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一些知名商学院的经济学人、社会学家和学者发起了激烈的争论。他们试图指出中国外资驱动的增长方式对本国企业产生巨大的危害,极大地削弱了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他们研究发现,由于采取了错误的发展路径,以及外资品牌的进入,中国公司的品牌没有引起关注。
| |
中国的繁荣得益于投资。
2003年,中国9.1%的增长需要的投资占GDP的42%,9.5%的增长则需要更高的比率。这的确是比较惊人的,中国的高速增长需要多少投资来支撑?这一标准,即增加资本-产出比例近年来一直在攀升。在任何地方,资本以如此规模积累都存在着泡沫。到目前为止,印度显示出在资本利用方面比中国的效率要高。在过去10年中,印度的经济实际平均增长大约是6%,投资比例平均占GDP的22%-23%。中国的投入是印度的两倍,但平均增长率仅高于印度50%。而如果印度效仿中国的增长,印度就需要增加GDP投资的30%-50%,但是没有迹象显示印度这样做。
中印两国都没能找到将个人存款转化成生产性投资的有效途径。
中国一直依赖外商投资,印度则是持续的低投资和银行体系资助的财政大赤字。印度为其IT的优势而骄傲。2004年,印度的软件和服务、外包服务出口收入近170亿美元,相当于印度货物出口的四分之一。但是该产业只占印度GDP的4%,总体上只占服务业的一部分而已,这一产业仅雇用了100万人。印度除了IT产业,其他的产业增长都很缓慢,提供很少的就业机会。根据印度政府的统计,2002年,印度的制造业仅雇用了620万人。在中国大约有8000万人在制造业工作,反映出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实力。一些可靠的预测认为,一旦配额取消,中国可能获取受配额限制的世界服装市场的一半份额。相比之下,印度有望获取15%。当然印度拥有自己的实力和优势,如廉价的劳动力、本国棉花和人造纤维的供应以及悠久的纺织传统。
大约70%的印度人居住在农村,中国不到60%。
中印两国都面临着农业生产力停滞的问题,但是中国的水平要比印度高得多。2002年,中国每公顷土地生产6350千克水稻,每公顷土地生产3823千克小麦,而印度为2964千克水稻和2742千克小麦。中国大量农民正走在从务农转向提供剩余劳动力的道路上。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统计,尽管有户籍限制,中国的流动人口大约为一亿五千万。根据印度国家的调查,2000年至2001年,大约有1100万流动人口。印度大量的流动人口还反映出基础教育水平相对较差,缺少就业机会。这部分是由于政府开始消除投资障碍,在印度解雇工人非常的难,这也是为什么公司不愿意雇用工人的原因,这对生产力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多公司不愿意扩大公司的规模,因为一旦他们雇用的人数超过100人,公司就要受制于劳动法的限制。相反在中国,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全国的公司可以自由解聘员工,薪酬与绩效挂钩。
中印两国行政机构的效率。
根据世界银行2004年11月的一份投资环境评估调查报告,在印度至少需要89天办妥所有许可开始营业,而在中国是41天。破产程序办理在印度需要10年,中国是两年零4个月。印度土地准入是另一个障碍,它限制了产业的发展。产权不清晰,土地交易要收取非常高的印花税。这些都限制了土地的供应,提升了价格。世界银行调查报告显示,德里和孟买的土地价格是工资收入高于上述两个城市的日本东京的10倍。
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
印度落后的基础设施是国内外投资者的巨大障碍。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在过去7年中,由于州政府和中央政府赤字占GDP的10%,缺乏建造基础设施的财力。印度的税制改革符合增长的需要。自从1991年改革以来,印度中央政府的税收在GDP中的比重实际上已经下降了1%,到2005年,从10%下降到了9%。同期中国的税收在GDP中的比重上升了15%至19%。中国的GDP从是印度的124%,增长到是印度的240%,结果是中国政府较之印度政府有更多的资金来使用。印度的税制造成了大范围的直接逃税,同时又间接地增加了一些乱收的税。1994年以前,中国的税制也同样面临着印度现在的问题,有很多种税。现在中国仅实行增值税,在所有的省份大多数的制造产品征收17%的税,增值税为政府税务预算提供了三分之一的稳定税收。其他重要的关税已经从1985年政府税收预算中的10%下降至2005年的5%。直属企业和收入税在政府税收预算中从33%下降到了15%。印度的增值税如果实施恰当,也能产生同样的效果。
中印对政治和经济的选择。
现在中国人民的生活较上一代人轻松,中国更注重经济发展,通过经济发展促进政治进步,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也为中国在世界上赢得了地位。与印度一样,中国是一个国土巨大、差异巨大的国家,汉族占总人口的90%。在这一点上,印度更注重政治,当然也同样致力于繁荣经济。印度有超过10亿的人口,29个州享有高度自治,有33种语言,1650种方言,6种主要宗教,其中伊斯兰教具有占印度人口13%的教徒。较缓慢的发展速度和灵活的政治民主,或许是使上述各种复杂情况凝聚在一起的惟一途径。
区域差异的消除和管理是中印两国都面临的挑战。
印度29个州中的6个州几乎吸引所有进入印度的投资。中国也面临沿海发达地区和内陆落后地区的差距拉大的挑战。无论是中国还是印度,如果想保持或者提高现在的高增长,都将部分或者肯定地取决于两个国家如何应对区域差距和其他社会问题。中国已经证明将随时做好采取促进经济增长的改革,也肯定会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印度已经在思考更大的民主,但是要想成为有实力的国家路途尚远。
[执笔: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特约研究员普拉迪普,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国际合作部部长冯月秋]
(文章仅供学术交流,文中包含的立场、观点纯属作者个人所持,不代表人民网立场)
(责任编辑:赵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