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靠近城市边缘的农村,或买、租“飞地”或建高楼或集中开发解决发展空间不足难题
文/本报记者 李维宁 通讯员 龚庆忠 图/本报记者 施用和
村里可用于发展的土地越来越少,怎么办?南海桂城夏西村以“千亩飞地”(当地称在外地买、租的土地为“飞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将部分工业项目迁入“飞地”,而本村的土地则用于发展商贸业。
20多年的高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进程迅猛,在珠三角,尤其是靠近大、中城市边缘的农村,土地资源变得越来越紧缺、发展后劲受到挑战。在此情况下,位于佛山与广州周边的南海农村各出新招,或搞“产业转移园”或集约开发或向空中要空间或“零土地”招商等,以各种方式破解这一共同的难题。
图:南国小商品城
“千亩飞地”扩充发展空间
今年元旦刚过,南海区桂城街道夏西村委会举行了“广东夏西国际橡塑城”开业剪彩仪式。根据规划,这个橡塑城总开发面积230亩,由展销区、办公区、会议区、综合配套区、停车场和生活服务区等六大功能区构成。这个全国最大的橡塑产业链基地,需拆迁村里70间工厂企业。但这么多工厂又要往哪里搬呢?夏西村仅2.63平方公里,却早已集聚了工业企业350家,发展空间已趋饱和。
于是,夏西村人将目光投向了村外。夏西村委会主任黎月和是一位善于创新的村带头人,已连任三届村委会主任。她告诉记者:“在上级有关部门协调下,我们在里水镇和桂工业园买了当地逢涌村的500亩地,另外又租了500亩地,我们搞好‘三通一平’,把它叫‘里水和桂工业园夏西工业区’,然后引导需拆迁的企业到那里落户,腾出村里的土地来搞橡塑城。”夏西村利用“千亩飞地”,解决了发展空间近于饱和的困境。
橡塑城首期80亩地,可以产生500万元的租金收入;而原来的230亩地,却仅有约320万元的租金收入。“如果橡塑城全部建成投入使用,一个月租金收入就抵过去一年的总收入”,黎月和说,这还没有计算相关社会效益呢———原来的工厂厂房,很多都较破旧,拆了改建橡塑城,环境就漂亮了,还为村民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并带动村里的饮食业、旅业发展。
图:里水和桂工业园夏西工业区
搬迁一次就是一次腾飞
记者前天来到夏西村的“飞地”。但见千亩土地平坦,一条中间有花基分隔带的宽敞道路,在园区笔直穿过,个别厂房已建成投产。“目前已有34家企业进驻,其中绝大部分是夏西原来的企业。橡塑城首期工程需拆迁的工厂企业,有10家已迁来此地”,工业区招商引资联络处一位年轻人告诉记者。村里除了为“飞地”搞好三通一平外,还办好所有用地手续;迁过来的企业再从工业区招商引资联络处手中购地或租地后即可盖厂房进行生产了,“税收由当地收取,我们收管理费,双方得益”。
利昌业机械铸造厂厂长黎境灌是一位土生土长的夏西人,他开的厂原址便在橡塑城所在地方,他是率先搬来“飞地”并在此第一个投产的企业。黎境灌说,前几年,他自己也曾到四会、三水等地欲寻找新址建厂房,但看过后总觉不太满意。对于这里,他却乐滋滋说,工厂搬迁一次就是一次腾飞,1985年建厂时,他的厂房只有100平方米,1992年搬到原夏西工业区时有600平方米,现在则有4000平方米,“地方大了,环境好了,可以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
入住高楼节省一半土地
夏西村解决土地紧缺还有一个妙招,那就是向空中要“发展空间”,将原有的住宅地和公共用地“节省”出一半土地出来。
“其实很简单,‘拆旧建新’,拆掉原来分散的、单门独户的农家住宅,在原地建起十多层的农民公寓,向空中要空间,这样就可节省土地,用以发展城市型经济项目。而其他一些地方是‘建新不拆旧’,当然越建土地越少。”夏西村委会主任黎月和告诉记者。
早在2002年7月,夏西村就接到通知,因建佛山一环及南海东区路网,需要征用夏西近700亩土地,拆迁民房400多间、企业23家。为了应对“城市化”发展浪潮的挑战,夏西村请来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为夏西村制订旧村改造计划。计划提出了“建设夏西新邨”和“夏西的经济发展方向将是以第三产业为主”两大规划要点。
“由于新住宅计划建12至23层的高楼,因此,规划的夏西新邨包括公共用地仅占地680亩,不到原来1400亩分散住宅和公共用地的一半”。黎月和说,夏西计划用10年的时间,将5个自然村的房屋分期分批拆除重建。以后,村里的10000多人将统一集中在新邨居住,实行城市化管理。
2005年8月,夏西新邨首期三幢住宅楼开始奠基,去年8月封顶,记者日前采访时,已有十多户村民入住;今年春节前,108套住房将全部入住完毕。记者在新邨见到,三幢楼房均有电梯,一梯三户,户型设计新颖大方。二楼一位新住户周先生告诉记者,他们的新住房,是按原一平方米旧宅换一平方米新楼房,多除少补的原则获得的。
集中开发一加一大于二
记者从南海区委农村工作部一份调研材料看到:南国小商品城将随着市场的发展壮大,与浙江义乌、沈阳“五爱”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小商品交易平台。
记者昨日在这个小商品城逛了逛,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们流连了近一个小时。据介绍,南国小商品竟占地720亩!这么大一块地,如何弄到的?原来,它是由大沥镇联安村通过土地集中开发出来的。
广佛公路两旁早已是“寸土尺金”,要想得到这么大片的连片土地,如今几乎不可能,但是,没有连片的土地,就别想做这样大规模的小商品城;没有规模品牌效应,就别想坐上华南地区小商品交易平台“老大”这把交椅。
图:南国小商品城颇具规模
“南国小商品城开发之前,所在的土地属于联安村六个村民小组。”联安村委干部谭永汉接受了记者采访。他回忆道,当时有580亩土地,这个村一块,那个村一块,且互相交织错落。各村有100亩至300亩不等,有的租给农民种菜种花,有的租给农民养猪养鱼,有的甚至用于堆放垃圾……“这种状况,如果由各村小组自行开发,谁也成不了气候”,谭永汉说,为了发挥土地最大效能,促进区域整体增值,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集中开发,把零散的土地进行整合,再重新划分成为规划整齐、可以连片开发的土地。结果,很快便有广州老板看上了它。经过一年的征地、拆迁和建设,南国小商品城于2005年9月底开业,2000多个商铺马上成为抢手货。
“以前租给花农种花,每亩收益顶多是2500至3000元,现在每亩收益24000元,增加了八至十倍;过去村组从580亩土地中收益是74万元/年,现在租赁给南国小商品城,所得租金是1200万元/年”。谭永汉说,这就是土地集中开发的好处,“使一加一大于二”。
(Fish/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