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商业化公益媒体——访嘉实传媒总裁封钢
本报记者 何建华
实习记者 郭玉志报道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首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高峰论坛上,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齐勇峰指出:文化创意产业要努力构建公共文化体系,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的步伐。
| |
“这个奖对于嘉实来说来得太及时了。嘉实转型做关爱媒体之前,一直在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作为一个民营传媒,这样高调地进入公益事业,社会反应和广告投放会有负面影响吗?这些都是未知数。现在,我们成功地解决了诸如收视率等方面的问题。我想,拿到这个奖是对嘉实的节目走向和价值走向的一种认同与鼓励。”封钢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道。
嘉实传媒从1994年成为中国第一家民营传媒公司之后,以“关注社会、关爱人生”为企业宗旨打造“关爱”媒体平台。对于打造这样平台的动机,封钢说:“我们早期的节目中,有过很多感人的故事,有很多生死离别和逆境成长的例子,我自己也曾经被节目感动过。就因为这种感动,我觉得有必要去做一些什么。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移动社会故事》。”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到,2006年,对嘉实来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嘉实和广大公益机构进行了广泛的联系,并制作出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节目。其中,与中国扶贫基金会合作拍摄的“我的大学,你的爱心”系列节目在播出后引起了社会强烈的反应。这档以关爱优秀特困考生为主题的报道得到了观众的热捧,无数的热线电话打到嘉实传媒,其中深圳的一位张先生一次捐出14万元,资助了五名贫困大学生四年的生活与学习。2006年7、8月期间,陕西安康的一位叫陈晶晶的女孩被男友残忍伤害的事件登在了嘉实的关爱论坛上。嘉实密切关注此事件动向。在得知女孩因缺钱治病面临生命危险时,嘉实立刻将所得到的相关材料公布在搜狐网上。几天时间内,包括权威新闻媒体在内的500余家网站和博客转载了此报道,无数网友表达了对受害者的同情。随后,嘉实专程派记者前往安康探望陈晶晶,并专门制作了一期节目《生死边缘的挣扎》回报全社会对受害者的关爱。
嘉实转型公益后,很多质疑的声音都指向“商业化”,认为嘉实只是通过公益事件和慈善机构来完成自己的商业内容。对此,封钢认为:“我们首先是一个企业,所以我们用商业化的模式来进行公益报道。很多人认为我们是通过公益事情来进行赢利,而事实是,我们是在用市场运做的方式来维持节目拍摄所需要的费用。并且通过一系列的品牌山树立,给我们的广告投放提供增值的回报,为他们树立起美誉度和亲和度。这就是我们所做的‘商业化’的公益媒体。”
2006年10月24日上午,一位名叫边志慧的妇女亲自拿着一面锦旗来到嘉实传媒表示对公司的感谢。就连封钢本人也没有想到,他的一期节目竟然促成了海峡两岸同胞的一次深情的交流:“我们节目没有娱乐的吸引力,但是我们能够凝聚爱心,建立互帮互助的平台,这是任何绚丽的包装都不能代替的。”
面对嘉实未来的发展,封钢非常自信地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说:“电视是我最早从事的行业,也是我非常热爱的事业。用自己热爱的事业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爱心,这是我最大的理想。”
(责任编辑:王玲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