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刊发的省工商局局长李仲为的专访《打造品牌是陕企当务之急》引起各界强烈反响。很多企业家、学者、读者表示,陕西要与国际接轨,就需要有几个甚至几十个值得陕西人骄傲的世界品牌。
企业家:品牌能为城市带来荣誉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到现在,陕西品牌的浮沉,是值得总结的一段历史。
| |
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喻德鱼,谈起陕西知名品牌的沉浮起落时很感慨:“目前,陕西还缺少像海尔、同仁堂、五粮液这样渗透全国、走向世界的大品牌。”分析其中原因,他认为主要是很多陕企未将品牌作为无形资产运作。
读者:要有陕西人值得骄傲的品牌
60多岁的刘伟志老人,说起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陕西品牌时很激动:“那时候到外地出差,只要一听说是从陕西来的,那种看陕西人的眼神都充满了羡慕。”
原西安电线电缆厂的老干部刘阿姨说:“当时西安电线电缆厂生产的‘长安’牌电线,很多建筑商、房地产公司、用线单位在填报预算时,直接就在上面注明使用‘长安’牌电线,直到1995年企业破产后很长一段时间,还有很多企业拿着这种预算书来买产品。”
不少读者反映,过去陕西人有自己为之骄傲的产品,而现在,陕西人全身上下、家庭内外吃的用的,大都是外地品牌,大家希望陕西有更多的品牌,能走在其他省市前列。
学者:陕企的创新意识不强
“陕西企业的发展空间很大。”针对陕西品牌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战略策划家宁怀远说。
宁怀远指出,与发达城市相比,陕西品牌发展的差距很大,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广东、浙江等经济发展较好的省份,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多于陕西,而陕西的国有企业比例较大,其中中小企业还比较多,要涉及改制、改造等复杂问题。同时,陕西地处内陆,也影响企业发展,更主要的是,陕西的企业家思想上保守,创新意识、开拓意识、风险意识、主动创业意识、做大做强的意识以及忧患意识不强,容易知足。
省工商局联合本报等媒体推出“品牌陕西”大型宣传活动,本报欢迎您参与,讲述陕企老品牌的故事。电话:029-88429096(上午9时30分-11时)或者QQ:492110343联系。本报记者 陈思存 陈静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