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评·综述

评论:爆破西湖第一高楼是败家 还是成功之举?

  是“败家子”行为,还是“经营城市”成功之举——西湖第一高楼被爆破拆除说明了什么

  新华网杭州1月18日专电 (记者方益波) 最近,有西湖第一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被爆破拆除。这幢楼设计寿命为100年,如今仅使用了13年就被拆除了。

  近年来,国内不少城市频频传出成功爆破某大楼的消息。杭州这幢高楼的爆破拆除,开始引发人们对于此类“去旧迎新”行为的反思。很多人认为这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不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也有人认为,不能再用传统的“勤俭持家”观念来看待这种现代“经营城市”策略了,好比现在很少会有人要等到衣服穿破了再换新的,当城市发展有了新的需求,“改穿新衣服”是很合理的。更何况在此腾挪之间,已产生了巨大的土地收益。

  高楼频频被爆破拆除,究竟是“败家子”行为,还是城市化进程的必需?

  “地王”需要平整交付

  此次被爆破拆除的3号楼为浙江大学湖滨校区即原浙江医科大学主教学楼,共22层,其中地下两层,高67米,是西湖边一道醒目的景观。

  这幢楼于1993年建成交付使用,投资2000多万元人民币。据设计人员介绍,该楼非常牢固,按照设计使用寿命,至少可以使用100年。

  1月6日早晨,随着几声闷响,这幢高楼缓缓倾倒,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2005年10月21日,嘉里建设(杭州)有限公司以24.6亿元获得了浙江大学湖滨校区老校址的土地使用权,折合楼面地价每平方米14350元,号称“地王”。

  按照新的规划,这里的定位是商业金融地块,将来要建设一个购物、休闲和娱乐中心。根据协议,出让方需在2007年1月底前把土地平整交付。

  浙江大学四个校区的拆建命运一直是杭城的热门话题。有消息称,浙大其余若干校区的土地,也有可能在将来像湖滨校区一样被出让。目前已有大量学生和教职员工迁往位于杭州西郊、占地达数千亩的紫金港新校区。

  “大学城”思路注定了西湖第一高楼的倒掉

  西湖第一高楼被爆破拆除,早在杭州“大学城”建设思路确立之始就已注定了。

  近年来,中国的很多城市纷纷在城市近郊建设大学城,将原本位于市中心的大学搬迁出去,“腾笼换鸟”,置换出城市中心“含金量”很高的地块用作商业开发。

  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多赢的局面,一方面,高校在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能在郊外获得大量相对便宜的土地,可以扩大办学规模;另一方面,市中心黄金地块置换出来之后,有助于凸显其商业价值,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弥补了建大学城可能产生的经费不足。

  2003年杭州文教区第一块土地出让,变成房产项目“中豪·晴园”。同年7月,国都房产集团拍得原中国计量学院地块开发住宅,以10.55亿元高出起拍价近一倍的价格刷新了杭州土地拍卖的纪录,成为杭州第一块出让价超过10亿元的土地。高校聚集之处,常常被视为城市中最具人文内涵,最有“书香”的地块,其商业“含金量”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此。不少开发商在获得这些地块后,往往会在楼书中以此为卖点进行大肆宣传,牟取高额利润。

  在相关利益群体的眼中,面对不断攀高的土地收益,那些钢筋水泥的劳动成本,那些污染了蓝天的建筑粉尘,又算得了什么呢?

  根本问题在于城市规划不够严肃

  有专家指出,大学校园置换土地的操作,很容易使持“多赢”论者联想到这样的一幅美妙前景:高校的集聚营造了人文气息,抬升了地价,土地置换后,“书香”套现,高校搬迁到新址继续“营造人文气息”抬升地价。由此循环往复,财源滚滚。

  城市因此在拆了建,建了拆的过程中,永远处于“建设工地”的状态。类似西湖第一高楼这样的爆破拆除也就会频频发生。不管其设计使用年限是多少,对于“卖地游戏”来说,其意义只不过是一个数字而已。

