政府投资的大部分要用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三补贴”和综合直补力度。增加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完善补贴政策和方式;粮食直补规模要在现有基础上保持相对稳定。

  科技部2006年12月21日也向媒体发布信息说,“十一五”期间,将把农村科技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幅增加农村科技投入,将工业领域和农社领域的经费比例从原来的7:3调整到5:5,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和“973”计划等主体计划中,都要向农业领域倾斜,如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十一五”期间第一批项目初步安排30亿元,“863”计划拟投入14亿元。

  相关新闻: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200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公布。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公布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新世纪接连出台的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显示了中央领导人解决“三农”问题的决心。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透出农业农村发展三大信号

  信号一:发展现代农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

  信号二: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空间有望巩固和拓展

  信号三:农村社会事业获重点“关照”,三个“高含金量”政策将使农民切身利益得到更多保障

  新华社评论员文章:发展现代农业 惠及亿万农民

  最近结束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把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这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伟大事业。

  发展现代农业,有利改变农业基础不牢、后劲不足的基本状况,有利改变农业靠天吃饭基本格局,有利于改变农民就业门路不多、增收困难的基本局面,有利改变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失衡、差距拉大的基本态势。现代农业带给农民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现代农业,就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让农民在生产、生活、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得实惠。中央已明确要求,2007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

  人民日报社论: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面临国际和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必须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优化结构和布局,集约节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减少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化,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真正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责任编辑:黄芳)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精彩推荐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农业 | 现代农业 | 中央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搜狐招商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