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祖辈三代人住过三十六棚,我从小在那里长大。可半个世纪后的今天,哪里是三十六棚?三十六棚什么样子?都有些什么故事?凡住过三十六棚的人,还会记住那里的一切?
梦中我又回到了三十六棚……想起我小时听爷爷讲过,在光绪廿年间,山东老家发生了旱灾、涝灾、虫灾!老百姓无法活下去了,只好背井离乡闯关东。
| |
一八九八年,当修建中东铁路时,一群从阿什河地区被驱赶来的破产农民,像流放犯般来到江边,筑堤排水,运石填坝,边从船上卸器材,边建小九站和东铁铁路总工厂。从此逐步形成了两千来人的工人队伍,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国工人。我爷爷也在这个厂子当杂工!当时沙俄统治者实行中俄工人不平等待遇并且残酷剥削压迫中国工人,因而惹起以张永贵为首的各帮工人大联合。他们藉江水泛滥、雨水冲塌了工棚、中国工人无处吃住之机,展开了建房斗争。瞿秋白在他一九二○年所著的《饿乡纪程》书中写到:一九○三年下半年,日俄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沙俄为了加速维护各种机车车辆,保证战争运输的需要,不得不缓和同中国工人之间的矛盾,答应给工人盖房子。于是,同年秋天在总工厂东北方向,为工人搭起了六排人字形马架子窝棚。最大的六十至七十平方米,最小的仅三十至四十平方米,两侧有门,没有窗户。这样简陋的窝棚每排六个,总计三十六个,工人们便把它叫“三十六棚”。从此,诞生了北方工人阶级队伍的代名词;三十六棚也成为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见证。
由于三十六棚的中国工人,经常受到俄国社会工党(布尔什维克党)的宣传和俄国工人先成立起工会的影响,再加上曾在俄国当过苦力的吴恭的组织领导,一九○八年工人们发起了全市人民庆祝“五·一”节的庆祝活动,由中俄工人带头在江边举行了上万人参加的庆祝大会。每当想起大会情景,想起当时工人们欢度节日的感受,我爷爷简直是几天几夜都说不完……历史也证明:这是北方中国工人参加政治斗争的开端。也是我国最早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一次盛会。
无数的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的锻炼,使中俄工人更加增强了团结战斗友谊。当一九一九年协约国出兵,联合进攻苏维埃新生政权时,三十六棚的中国工人,发起了不要羌贴,只要银元开支的斗争。最终导致全中东铁路联合大罢工。在三十二天斗争中切断了协约国的军事运输线,使东方战线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有力地支援了苏俄红军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战斗胜利。
一九二六年以来,中共北满地区特派员吴有石,亲手在三十六棚建立起党支部,极大的鼓舞了三十六棚工人的团结战斗精神,尤其是中共党员郭隆真等人深入到工人与家属中,发动了三十六棚工人积极参与反对黄色工会的斗争,成立了党在哈市第一个赤色工会。从此,撒下了大批火种,使刘少奇领导的失业团复工运动取得胜利。我父亲等工人们都在斗争中受到了活生生的教育。
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不断的关怀下,三十六棚工人的居住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从一九七八年起,政府就做了全面改造三十六棚的宏伟规划,从此轰隆的机械马达声,高耸云端的龙门架,穿梭般的运输车辆,一下一下铲除了旧社会遗留下的阴冷潮湿工棚式的住宅,于是风景宜人的松花江畔出现了高楼大厦与花园马路,原三十六棚地区变成了人间天堂。今天,当我领着孙男孙女到原三十六棚所在地游玩时,从友谊宫到公路大桥,当我从江边的花草、园亭、恬静的绿色地带里,向东南方向瞭望时,那高耸云端的报业大厦、那别墅式市人大办公楼,那绿树成荫的花园式新型工人住宅区里,儿童欢歌、老人欢乐的动人情景,真让人感到快乐、恬静、幸福。(黑龙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