  一位规划专家认为,问题的根本在于一些地方政府在土地带来的巨大商业利益诱惑下,城市规划服从所谓的经济“大局”,缺乏科学性、前瞻性和持续性,存在着“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现象,领导一换,规划重来。所以,“大学城”的概念时兴了,就开始拆大学,炸高楼;CBD的概念时兴了,就开始拆文物,造个欧式大广场;“申遗”时兴了,就开始拆民房,造个假古董搞旅游。拆,还是建,往往只在于由潮流引领的价值取向,甚至在某些领导的一念之间。

  同济大学城市设计博士沈益人说,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策在于,城市建设要撇开眼前利益,真正从百年大计出发。

  新闻回放

  随着几声闷响,有着西子湖畔第一高楼之称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3号楼,在1月6日清晨被爆破拆除。近两天来,该楼被炸的消息不仅占据了杭城各大媒体的显著位置,也为社会各方所关注。被炸3号楼原为浙江大学湖滨校区主教学楼,共22层,其中地下两层,高67米。此楼开始筹划于1985年,1993年正式交付使用,建筑面积21100平方米,投入资金2000多万元人民币。

  相关阅读

  负责任的建筑专家们却心有担忧,“这是一个规划爆炸、建设飞速的年代,还是一个建筑‘短命症’流行的时代。”因为规划短视、设计缺陷、偷工减料,我国建筑的平均寿命“50年罕见、30年普遍”,不及国标规定最低使用年限的60%。多位专家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呼吁,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是最大的节约,实现“可持续发展”应成为重新定义好建筑的标准。

  日前,随着一声巨响,山东省青岛市总高度62米、19层高的青岛大酒店,在三秒钟内倒塌。据介绍,旧楼拆除后,这里将建造三栋总面积达八万平方米的商务写字楼。而这个大酒店是上世纪80年代的建筑,楼体全部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坚固得像碉堡一样,原本可以继续使用的建筑就此拆毁,委实令人惋惜。而此前不久,为修建地铁枢纽,上海也刚刚拆掉了四平路和大连路口的一栋上世纪80年代的高层建筑。

  潘蜀健认为,要改变当前“一拆了之”的作风,首先应该强化规划,确立其法律性地位不动摇;其次要遏制职能部门和主管干部的浮躁作风,要求制订政策时更具远见,让科学发展观和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观念深入人心。

  相关评论

  继广州天河城西塔楼1月3日被爆破拆除后,1月6日,号称“西湖第一高楼”、建成至今才13年的浙江大学湖滨校区教学主楼被实施爆破;1月7日,青岛市昔日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建于15年前的铁道大厦,也被爆破拆除。这几项拆除工程引来一片质疑:仅仅使用了十几年的这些大楼,为何如此被草草结束寿命?

  新年伊始,高楼爆破声就此起彼伏。据1月4日《中国青年报》报道:1月3日早晨,位于广州市商业中心区域的广州天河城西塔楼被成功环保清洁爆破拆除。没过几天,杭州西子湖畔第一高楼又轰然倒下。似乎媒体和民众更为关注的是爆破中的环保问题。想必我们大力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的同时,就会有一栋栋高楼倒下。难道我们要争当高楼爆破第一大国?

  一座高约60米的高楼在距西湖不足500米的区域消失是值得称道的事。这座20层高的教学楼(含地下共22层)始建于1991年,1993年建成使用。在此前后,建筑学家和园林专家对西湖附近相继建造友好饭店、新侨饭店、医科大学教学楼等高楼持强烈的反对态度,认为杭州西湖应该保持“三面湖山一面城”的格局,而不能因为高楼的崛起而成为“三面湖山一堵墙”的格局。但是,在建设新杭州的进程中,类似于医科大学教学楼这样的高楼因为有特殊的背景,还是冲破了有识之士的阻拦,在西子湖畔巍然耸立。

  按照有关建筑设计的法规,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座城市的规划设计也不是儿戏,不是随意就可更改的。但是,西湖“第一高楼”从建设到拆除仅仅经过13年的时间,究竟是施工质量问题,还是规划设计问题呢?从报道内容看,问题显然出在后者。

(责任编辑:魏成)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杭城 | 建筑 | 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