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湖南省洪江市郊的农民蒋大伯收到了儿子蒋涛从深圳汇来的1万元钱,满脸的皱纹都笑开了花。蒋涛2003年7月从怀化振华职业学校毕业后,被学校推荐到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团工作,如今,已经当上了这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部门主管,月薪3000多元。
| |
正是因为振华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富士康科技集团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协议形式确定:每年接受振华学校5000名毕业生就业(含中、短期培训学员)。
真情助学,农家子弟学有所长
怀化市地处湘西,与贵州、重庆、湖北、广西等省区市交界,属于少数民族杂居地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很多家庭尚处于贫困线以下。不少孩子初中未毕业就去外地打工,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即使找到工作,工资待遇也很差。
办教育,就是为贫寒孩子找出路。为了让这些农家子弟重返校园并学有所长,2001年,振华学校推出贫困助学制度,来自贫困地区家庭困难的学生,可以免交学费或缓交学费,还可以借到生活费。六年来,已有近万名学生受益。
从2004年起,振华学校每年特招一个希望班,每班50人左右,学制一年,学生学费、生活费用全免,学校还负责安排就业。2004级希望班学生袁文是个孤儿,从小与年迈多病的奶奶相依为命,家里靠养两头猪维持生活。该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还担任校学生会干部。在校期间,学校共资助他学费、生活费5000多元。天气冷了,老师、同学们还给他捐款买衣物。2005年5月,他被深圳美丽电子厂录用,目前每月收入包吃包住还有2100元。
鼓励式教育,“问题孩子”找回自信
振华学校的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山区,加上读的是眼下尚被很多人看不上眼的技校,因此心理压力很大。如何让这些“问题孩子”树立信心,健康成长,是振华学校校长杨镇华的工作重心:“其实,‘问题孩子’大多没啥大问题,只要针对农村孩子吃苦耐劳的优点进行鼓励式教育,是可以帮他们跨越心理障碍的。”
曹彬是振华学校2004级学生,七八年前父母就到江浙一带打工去了,他一直跟着爷爷生活。爷爷年纪大了,对他疏于关心,慢慢地,他迷上了网络,经常通宵达旦泡在网吧里打游戏,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父母把曹彬送到振华学校后,老师们决定根据他的情况因材施教,建议他学习艺术设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封闭式学习,他的心收回来了,转而迷恋上艺术设计。半年后,他的作品竟然在省里获了奖。
学在车间,不输出“高级流浪汉”
据统计,振华学校成立10年来,先后向位于深圳的中兴、华为、IBM、沃尔玛等国内外知名企业输送毕业生2万多名,并通过短训输送社会青年4万多名,他们每年给家乡汇回现金数亿元。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企业对振华学生的满意率都高达95%以上,有的家长甚至把两个孩子都送到这所学校学习。
振华的成功来自一套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技校生学艺不精,毕业后干不了多久,就成了高级流浪汉。”杨尚松老师说,振华的学生要达到“四个一”、“五具备”才能顺利毕业。“四个一”即一表人才(行为举止端庄、身体健康),一手绝活(具有本行业熟练的操作技能),一口好话(语言文明,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张证书(操作技能达标证)。“五具备”即具备五种能力:自我保护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管理与组织能力;辨别是非能力;超越现状,自谋发展的能力。
“老师们总是见缝插针从生产实际出发,告诫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一旦操作失误,一个月的工资可能就没了;再失误一次,也许就会被公司开除。如此贴近实际的言传身教,很容易使我们理解和接受,在学生时代就养成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现供职于深圳欧非光电公司的毕业生陈小菲自豪地说,“别看我身高才一米四,刚工作半年多,可你猜我现在的工资有多少?告诉你吧,每月1400元!只要好好干,年年都能加薪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