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容易入海难
人类深海探索步子慢
本报特约撰稿 何审洹
1月15日,国内各大媒体竞相报道,由于受损情况比预想严重,海底光缆于15日修复完成的预期未能实现,将后推到1月底完成。回顾过去几十年,人类在太空探索之路上越走越远,而对深海的探索却步履艰难。
由于海洋自身的广袤性,使得深海部队容易隐蔽,能在不经意间给对方造成致命打击,深海成为继陆战场、空战场、太空、电磁空间与海上战场之后的“第六维”战场空间。
深海奇兵 出手不凡
深海作战部队由潜艇、水下航母和深海机器人构成。潜艇具有隐蔽性好、突击力强和续航力、自给力大等突出特点,潜艇部队是执行深海作战任务的主要兵种。潜艇部队主要使用鱼雷、水雷、导弹等武器对敌实施突击,既能独立作战,也可与水下航母部队或水面舰艇部队协同作战。此外,据美福克斯电视台报道,美国海军已试验了一种新型无人潜艇——“海底滑行者”,它不用任何燃料,可在海中潜行6个月,行程5000公里,最大下潜深度为1000米,成为理想的海底侦察兵。
在未来深海作战中,除现有的潜艇之外,深海作战部队还将使用一种新型水下作战平台——水下航母,这是即将出现的一种新型海战装备,它是当代海军的航母和潜艇的有机组合,既可用于深海作战,也可用于水面作战。
水下机器人又称水下无人潜航器,分为遥控、半自动及自动型。利用水下机器人可以长时间在水下侦察敌方潜艇、舰船的活动情况,也可以在水下对己方船只进行检修。为了争夺制海权,各国都在开发各种用途的水下机器人,有探雷机器人、扫雷机器人、侦察机器人等。美国已经研制出“攻击型水下机器人”,能够悄无声息地接近敌方的舰艇,对敌人进行出其不意的打击。
深水也能困蛟龙
深海部队的主战场是幽深的海底,与在陆上、空中、海面作战相比,有着很大的不同。
深海的特殊自然环境对深海作战部队的人员素质和装备性能要求非常高,因为每下潜100米就增加10个大气压,且海底能见度极低,环境非常恶劣,这些都将使海底战场的情况更为复杂多变,更加难以驾驭。
深海装备在水下活动,要承受巨大压力,潜得越深,压力越大。为保证其安全,对它们的壳体材料在强度、韧性、塑性、耐疲劳性、耐海水腐蚀性、可焊性、工艺性等方面皆有较高的要求。而目前,一般常规潜艇的正常潜深不超过300米,而核潜艇也只能在600米以内的水下作战。
深海部队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作战物资储备能力和运输保障能力的不足。要想不轻易被对方发现,深海部队需要建立自己的海底作战物资补给和维修中心,以便不用浮出水面进行维修,并可直接在水下补充导弹或鱼雷,甚至替换艇员。目前,美国在海底石油开采的过程中,已在多个水域建立了水下储油库,随时可为美军的海底作战提供油料保障。
另外,美军还在水深900米的洋底,建立了借助深水装置固定的作战基地,并准备将部分基地设在大西洋中部海底山脊的峭壁上,以便进一步完善深水洋底的基地网,适应海底战场作战的需要。
浩渺的太空中,军事卫星相较于商业、科研卫星的比重越来越高,太空军事化成为当前媒体炒作的热门话题。与之相似,随着深海奥秘不断被揭开、海底资源不断被发现,深深的海底也将成为世界各国争夺的焦点。
参考资料
水下航母
航母和潜艇是现代海军的核心装备,然而两者都有着比较明显的缺陷:航母本身既无自卫又无攻击能力,需要飞机、舰艇等为其提供保护;而潜艇的防空能力差以及对陆攻击和支援能力较弱,则是其致命弱点。
为了融合两者的优点,世界海军强国正在加紧研制一种能把航母和潜艇的优点综合起来的新舰种——水下航母,并将其列为21世纪舰船发展的重点,目前相关技术条件业已成熟,有些国家已得到这方面的论证和研究。水下航母除具有一般潜艇的功能外,还具有类似飞机搭载的兵力投送功能,由于要在水下航行,它没有水面舰艇那样宽大的甲板和空间,折叠飞机将成为其载机的最好选择。据估计,这种新舰种将于本世纪中叶正式问世,并成为未来海战的主力。
(责任编辑:梅智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