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玮
舒适生活民间样本——
人物:周晓兰
三次买房、两次乔迁,让一家人从40平方米的小中套,成功换进130平方米的舒适大套。短短6年中,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周晓兰,凭借着自己对杭州建设的前瞻意识,顺利完成了全家人舒适生活的硬件塑造。
2000年底,当大多数人还没有适应商品房概念的时候,周晓兰在古墩路御景城按揭买下了一套86平方米的商品房。“那时候,城西那一片都还是烂泥路,遥远的古墩路仿佛就是农村的代名词。婆婆听说我买了那边的房,还给了我一顿数落。可我没后悔。”2001年底,周晓兰全家入住新房;同一时间城西片一座座高档住宅小区拔地而起、连接成片。房价不断飞升间,双向六车道的马路笔直延伸,绿化、市政设施等环境配套日益完善,大型超市、酒家餐馆不断进驻……周晓兰的婆婆笑了。
2003年,当城西片逐渐成为许多小康家庭追逐的梦想时,周晓兰再次将超前的眼光投向了城北,把亲亲家园内一套130平方米的期房锁定为自己下一个新家。“几年中,人们对住房的要求已经完全不同。如果说前一次买房,我图的就是换大居住面积;那么这一次买房,我更注重居住的舒适度。”2005年再次乔迁,丈夫和孩子都夸起了周晓兰的眼光。快速便捷的上塘高架缩短了家庭与城市中心的距离;亲切到位的物管服务让全家人入住得安心、称心;大面积的绿化配套、如诗如画般的景观公园成了晚饭后一家人的休闲好去处。
“前面两次买房经历,我都不后悔,可是第三次我后悔了。”得意中带着一丝调侃,周晓兰透露说,2004年她卖掉了御景城的86平方米,并迅速在西溪地块重新购置了一套120平方米的期房。“这次纯粹是想投资的。当时想到在那里买房,已经算是明智之举了;可看看这两年杭州倾力打造西溪文化的势头、保护与利用湿地景观的取向,当初还真应该下手买排屋、别墅的。”
舒适生活专家说法——
人物:虞晓芬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
近年来杭州居住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33929工程”、“三口五路工程”、特别是“一纵三横综合整治工程”等,把道路的改造与历史文化挖掘整理有机结合,既改善了居民出行条件,又凸现了城市特色,提升了城市品位;而背街小巷工程彻底改变了许多住户一直与狭窄、脏乱、喧闹为邻,告别了脏乱差,极大地方便了居民日常生活,提升了居住品质。(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在注重历史文化和自然风貌的保护与挖掘中,相继实施了西湖综合保护、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城市河道综合整治、运河综合保护,河坊街、北山街等一系列历史文化保护工程,城市的自然魅力、历史文化魅力大增。
住宅小区品质明显提升。新建小区普遍配置大面积的园林景观、配备丰富的休闲娱乐设施、实施了专业化物业管理,而旧小区政府出资进行平改坡工程、小区整治工程等,旧貌换新颜。
尽管我们抱怨杭州房价上升太快、房价太高,但也必须客观地承认过去的六年也是居民住房条件得到最快改善的六年,尤其是政府大规模建设经济适用房、大规模的旧城拆迁以及实施廉租房制度等,改善了一大批中低收入者的住房条件。
因此,我认为从纵向看,杭州的居住环境已发生了质的变化,相信未来还将发生大的变化;从横向看,已在国内众多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