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1月23日讯记者施芳报道:近八成农民工子女努力学习的第一动机,是“报答父母,让父母生活得更好”。这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3日发布的《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的城市生活适应性研究》课题报告显示的结果。
此次调查的对象包括北京市13所学校共2395名中小学生,其中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1650名,城市少年儿童745名。
报告显示,进城务工农民子女表现出的内化行为问题较为严重。调查发现,三成多的孩子曾经有过回避与他人交往的行为,超过一半以上的孩子曾经被别的同学欺负,六成多的孩子曾感到害怕、紧张、担心,比例都远远比城市少年儿童高出十几个百分点。
在心理适应方面,七成左右的农民工子女觉得生活比较幸福,近八成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六成多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但和城市少年儿童相比,他们的主观幸福感和自尊相对低些。另外,多数孩子存在身份认同矛盾,近九成认为自己不是北京人,一成以上表示自己既不是北京人,也不是老家那里的人。有关专家表示,调查结果令人喜忧参半,应大力推动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与城市的融合。打印字体显示:大中小 扬子晚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扬子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稿件,版权均属扬子晚报及扬子晚报网站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扬子晚报,并不得将稿件提供给任何第三方,违者本网将保留依法处理的权利。 ②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扬子晚报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版权均属原媒体和网站所有,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由于擅自更改稿件来源引起的纠纷,本网不承担任何责任。地址:南京市中山路55号新华大厦 邮编:210005 热线电话:(025)96096 传真:(025)86854772江苏扬子信息发展有限公司制作运营 经营许可证:苏ICP证-030123扬子晚报,未经许可不得翻录或转载
|