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晚报记者 韦晔 大丰现场报道金陵晚报报道川东闸是大丰麋鹿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距保护区管理处12公里,年轻的技术员解生彬和他的同事袁国祥每天都要骑摩托车到这里观察自1998年野放的4批麋鹿的生活行为和栖息地的环境。
每两天能观察到一次
金陵晚报记者一行随他前往,解生彬告诉记者,天气正常时,大约每两天能观察到一次野生麋鹿。川东闸大麦草高1米多,成年麋鹿身高约1.3米,往往只能看到头部。进入川东闸5分钟后,小解示意司机停车。小解用10倍双筒望远镜环顾了许久,一直不出声。“有希望吗?”小解放下望远镜摇摇头,“你们来得不巧,大概是在滩涂深处了。”他带着记者穿过一大片盐蒿走上常有麋鹿出没的光滩。
牙獐留下的粪便
低洼处的水刚刚干涸,泥地里留下了很多野生动物的脚印。“你看这麋鹿的蹄印还是新鲜的,也许是水源没了,它们又找到新的觅食地,大概有四五头。”小解带记者识别起动物的留痕。这些洞眼都是蟹留下的,涨潮时,每只蟹都会切一小块泥带回自己的洞穴。它们钻进洞中,放下泥块当盖子盖住洞。气泡被密封在洞里,蟹就呼吸其中的空气。牙獐的蹄印就比较尖了,还留下了粪便。记者一行在川东闸守候了一下午,未果。正当记者准备返程时,小解又在路基的坡面上发现了麋鹿的脚印,他又发现了海堤公路对面的水塘,“很可能是前天它们没有找到水源,夜间在没有人活动时,穿过了公路取水。没有发现更新的脚印,说明它们找到新的、更安全的水源了。”
50米外麋鹿觅食
小解告诉记者,在冬季的白天,麋鹿最近也要在距离海堤公路200米以外的地方活动,夏季路基附近的草很嫩,如果运气好,就在50米开外觅食,但对人还是很警觉。自1998年麋鹿首批野放后,保护区研究人员每天都要在野外观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