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前天上午,在2007年中国肝病论坛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对外公布:目前国内已有103名慢性乙肝患者通过免疫重建的方式,实现了临床治愈,摘掉了“乙肝”的帽子。这些患者体内的乙肝病毒载量非常低,不再具有传染性,再也不需要和家人分餐,是临床实践最接近“治愈”的状态,也是目前可以取得的最好疗效。
首次大批患者“摘帽”
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是患者临床治愈的标志,也是慢性肝炎治疗追求的最高境界。据悉“摘帽”的103名患者,均是通过使用长效干扰素进行免疫重建治疗实现了表面抗原血清学转换。即表面抗原转阴,并出现表面抗体。这是中国发布《乙肝防治指南》,抗病毒治疗规范化以来,首次有大批患者摘掉了乙肝帽子。
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玉梅教授在会上指出,慢性乙肝的发生和发展同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有重大关联,主要是由于免疫系统的缺陷为病毒大量复制提供机会,最终发展为慢性乙肝。比如,90%以上的儿童感染乙肝病毒后会转为慢性乙肝就是因为儿童的免疫系统尚不完善。
年轻患者治疗效果更好
“免疫重建”,就是帮助恢复受损的免疫系统,以逐渐强大的免疫机能来帮助对抗病毒;在“免疫重建”的同时,长效干扰素作为“外援”进行抗病毒。疗程为48周。目前,以“免疫重建”为基础的长效干扰素已在欧洲和美国被列为乙肝治疗的一线用药中的首选。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王宇明教授指出,转氨酶波动异常,疾病没有进展到肝硬化的患者都可以尝试使用这种方法。在这部分合适人群中,比较年轻的患者,因为免疫基础好,治疗效果会更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