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昨日,“首届中国城市建设投融资策略论坛”在宁举行,来自全国的200多位专家,全国、省市建设部门官员和投资机构,对城建融资模式进行探讨。与会专家、官员表示,目前城建资金缺口很大,用市场化融资来补充城建资金,迫在眉睫。
困惑:项目多,引资难度却很大
在城建投融资论坛上,与会代表普遍表示了这样的困惑,可融资的项目不少,但真正要寻找合作资金,很难很难。南京城建集团人士表示,城建集团融资工作虽取得进展,但困难依旧很多,主要是由于公益性项目存量债务规模大;公用产品价格机制不健全,下属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导致和投资方洽谈项目时,谈判筹码不重;此外,建设需求与融资能力脱节也导致融资困难。
30%的城建资金来自土地出让金
对于现有的城建资金的来源,建设部秦虹副主任分析说,在城建资金中,大约有30%的资金来自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其余50%来自于财政直接投资和银行贷款,只有不到20%的比例来自于发行证券、资产证券化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模式融资。各地政府通过兴建城市基础设施,如公路、地铁、绿地、广场等方式,来提升区域价值,使土地出让金增多。据中国社科院杨重光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经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对城市土地通过市场,即主要以招拍挂形式,出让给土地使用者,当地政府获得了巨大收入。
城建指望“土地出让金”将会饿肚子
杨重光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明确表示:“城建指望着‘土地出让金’,将会吃不饱。我认为,土地不能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来源。由于土地制度改革的深入,城市土地的增量供应不断减少。从新增建设用地中获得大量建设资金的难度增大,可能性随之减少。”“我做了一个统计,2003年,全国建设用地供应总量在28.6395万公顷,2005年则回落到18.0326万公顷。2005年比2004年回落了三成,且这种下降的趋势还在持续,土地供应量的减少,可带来出让金也相应减少。”杨教授表示。
思路:用百姓闲钱去建设城市
与会专家呼吁,推出“市政债券”来募集城建资金是一个趋势。对此,杨教授也表示:发行市政债券,就能实现“用城市百姓的钱,去建设和经营城市基础设施”的目标。他告诉记者,如果发行市政债券,可以很低的成本获得大量的城建资金。而且,百姓投资渠道也随之扩展。全国百姓有18万亿元的储蓄存款,存在流动性过剩的担忧。如果发行市政债券,能缓解百姓投资渠道单一的问题,还能让百姓在城市发展中获利。“此外,发行市政债券,能使政府运作项目时,做到更透明、更恰当。市民认购了市政债券,即以投资人身份参与市政建设。真金白银投下去了,自然会更关注城市基础设施具体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