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长沙晚报

时评原来可以这样做

  早就想为《长沙晚报》的时评栏目“你说话吧”写一点东西,但因为琐事太多,故而一直停留在一个“想”字上。早两天接到时评同好老方的电话,问我参不参加“你说话吧”第52期的讨论活动,我才突然意识到“你说话吧”要满一周岁了。

日子过得真快!去年这个时候,正是临近放寒假的时候,接到老方的电话,说《长沙晚报》要开一个专门的时评栏目,要我迅速赶到晚报大厦14楼参加座谈会。借此机缘,我幸会了本地众多的时评和杂文同好。

  把“你说话吧”办成一个动态的言论平台,给草根阶层一个说话的地方,一个表达的机会……听策划者何旭先生阐述创办“你说话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心中为之暗暗叫好。近几年时评大兴,大报小报都竞相开设时评栏目,但形式大同小异;言论参与者也多是媒体工作者、大学教师和公务员,草根参与的机会少之又少,真正能代表底层民意的东西有限。析其因,主要是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求全责备。而今“你说话吧”要办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百姓言论广场,让那些关注现实、关心时事想说又找不到表达渠道的人聚集一堂,你说我说大家说,不能不说是一种颇富新意的独创。如果真能将这种想法付诸实践,虽不敢说这一创新在中国新闻史上有如何如何的意义,至少也为当下时评怎么做提供了一条可资借鉴的新路径。不过,我当时心中更多的是怀疑。俗话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和做之间毕竟相距甚远,把设想转化为行动是要付出很大的心血的。道理很简单:构建一个“动态的言论平台”需要相当多的“材料”,操作起来会有诸多困难。作为“言论平台”,首先要有一个集中的热点话题,其次要有一个合适的场地,再其次要有一批热心的参与者,当然还要有一个出色的主持人等,这些还只能算是“物质层面”的“材料”,更重要的是组织者的信心和执著,这才是成败的关键。无论哪一个环节出了故障,“平台”就搭不起来或撑不长久,最好的创意也会是镜花水月。

  经过短暂的准备,2006年1月13日,“你说话吧”如期开张,第一期话题比较轻松,拿本土笑星大兵说话。第二期话题为“长沙城内挖运河,挖得啵?”严肃成份骤然增加。参与的共有20多人,有政府官员,有环保专家,以及来自不同阶层的市民等;由讨论到辩论,各抒己见,气氛相当热烈。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在“话吧”里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此后,虽有不少话题我很感兴趣,但因为工作太忙无暇参与,只能通过报纸来默默地关注了。当“你说话吧”周年华诞、我在“百果园”第二次参加这一活动时,我被盛大、热闹的场面震憾了:一个中型会议室竟然坐得满满的,参与者有70多人,有省市县乡政府官员,有“农家乐”经营者以及公务员、教师、市民等;省市县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电台、电视台等都派出了现场采访记者并作了现场录音、摄像;长沙晚报评论员、“你说话吧”主持人李辞先生幽默的点评,机智的引导,既调节了现场气氛,又把讨论的话题一步一步引向深入,真个是高潮迭起,掌声不断。“动态言论平台”已然有模有样,原来时评真的还可以这样做!面对此情此景,我当初的怀疑不仅一扫而空,而且为自己未能更多地参与深感遗憾。我遗憾于自己只是“你说话吧”产生、发展、成长的一个远距离的“见证者”,而不是她成长过程的一个自始至终的亲历者。

  时评该怎么做,如何最大限度地反映民意民声等,是当下各类媒体面临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命题。《长沙晚报》的这一尝试,无疑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当然她的这种操作方式是颇具考验性和挑战性的,缺少了主持者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和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各方面的热心支持,是很难获得如此好的新闻效应和社会反响的。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