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评·综述

人民时评:干部进社区是“长效温暖”的开端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这是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可是,如今某些干部热衷走“上层路线”,较少“与群众打成一片”,使干群关系渐渐疏远,令群众产生各种看法。由此,新疆乌鲁木齐市决定,将在三年时间内选派1万名干部深入全市近500个社区,以加强城市基层党组织建设。

  沟通是交流的桥梁,理解是互信的基础。干部进社区,给干群交流创造了条件;旨在把党的政策、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帮助百姓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也给人带来振奋与期待。可是,好的初衷并不等同于好的结果。鉴于某些“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问题值得引起注意。

  首先,尽管某些“公仆”嘴上常挂着“为人民服务”,可私底下却总喜欢以“父母官”自居,诸如“两面派”、“走过场”等现象已是屡见不鲜。假如这类人被派入基层社区,恐怕就是发发宣传单,照本宣科念念“红头文件”,很难指望其真正“体察民情”、“现场办公”。另一方面,如今很多社区已不同于昔日“大杂院”,住在钢筋铁骨的大楼里,受到防盗门窗的“层层护卫”,居民之间不仅少有街里街坊的亲切与熟悉,反而更多的是一种漠然与警惕。对真心进社区的干部来说,真诚的态度、沟通的技巧、工作的耐心绝对是“一个都不能少”。如果上述方面做得不够到位,不仅会令工作效果打折扣,甚至会让群众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此外,干部说到底都是老百姓“出身”,加上各类亲朋的社会关系,实际不可能对基层矛盾、民生问题“全然不知”。现在的问题是,某些部门、某些干部明知症结所在,却常常相互推脱扯皮,齐抓共管成了“龙多不治水”,某些事被硬拖成“老大难”。再加上某些“潜规则”,认为“枪打出头鸟”,一些人干脆选择沉默,乐得当“太平官”。所以说,干部进社区并不难,是否真能有所建树才是关键。

  人们看到,近年各级领导干部也在频频下基层。面对农民工欠薪、公共设施缺陷、环境脏乱差等“老大难”,一震怒,一申斥,问题不久便能得到解决。这种“速效”不仅折射出“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部门协调远没有某些人“倒苦水”时那么艰难;另一方面,对长官意志的坚决执行与对百姓疾呼的消极对待,更将某些人的“唯上是举”暴露无疑!

  归根结底,某些地方的干群关系疏远,是一些干部“以民为本”、“公仆意识”缺失的典型体现。缺少民主监督,一些领导搞“一言堂”,公权还可能被私用滥用,为腐败留下严重隐患。因而,干部进社区,只是便民利民的一种开端。要将“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到实处,杜绝一味遵从“长官意志”与干部混日子心态,严防职务犯罪与腐败,则必须依靠行政作风的转变、考核奖惩机制的革新、民主监督的不断强化。让公共权力的运作时刻处在阳光之下,让党的关怀、政府职责不只是“雪中送炭”,真正成为“长效温暖”,才是以人为本、为民执政、和谐构建的应有之义。

(责任编辑:赵健)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